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2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听课体会
潘老师的这节《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中潘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得出9的乘法口诀,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在指导学生记住9的口诀时,潘老师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一个是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得9,还有一个是几乘9的积的十位比几少一。可喜的是前一个学生能发现规律,但后一个规律只有一个尖子生能说得出,其他同学哑口无言,这样就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不起来。值得探讨的是: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有好多,为何限制这两个?如相邻的每两个得数都相差9;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当之处请谅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7:47 | 只看该作者
《9的乘法口诀》教法设想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9的乘法口诀,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1—4题。(书P75、76)

教学目标:1、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借助五角星图自主探索9的乘法口诀。

2、能自主编出9的乘法口诀,找出其中的规律,熟练的记忆口诀并运用口诀求积、求商和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借助五角星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自主探索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的记忆、运用口诀。

教、学具准备:挂图、手指操的投影录象等

教材理解和教法设想:九九乘法口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我们世代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不仅有责任教好口诀,还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运用好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所以编者在编排教材时,注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出发,由浅入深的安排了1——9的乘法口诀。1——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完成表格,从乘法的含义入手逐步学会口诀的,注重在学习中探索出编口诀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到7的乘法口诀开始,出示的就是比较抽象的三角形、正方体,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较自主地编出口诀。到9的乘法口诀,因为有了前面学习的过程,根据抽象的五角星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编制口诀,找出口诀中的规律,更好的记忆口诀。这样的一系列的编排是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的,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想想做做的第一题和例题结合起来教学,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使整个教学有个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其二是因为通过看图观察找出规律并即时地记录下来,便于学生口诀的编制和记忆。学完9的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和老师互动一下做个手指操,既帮助记忆口诀,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手上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后我们通过各种练习的形式正确、熟练的运用口诀。整节课的设计尽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渗透学习方法、思维训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今天来不仅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节课,还想和你们交上好朋友,愿意吗?那好朋友可得互相帮助呦。在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大的一位数是几?(9)最小的两位数呢?(10)它们也是一对好朋友,9比10少1,10比9多1,今天就请它们来参与我们的学习。

(评析:课前就渗透9与10的关系,为后面的看图找规律、口诀找规律埋下伏笔。)

二、新授。

1、  我们学习过哪些乘法口诀了?(1——8)你们是怎么学习的?想想今天我们学几的乘法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我们换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

(评析:一方面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利于后面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前编口诀的方法学习新知,另一方面引起对本节课新知学习的兴趣。)

2、  (1)出示挂图

这一排有几个五角星?(9个)你是怎么知道的?(a、数的    b、比10少1是9)

比10少1是9,这个想法很特别,数的很快。

几个9,比10少几,是多少?(生汇报,师板书)

(2)添上一排,现在有多少五角星,你是怎么知道的?

(a、9+9    b、比20少2   c、二九十八    d、2个9,比20少2,是18。)

(3)再添一排,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3个9,比30少3,是27

(4)观察1个9,2个9,3个9,你发现了什么?

(每次多9,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

(5)你们真爱观察,那么4个9,5个9,6个9……9个9里面又藏着什么规律,分别是多少呢?打开书第76页,看五角星把表格填完整。

生填好后汇报

(6)仔细观察这个完整的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和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交流)

(a、       横着看,几个9比几十少几

(b、       竖着看,每次多9,反过来每次少9。)

(评析:结合五角星图直接先填表格,这样安排可以把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使知识间有连贯性、系统性,还可以作为编写口诀的依据,更直观的找出规律和更熟练的记忆口诀。找规律的过程就是为后面找口诀之间的规律、熟练的记忆口诀作铺垫的。)

3、(1)1个9是9,你能编出哪句口诀?接下来能把其他几句口诀编完整吗?

(2)怎么编的?生说师板书

(3)你们真了不起,个个都是小小数学家,自己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请你们带着骄傲和自豪的语气来读一读。

(4)几句口诀?我们怎么才能更快更好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向大家介绍介绍?

(a、       几9就比几十少几

(b、       从上往下看得数每次多9,反过来则少9。

(c、       得数是一对一对的:18、81,27、72……

(d、       得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和是9

……)

(5)既然有这么多好办法,让我们记一记。

(评析: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这里的找规律自然水到渠成,能更好的记忆口诀。)

4、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小朋友的身上,在哪儿呢?瞧!我们都有一双小巧手,把双手放平,掌心朝上,依次从左往右开始弯曲每个手指,弯曲大拇指,得数是一九得九,弯曲食指,左边代表1,右边代表8,二九十八。……录象演示,生跟着做。回家以后可以把这个手指操叫给你的爸爸、妈妈。

(评析:这是个有趣的游戏,既活跃了课堂,给学生一个放松的时间,又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另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手、脑、口有机结合。)

三、练习。

1、  出示:2、9、18

写出两个乘法和两个除法算式。

用的哪句口诀来解决问题的?

二九十八的算式朋友有四个,那五九四十五的算式朋友有哪些?你还想给哪句口诀找朋友,同桌合作,一人说一人听,说完后再交换。

2、  想口诀来口算几道题

6    9    7    9

54  27   63   81

(评析:这是道综合题,不仅要熟记口诀,还得根据一句口诀列出四个相应的乘除法算式,这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过程。)

四、总结。

小朋友们,9和10这对好朋友今天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它们帮我们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哪些收获?我们不仅要记熟口诀,还要能正确、熟练的计算相应的算式朋友。到今天为止,我们学完了所有的口诀,我们要记牢它,和它们交上朋友。因为在学习中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瞧!我们来逛超市,看看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一个书包          一本书            一支钢笔

54元              4元                9元

(1)       知道了什么?

(2)       一个书包的价钱是一支钢笔的几倍?

(3)       买回9本书要付多少元?付给营业员4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4)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评析:设置逛超市的情境,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达到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

课后反思:  

    这节课,因为有了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方法的铺垫,学生有能力,也应该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9的乘法口诀。借助看图完成表格的这个平台,突破重难点,很好地编出口诀、记忆口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担心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不放心这个,不放心那个。其实,给了学生足够思考的空间、足够宽松的氛围、足够表达的机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我们要学会潜移默化的渗透“授之渔”的方法,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终生获益的,因为你会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学习的小主人!这就是教师传道解惑的最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9的乘法口诀》评课
听了王老师和周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王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再让学生编口诀,同桌互背口诀来巩固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周老师的课,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乘法的含义提前渗透给学生,且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兴致很高,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两位老师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在本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学习了 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王老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编写关于9的口诀,并让学生说出对每一句口诀的理解,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构建知识、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平台。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四人小组合作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王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总之,在教学中,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6:55 | 只看该作者
《9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本节课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传统的教学要点,大胆地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变情境创设为直奔主题。
    9地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已有了1-8的口诀的理解和编制经验,许多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里没有必要故作“神秘“,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今天我们要学习9的乘法口诀,猜猜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谁能来介绍几句?”这样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自己来介绍9的口诀是哪几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背口诀,记口诀才会有方法。虽然在没有教之前学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诀是哪9句,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教师引着学生说意义则没有这个必要,因此本节课中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口诀的意义。当学生把口诀编完以后,就提出如下要求:“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算式或画图的方式把它的意思表示出来吗?”学生讨论交流画图,还大胆地上台展示和交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习
    记住9的乘法口诀是多年来9的乘法口诀教学课永远不变的主题。但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口诀呢?本节课让学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诀每一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学生都能发现各条规律,如相邻的每两个积都相差9;积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两句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反……,在学生说了很多规律后,引导学生理解另一条规律:几个9就比几十少几。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为记忆9 的乘法口诀作铺垫。
    由于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这里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以致没有时间巩固练习,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和进行适当的练习这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在探究这里舍得花时间,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了;探究如果不花时间那么探究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两者该如何整合呢?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6:44 | 只看该作者
评课《9的乘法口诀》

上课者:王玲     评课者:魏春莹

我听了王老师的一节《9的乘法口诀》研讨课,觉得这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

一、把握好该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根据9的数目特性记忆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提高推理能力。4、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乘法口诀的编制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为学生拓展了探究的空间。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在本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学习了 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王老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编写关于9的口诀,并让学生说出对每一句口诀的理解,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构建知识、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平台。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四人小组合作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王老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总之,在教学中,王老师能关注到学生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6:34 | 只看该作者
《9的乘法口诀》评课

  

听了张老师和李老师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感觉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运用不同的思路执教同一课,彰显了个性的教学风格。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首先,李老师的教学以动画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再让学生编口诀,同桌互背口诀来巩固知识,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李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而张老师的课,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记忆口诀时,采用联想记忆法,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九九八十一难,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亲自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产生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把乘法的含义提前渗透给学生,且学生掌握得很好,学得兴致很高,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吃得饱,还能吃得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18:16:24 | 只看该作者
《9的乘法口诀》评课



听了陈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之后,又细心聆听了陈老师的说课以及本组老师的评课与点拨,耳目一新,现将听后所感归纳如下:

   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陈老师提出比一比谁最会观察,就奖励星星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星星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数学即生活,生活处处是数学。



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陈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在编的同时还让学生去动手圈出星星图,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课堂上陈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陈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8 11: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