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打印本页]

作者: 水水水    时间: 2012-8-8 13:48
标题: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一课一练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3分)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4分)
华歆(  ) 辄(  ) 携(  )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0分)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
⑹歆辄难之(辄: )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
4.译句。(8分)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4分)

6.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4分)

7.《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4分)

第二部分: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4分)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4分)
10.释词:(4分)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分)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4分)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4分)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4分)

(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5、文章虽小,却结构完整,请分别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16、“歆则难之”,歆为什么对这事感到为难?(4分)

17、王朗对此人的前后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华、王的优劣各表现在哪里?(4分)

19、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
客有好佛者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独得焉。郁离子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至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借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以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20、释词:(4分)
⑴客有好佛者(好: )
⑵欣欣然自以为独得焉(欣欣然: )
⑶昔者鲁人不能为酒(为: )
⑷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子: )
21、选出与“吾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
A、君将哀而生之乎(之:无实义)
B、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动词,到)
C、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助词:的)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22、下面句子中均有“以”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4分)
A、必以其说驾之    B、以鲁酒渍之
C、索以饮之    D、今子以佛夸予
23、本文用“千日之酒”比喻 ,用“酒精”比喻 。(4分)


作者: 水水水    时间: 2012-8-8 13:48


1.古代笔记小说、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南朝 2.略 3.⑴超过⑵才;离开⑶丢下,抛弃⑷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⑸回头看⑹当即⑺幸而,恰巧⑻扔掉,抛弃⑼……的原因⑽请托,请求 4-7.略 8.元方,语言和行为 9.守信用、讲礼貌。 10.中午;不再等候而走了;没有礼貌;拉元方 1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1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14.略 15、起因:有一人欲乘华、王之船避难;经过:贼追来后王欲舍下此人,华留下了他;结果:华救助了这个人。 16、因为他不知道往后会发生什么事。(意近即可) 17、开始答应救此人,后来想放弃他。原因是“贼追至”。 18、华的优表现在始终如一地救助此人,王的劣表现在临危放弃此人。 19、言之成理成文即可,如:要临危不惧、救人到底、心地善良等。 20、⑴喜爱⑵很高兴的样子⑶酿造⑷对对方的尊称 21、D 22、C 23、真正的佛教教义。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皮毛。

作者: --素颜    时间: 2012-11-15 19:50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注释
  1、候:拜访,问候。
  2、履行:实践,做。
  3、绥:安,安抚。
  4、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王侯皇后对自己的尊称,还有寡人等称呼.
  5、师:学习。
  6、尝:曾经。
  7、卿:客气,亲热的称呼
  8、法:效法,仿效。
  9、称:称赞,赞不绝口
  10、周公:文中周武王的弟弟
  11、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2、益敬:更加尊敬,益:更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老爸(父亲)、老母(母亲)。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谦词)。君(对他的尊称,谦词)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为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我父亲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学孔子,孔子也不学周公。”
鉴赏
  袁公
  比较自负,问题刁钻。如「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
  元方
  机智应变。如「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