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优秀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0
标题: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优秀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
公开课《吨的认识》的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订正时说出想的过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1000千克,l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五、巩固与反思.
1.(1)日常生活中计量哪些东西的重量用吨作单位?写出几种来.
(2)2吨=( )千克 5千克=( )克
7000千克=( )吨 9000克=( )千克
(3)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吨?
第(1)题,日常生活中用吨做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写出或说出几个主要的就行.
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差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第(3)题,让学生口算出答案便可.
2.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
水泥
黄沙
石子
砖头
钢材
重量
2500千克
4吨
6吨
9吨
2500千克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5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探究活动
游戏:张冠李戴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重量单位、长度单位的使用.
活动准备
一些空白纸条,三个纸箱
活动过程
1.教师将三个纸箱放在讲台上.
2.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人名(或物品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一个纸箱.
3.教师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状态(如身高、体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4.教师再次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纸条.要求学生在纸条上写上数值及单位.学生写完后投入第二个纸箱.
5.三次写的应能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
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张三”,第二张纸上写“体重”,第三张纸上写“36千克”,合起来就是“张三体重36千克”.
再比如:在第一张纸上写“铅笔”,第二张纸上写“长”,第三张纸上写“18厘米”,合起来就是“铅笔长18厘米”.
6.教师摇动三个纸箱后,随机地从三个纸箱依次取出一张纸条,连在一起念出来.如有“张三长36千克”这样单位搭配出错的,请学生说明错误的地方.
制作简单天平
活动准备
两只塑料杯子、粗线、硬纸板、直尺、毡头笔、衣架、吸管、黏性胶带
活动过程
1.在每个塑料杯上戳两个孔——杯口边各一个孔.将粗线系在两个孔上,形成环状.
2.用毡头笔和直尺在纸板上画上刻度,把中线画得突出一些。
3.用胶带将吸管贴在衣架的下边,让吸管指着下方.
4.在衣架的两个臂上各挂一个塑料杯,并检查一下,衣架挂在钩子上的时候两只杯子要保持平衡.把刻度盘贴到衣架的后面,当杯子空着的时候让中线对着吸管.
5.把不同的物体逐个放进杯子里,比较它们的重量.看看你需要多少东西才能使它们保持平衡.
坐电梯
活动目的
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巩固吨的概念.
活动准备
一张电梯乘坐规定表(应注明限载人数、载重量)
活动过程
1.请学生观察乘坐规定表.
2.教师进行提问:如果老师要带你们去乘坐电梯,一次可以坐多少人呢?如果全班54个人都要上去,那一共要乘坐几次呢?
3.学生根据自己对吨的认识及对信息的观察,经过计算及讨论,得到不同的解答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1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浙江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运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
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数感训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
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1吨的概念,会选择运用“吨”。体会1吨的概念。
课前准备: 课件一个
课前参与: 了解吨的有关知识
一、复习导入
1、看物品选砝码,需要哪几个砝码?几个砝码?
(1)一桶50克的糖果。
(2)一个鸡蛋。
(3)一袋50千克的大米。
(4)一头大象。
学生感觉称一头大象太重,这些砝码都不够。需要新的重量单位:吨。
2、师:对“吨”你有些什么了解?还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1吨是不是很轻?1吨是不是1000千克?)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3、整理本课目标:
①吨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体重1吨③吨和千克的关系
二、感受体验——吨
(一)汇报课前搜集内容。
1、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与吨有关的知识,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全班汇报:
例:(1)动物的体重
(2)车、船、桥的载重量
(3)飞机、汽车的自重
板书:吨的认识(t)
1吨=1000千克
你们是怎样感受这一吨的?
(二)充分感知1吨
1、拎一拎:一桶水约重10千克,()桶水约重1吨。(请几个女生来拎一拎,说一说感觉。)
2、抱一抱:一袋大米约重50千克,()袋大米约重1吨。(先一个男生来试一试,再增加人数,说感觉。)
3、跳一跳:一个三年级同学约重25 千克,()个同学重约1吨。
4、小结:我们认识了哪个质量单位,怎样使用比较合理?(表示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重很重的物品时用吨作单位。)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吨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还真广,你知道它的国际单位符号是什么吗?在哪儿见过“t”这个标志?(出示卡车过桥图)
(四)自学课本中的内容,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学习例题:单位的转化。
1、学习例3(1)5吨=()千克
(2)5吨680千克=()千克
学生回答,说一说想法。
试一试:3吨=()千克
6吨20千克=()千克
同桌说一说。
2、例4(1)2000千克=()吨
(2)2450千克=()吨()千克
学生回答,说一说想法。
试一试:8000千克=()吨
4010千克=()吨()千克
同桌说一说。
四、拓展认识时空,加深印象。
1、首先来看吨与千克:电脑出示
(1)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师: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什么是载重量?小卡车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物?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
(2)两幅恐龙图: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千克
师:谁重?
(3)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倍
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靠靠同桌吗?
(4)两幅计算机图:最早的计算机埃尼阿可重30(),最新的笔记本电脑重3()。你想说什么?
2、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1()
一头河马重3()。
一只苹果重150()。
一个五年级学生重35()。
3、他说得对吗?
一吨石头一定比1000千克棉花重。
4、填一填。
7吨=()千克8000千克=()吨
4吨56千克=()千克
3807千克=()吨()千克
9000千克+1吨=()吨
1500千克-500千克=()吨
1吨-600千克=()千克
4、我给大家读一篇日记。
2004年5月18日,星期三
今天清晨9点钟,我就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了,用了3小时的时间很快地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的奔向400千米外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路上碰到了体重20克的小个子同学李宁。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长1毫米的铅笔,打开4米厚的口算基础训练开始做。这时身高143米的中队长检查了我的日记,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同学们,你们知道可笑在哪里吗?
小组讨论比比,哪组找出的可笑之处最多。
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1
《吨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 教师意识到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对"吨"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运用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让学生说说了解了吨的哪些知识,初步感知较大的而且非常重的物体可能用"吨"作为单位.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联系学生身边的物体(包括学生自身),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深切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六)课堂反思:
"吨"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非常广泛的,但"吨"是一个较大的重量单位,它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较难亲身去体验一吨到底有多重,教师也不能把一吨的物体搬到教室里来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那么如何让学生建立一吨的观念呢 我觉得借助多媒体或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甚至可以产用漫画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就显得非常关键.通过多媒体展示或组织学生经常能观察到的事物如:汽车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使学生排除物质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使学生在不断想象中认识"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2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让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胜任社会的需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2
《吨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师: 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 1吨是1000个1千克。
生: 1吨有10袋大米那么重。……
师:你们想体验一下吗?老师准备了一大桶水,现在请同学们推举出我们班的一位大力士,先来提一提这桶水,展示一下你的实力。提得困难,再请一个来提!
师:请问你感觉重不重?重!(不重!那就请你从这儿提到教室后面来返 10趟,行吗?)到底有多重?我们来称一称。(20千克)
师:大家都提过水,这两位也是大家推选的大力士,看他俩提这桶水的样子,你们觉得这桶 20千克的水重吗?
生:重!
师:这桶水的质量是 20千克,50桶这样的水大约重1吨,想象一下一次提得起1吨吗?可见1吨是很——重!50桶这样的水才大约重1吨,说明1吨=( )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桶水重 20千克,50桶重多少千克?就是用20千克乘50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师板书: 1吨=(1000)千克)
师: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一下。有哪些同学的体重大约重 25千克的?好!现在请你们互相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请问大约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合起来才够1吨重?生: 40个同学。
师:你能一次背起 40个同学吗?(学生都做出了惊讶的表情,笑了起来。)
【课后评析】
1、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吨”的自我介绍,出示了飞机、汽车、火车车厢等各类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出示了10袋100千克的大米共重1吨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举出一些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以“吨”作单位的物品并非遥不可及,在生活中随时都可接触到“吨”。
2、提供空间,组织活动,事半功倍。在操作情境中体验感受。为了使学生对“吨”的认识更为真切,更为实际,教师还安排了学生背一背,把同座抱起来几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想一想抱多少次才能抱到1吨的重量,通过学生的操作体验,不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更加深了他们对操作对象“吨”的认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2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吨的概念,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化聚。
教学难点:
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搜集一些物体的质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千克 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
2、屏幕显示: 6千克 = ( )克 3千克250克=( )克
4000克=( )千克 5400克=( )千克( )克
3、在下面的( )中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重50( ) 一袋大米重50( )
一个一元硬币重10( )小明重26( )
师: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新课
1、你以前看到或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情吗?
想一想,吨是用来干什么的?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体验1吨
(1)实践活动,搬运矿泉水。
(2)小记者采访表演的人。
(3)师:一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50桶这样的矿泉水就是1吨。1吨究竟有多少千克呢?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吨=1000千克
(4)例3 5吨=( )千克
5吨680千克=( )千克
3、估计体重的游戏。
出示:三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按规定25千克计算,4个同学重( )千克,40个同学重()千克,也就是()。
现在坐在这里的小朋友有54个,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怎样求这些小朋友重多少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50千克=( )吨( )千克
试一试: 3000千克=( )吨
7038千克=( )吨( )千克
三、巩固练习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台拖拉机可以装货物1(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面粉重50( )
2、填空。
8吨=( )千克 3吨500千克=( )千克
6000千克=( )吨 4500千克=( )吨( )千克
8010千克=( )吨( )千克
3、一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00块砖重200千克,( )块砖重1吨。
4、日记一则。
嗨!大家好!我叫小马虎。星期日旱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起来,洗刷完毕,就去吃旱饭。我吃了一个50吨重的肉包,喝了一杯牛奶,然后开始做作业。我做的几道题是这样的:5吨=(500)千克
4020千克=(4)吨(200)千克
3吨400千克=3400(克)
下午我去逛公园,看见公园里有一只大象重7千克,晚上8小时30分我睡觉了。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3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吨的含义,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建立1吨重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10千克大米5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质量单位——吨
1、小朋友们,你们都吃过苹果吧!
2、(出示图片)像这样一个苹果,约重150( )。
如果是像这样一箱苹果,约重20( )。
那要是一卡车苹果,约重2( )。这里填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为什么不能填千克?(需要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
3、吨——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有没有谁曾在哪儿听过或是见过“吨”呢?
4、(出示图片)就像(除了)小朋友们所说的,像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等,我们都需要用到吨。
5、看了这么多,也听了这么多,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6、(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二、建立1吨的概念
1、认识了吨,你们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吗?(想)
2、咱们今天来举行一项“大力士”比赛,好不好?
(介绍比赛规则)郁老师今天带来了几袋大米,每袋大米重10千克。看谁拎起的大米袋数最多,谁就是咱们三(2)班的大力士。在正式比赛之前,请每个小朋友都下位拎一拎这一袋大米,感受一下它的重量。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请你把米拎到前面来,参加全班的决赛。
第一轮:拎2袋,持续5秒钟。
第二轮:拎4袋,持续5秒钟
第三轮:拎5袋,持续5秒钟
请大力士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很重很重)
3、刚才,***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拎起了5袋大米,小朋友们帮他算算看,他拎起的大米有多重?(50千克)
而100袋这样的大米才重1吨。你有什么感想吗?
4、那你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吗?(板书1吨=1000千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一起来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深化1吨的概念
1、认识了1吨,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1吨”,好吗?
2、(出示图片)多少棵像这样的白菜重1吨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意吗)
3、(出示图片)这里每幅图中的物体都重1吨,谁能说一说各是哪些物体,各有多少?(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还想继续寻找“1吨”吗?(出示图片)
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如果有10个这样的小女孩大约有多重?要是40个呢?
一个小女孩约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小女孩约重1吨。
其它的物体呢?你能照这样说一说吗?(每四人一小组,选自己喜欢的物体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除了这些物体,你还能想到哪些呢?
(如没人举手,师: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吗?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多加留心身边的事物,好吗?)
6、好,看屏幕(出示图片),这里有2块砖,重5千克。你知道200块砖重多少千克吗?你是怎么想的?
那多少块砖重1吨呢?又可以怎么考虑呢?
7、(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这辆货车,你能从图中得知些什么呢?如果请你换成用吨作单位,会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8、再看看这辆吊车,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能也给它换一个单位吗?(你是怎么想的?)
9、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只要把什么记住,就能正确地换算单位了?
(记住1吨=1000千克)
10、 那这里的单位换算,你能独立完成吗?(打开书P48页,在书上填一填)(校对)
四、全课总结
1、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提高
1、加上今天所学的吨,咱们已经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啦?
(克、千克、吨)
2、你能正确地分辨它们吗?(出示图片)
3、这里还有一座电梯,它可以载重1( ),(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假设我们全班的小朋友都要乘坐这座电梯,一次够吗?为什么?
那你们觉得至少得乘坐几次呢?(有什么好办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12 17:34
《吨的认识》教学实录
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 郑少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片断实录
师:老师这有一袋重 25 千克的大米,你想搬一搬,感受一下有多重吗?
生 ( 齐 ) :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学生活动略)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1 :我觉得很重,搬不起来。
生 2 :我勉强能搬起来。
师:一袋大米重 25 千克, 4 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 3 :重 100 千克。
师: 40 袋呢?
生 4 :重 1000 千克, 1000 千克就是 1 吨。
师:对,我们就说 1 吨 =1000 千克,假如把 1000 千克的大米装成 1 大包,你想象一下,让你去搬,你觉得怎样?
生 5 :肯定搬不动。
生 6 :我想我能搬得动。
师:搬 25 千克的大米,你觉得怎样?
生 6 :我能搬得动。
师: 1000 千克里面有几袋 25 千克的大米?
生 6 : 40 袋。
师:假如把 40 袋的大米装成 1 大包,让你去搬,你能搬得动吗?
生 6 :我想我还是能。
师:假如有机会,请你试一试好吗?谁来说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7 : 28 千克。
生 8 : 32 千克。
师:请同桌互相背一背,感受 1 个同学有多重?(学生活动略)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说一说吗?
生 9 :我的同桌不重,我背起来了。
生 10 :我的同桌非常重,我背不动。
(师有意让生 10 说,因为他同桌是班上最重的)
师:请生 6 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6 :我同桌很轻,我轻松背起来了。
师:这位(班上最重的)也是你的同学,请你也来背背他。
(生 6 背时显然很吃力,背上的同学差点摔下来)。
师:请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 6 :太重了,我差点摔倒。
师:你(胖小子)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 11 : 50 千克。
师:多少个这样身材的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齐: 20 个
师:请问生 6 , 20 个这样的身材的同学合起来,让你去背,你认为怎样?
生 6 :肯定把我压扁。
师:你认为 1 吨的东西对你来说怎样?
生 6 :非常重,老师,我改变主意了: 1 吨的大米我想我也搬不起。
师:同学们的平均体重大约是 30 千克。 ( 预先调查 ) 请你算一算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 1 吨?
生 3 :大约 33 个。
师: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齐: 26 人。
师: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
生齐:不够。
师: 1 吨这个单位给你什么感觉?
生齐:太重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