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三年级数学展示课《吨的认识》听课感受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1
标题:
三年级数学展示课《吨的认识》听课感受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公开课《吨的认识》评课
作为一节有关计量单位内容的概念课,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呢?老师从学习内容的抽象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在引入质量单位吨时,让学生进行猜测和推想;在了解吨的符号标记和与千克的进率时采用自学讨论法;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让学生动手拎拎大米、说说感受、合理想象,并估计大约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再听一听1吨物体落地的声音,说一说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这样的体验性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执教者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2
评课资料 1.在感知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吨”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让学生认识是有一定难度的。王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去体验、想象一吨有多重:首先是体验1千克——掂量一本字典,然后把10本字典叠放在一位学生手中,感受10千克的质量,并让他坚持好一阵。师:10千克他就累成这样,如果有100各这样的10千克的字典捆在一起,让你来搬会怎样?生1:不可能搬动。生2:大人也搬不动。师:1吨很重,人力一般搬不动,要借助机器的力量。这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和推理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运用有效的练习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思考过程,当得出1吨=1000千克后,出示4吨=( )千克,6000千克=( )吨,引导学生规范地叙述想法。如一个小学生25千克,10各这样的学生重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多少个共重1吨?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在后面的各类习题中,教师同样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纠错中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在课堂总结后,教师出示了拓展题:小明的“数学日记”,其间出现了大量的质量单位,如“3千克的大象”、“80千克的香蕉”、“100克的熊猫”等,让学生改错。这些都是联系实际生活的话题,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一会儿就找出了各种错误。并且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重量单位的数学日记。这样,既内化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2
评课:《吨的认识》
在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我有幸观摩了江苏省许科勤老师的一节《吨的认识》,很有感触:
许老师这节课听说已上了很多场,从她的教学设计、教具安排、教学方法都让我们感觉到可圈可点,虽然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但她的教学理念、设计意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课的开始,许老师通过逛动物园感受各种动物的体重,并在填合适的单位这一环节中引入“吨”这个单位,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称量质量较大的物体。
整节课的最精彩的在于老师的教具的使用,大米、白菜、大礼包、游泳池、甚至同学本身,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抱一抱、看一看、比一比、算一算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吨的实际重量。让学生经历了学的过程,亲身体会,加深了对吨的认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3
吨的认识评课:
李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语气和善。整堂课,在老师的调动下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学生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课堂上多了动感、多了欢笑、多了开放。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承认学生学习的结果,并给了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权利,允许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
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思路清晰,教学层次分明,训练扎实,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提出一个易或难的问题,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提高。老师从学习内容的抽象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设计了四次体验过程。让班级里力气最大的学生提1桶、2桶纯净水,看能不能提起来,使学生感受到1吨是很重的。并估计大约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互相背背同桌,再告知大约40名同学的体重合在一起是1吨。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认知规律——学会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3
追求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前不久举行的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展示课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常熟市石梅小学高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吨的认识》一课,深受启发。现把自己的学习思考简述如下:
1、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之上的。所谓数学现实,即指学生学习相关新知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吨”虽然是一个较大的质量单位,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但学生已经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吨”或听别人说起“吨”。上课依始,高老师从1只苹果200克——1箱苹果8千克——1堆苹果250箱,让学生猜一猜:“你认为用这辆卡车(限载2T),一次能运完吗?”从学生熟悉的质量单位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推想,诱发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2、有效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正确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高老师采用了有效的突破方法:(1)“拎大米”游戏。先让每个学生拎一拎一袋10千克的大米,获得基本感知经验,再请“大力士”上台拎一拎2袋大米,并提出“谁能拎起4袋大米”,挑战学生的生理极限,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100袋这样的大米才是1吨呢!”,并适时引导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操作感知转化为数学言语。(2)“估一估”活动。先让学生推想“大约多少名学生的体重之和为1吨?”,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找“中间数”来帮助估计的方法;再听一听1吨物体落地的声音,获得关于1吨的音频信息感受;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20位三年级小朋友一起进入电梯,会不会发出警报?”(3)“说一说”练习。通过2头奶牛、5桶油、10头猪、20袋水泥等都是1吨的具体了解,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显示牌、吊车起吊物体、比较重的一些动物等等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进一步丰富有关吨的表象,建立吨的实际观念。
3、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节有关计量单位内容的概念课,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呢?高老师从学习内容的抽象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多样化的活动性学习方式。在引入质量单位吨时,让学生进行猜测和推想;在了解吨的符号标记和与千克的进率时采用自学讨论法;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让学生动手拎拎大米、说说感受、合理想象,并估计大约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再听一听1吨物体落地的声音,说一说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等。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这样的体验性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执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执教者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如果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数学活动的数学化,更注重活动过程的指导性,更多些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体验,以及在多媒体课件中防止一些非数学信息的干扰等,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43
吨的认识的评课
吨的认识评课:孔庆凤听了李老师的一节课,学习的地方很多。整堂课,在老师的调动下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学生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形成了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教师承认学生学习的结果,并给了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的权利,允许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同时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足够的空间。这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时间把握准确 思路清晰,教学层次分明,训练扎实,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管提出一个易或难的问题,都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提高。在感受1吨到底有多重时,设想了多个物体重量。使学生感受到1吨是很重的。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从而真切地感受到1吨到底有多重,获得关于“吨”的丰富认识。真正实现了学生从认知规律——学会知识——巩固知识的过程。但我认为在评价学生练习时,应让演板学生做完后再分别做评价。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