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分析及板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6
标题: 《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分析及板书设计
公开课《最后一头战象》案例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曾经在抗日战场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重披象鞍来到打洛江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和战友共埋一起的事。写出了战象的忠诚、重情义。整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多处句子都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教学此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身处地的想像,体会战象的品质。

    案例:

   师:和全寨的人告别后,战象在一片唏嘘声中上路了,它来到了曾经的战场——打洛江畔。在打洛江畔,它对着一块龟形礁石亲了又亲,久久不舍得离开。想一想,打洛江畔的一景一物那么多,它为什么对这块龟形礁石情有独钟,亲了又亲呢?

    生:可能这块龟形礁石是当时战象受伤后躺的地方。

    生:对,可能就是因为这块显眼的碓石,人们才发现它没死,才救了它。

    生:可能这块礁石是它最亲密的伙伴受伤死亡的地方。

    生:可能这块礁石当时替他挡过子弹,战象以此表示怀念、报恩。

    生:可能这块礁石重燃它的生命之花,给了它第二次生命。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看来这块龟形礁石真是一块不平凡的礁石。那它对着朝阳吼叫什么呢?

    生:它可能在叫:“兄弟们啊,以前这条溪流充满硝烟、充满战争。现在它确异常美丽。我们马上就要见面了,见面后我会告诉你们现在乡亲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生:可能在叫:“亲爱的战友们,我们分别已有二十多年了,我是多么想念你们啊。我马上就和你们相逢了。”

    生:可能会叫:“我亲爱的战友,二十多年了,你们是否想念我?没关系,过不了多久,我就会和你们相逢。”

    ……

   师:嘎羧终于为自己挖好了坟墓,坟墓里它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同学们,在临终之前战象会看到些什么?

    生:它会看到战友们的一张张面孔。

    生:会看到当时打仗时的情景。

    生:可能看到同伴们正在天堂向它招手。

    生:可能看到和它朝夕相处二十多年的村民和饲养它的波农丁。

    生:它可能看到黎明的曙光。

    反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必须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小细节蕴藏大教育。”今后,我会继续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心想、大胆说,使语文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学生拓展一片更为广阔的思维天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6
品读细节,入境想象

让语文课堂充盈生命的色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

济南市新苑小学   孙 鹏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嘎羧身上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执着与忠诚读来令人震撼,发人深省。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品味细节;同时又运用想象补白,再现情境的方法,力求真正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的高尚情怀。

    例如在教学 “要象鞍”和“回战场”这两部分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学习“要”这一部分

1、一个普普通通的象鞍,为什么让嘎羧到临死前仍念念不忘,并要急切地得到它呢?请你默读5—9段,有一句话最能表现嘎羧的内心,同时又能把上下文的内容全都联系起来,请你把它画下来。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大家和他画的一样吗?好,请你们小声地读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嘎羧?

2、全班交流。

①抓住“泪光闪闪”“久久摩挲”等重点词感受嘎羧的一片深情。

②抓住“一下子安静下来” ,对比嘎羧得到象鞍前后的情绪变化,感受象鞍对嘎羧的特殊意义。

小结:再见象鞍,嘎羧一下子安静下来,久久摩挲,泪光闪闪,这是一个怎样的嘎羧啊?(板书:重情义)

3、分别26年,半生的时间哪,它却从未忘记过象鞍,所以说它——重情义。30年以后它会忘吗?时间再久些呢?这是多久的情义呀?(一生)这份情义一生之久,这叫——重情义。

再看,这些年来嘎羧过着怎样的生活啊?(悠哉游哉)在村民心里它就像是——被宠爱的孩子。可是,这样舒适的生活有没有阻断它心底的那份思念?这叫——重情义。把这份情义化作我们的朗读。齐读。

4、嘎羧的这份深情,它身边的亲人了解吗?(不了解)从哪儿看出来?(恍然大悟、没想到)这26年来,竟然连身边最亲的人都读不懂它呀。其实,它还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啊?(孤独,寂寞)

是啊,26年前,嘎羧被幸运的救起,从此过上了悠哉游哉的生活。然而,时光的流逝,生活的优越,没有让它忘记那份情义;无人理解,无人倾诉的苦闷没有动摇它心底的那份坚守,这就叫——重情义,这就叫——忠诚。(板书:忠诚)

这句话,现在你想带着什么心情来读?(激动、敬佩)指读。

把所有的感慨化作刚才读的这句话。齐读

5、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朋友,竟让他用一生的时间去纪念,去思恋?看第9段。我读,你思考。这是一对怎样的老朋友呀。(并肩作战,一起出生入死)是啊,那累累弹痕,斑斑血迹记载着嘎羧的——伤痛,那硝烟、战尘见证着嘎羧的——辉煌。它了解嘎羧的一切啊。这样的老朋友堪称嘎羧的——知己。因此,当他们久别重逢时,嘎羧才会——(引读——一下子安静下来……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6、26年之后,这对生死之交再次相聚,重新披挂上象鞍的嘎羧平添了一股(引读——英武豪迈的气概。)

同学们,摘下象鞍的嘎羧是什么?(垂暮的老象)而披挂上象鞍的嘎羧变成了?(威风凛凛的战象)此时你眼中的嘎羧更像是一位——(英雄)。让我们读出英雄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二、想象补白一夜

感情渲染:此时此刻,英雄即将上路。全寨的男女老少都来为它送行。很多人泣不成声,因为这是给活着的嘎羧送葬。嘎羧什么也没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它要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全都刻入它的生命,一起走向生命的终点。为了回到曾经洒下热血的战场,它走了整整一夜。大家知道吗?西双版纳是热带湿润地区,那里到处是崇山峻岭,丛林密布。当年嘎羧被救起时落下了重残。它的脖子被刀砍伤,歪得厉害,嘴巴永远无法合拢,总是不停地流着口水;它的一条前腿被子弹洞穿,伤好后也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想象一下,这一夜它是怎么走的呀?

(也许它走一阵就要疲惫的喘息一阵,在崎岖的山路上,也许它已跌跌撞撞,举步艰难;

漆黑的夜晚,无法看到前方的路,可能一不小心会跌倒在地,但它想,我无论如何也要走回去;

它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可能会累得晕倒,但醒来后它要继续前行;

也许它的伤腿会剧烈地疼痛,但是它强忍着剧痛坚持走下去;

也许它找不到回去的路,但它不放弃,一遍遍地寻找着来时的路……)

四、学习“回”这一部分

1、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它克服一切阻碍回到那里?在打洛江畔,在那块礁石上,到底发生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往事呢?请大家大声读读14自然段,展开你的想象,补充文章的空白。

2、引读想象。

①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仿佛看到了——

(它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情景;它的主人指挥它与敌人浴血搏杀;它的战友们一个个中弹倒地,血染疆场;敌人们鬼哭狼嚎,丢盔弃甲;它被敌人的子弹射中,倒在血泊之中……)

②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那是——(它被救起的地方)那里正是它中弹倒地被救起的地方。知道吗?这一片江面,在它被救起的那一天,变成怎样的江面?(血染江面)所以,它怎能不久久凝望,怎能不亲了又亲呢?

3、让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想象这一段。齐读。

4、26年积聚的情感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声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它在吼叫什么呀?

(这片土地记载着我多少青春岁月啊,所以我一定要回来;

战友们,今天我终于能与你们再相聚了;

我日日夜夜都在想着你们呀,今天终于能再见面了;

这片土地曾洒下我多少热血呀,我怎能忘记呢;

战友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们终于能同生共死了……)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入情入境,品悟朗读,逐步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触及到它的灵魂深处,在抒情悲壮的音乐中,在想象补白的深情朗读中,很多学生的眼中都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此时的课堂流淌出的不仅仅是语言,而是情感,是智慧,更是一种情怀。我想,我与学生们的生命也在这充满人性光辉的文字中得到了充盈与升华。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6
教学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2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片段:(一)

学习“重披战甲”,感受嘎羧情怀:

1、师导入:刚才有位同学提到了“重披战甲”这个词,每当老师看到这四个字,总会想到这样一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你知道象鞍对战象来说意味着什么吗?(生自由回答)

(荣耀、历史、地位的象征)

2、嘎羧脱下象鞍26年,26年后它又重新披上了象鞍,当它看到象鞍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让我们走进文章第七小节,走近象鞍,找出描写嘎羧表现的句子,边读边画,看看你有什么问题。(生自由读书)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没想到,嘎羧见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你有什么问题吗?

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语文》中的理论,阐述“引导学会质疑问难”这一课堂教学技能的作用:

    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是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在对“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就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部分的学习分为两块,第一块就是读明白。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交流问题。

上面这个课堂片段,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另一个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挖掘课文章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深刻地明白课文没有说出来的内容。

“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在课堂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认真读课文,将自己的问题划出来,在班内交流,同时,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这个提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做一个主持者,做一个主导者和完善者。

在这个环节的操作中,我深切感悟到学生能力的不可小视。同学们可以提出一个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又能较好地自我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教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一定会给老师一个惊喜。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我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总是从发现问开始,以解决问告终的。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跨世纪创造性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片段:(二)



4、同学们的问题问得真好,学贵有疑,贵在解疑,请你再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谁能透过文字,看出文字背后所折射出的嘎羧的情感。

5、交流:

“一下子安静下来”:同学们,嘎羧见到象鞍一下子安静下来,它的内心会和它的表面一样平静吗?它会想些什么?

【预设:浴血搏杀的场面——

和伙伴们在一起的情景——

仿佛看到了伙伴们倒下的情景——

辉煌的过去、荣耀的地位】

“摩挲”: 【你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真好!】你知道“摩挲”是什么样的动作吗?(轻轻地抚摸)是啊,身体庞大的嘎羧居然会做出这么温柔的动作,真是让人没想到。

“泪光闪闪”:我们很少看到动物的眼泪,更何况是曾经驰骋沙场的战象的眼泪,作者就是抓住它的动作、神态来表现它的情感。你能把嘎羧的这份情感读出来吗?【你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真好!】

(板书:抓关键词)

   6、嘎羧的动作里有份与老朋友重逢的喜悦,有份想到已逝战友的伤感,还有份对以前荣耀历史的怀念,这样的嘎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怀旧、善良、英勇)

   7、感情朗读:

   是啊,象鞍破旧,却依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但披上战甲依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却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记载着嘎羧的博大胸怀,更记载着嘎羧的勃勃雄心。让我们把心中积蓄着的对嘎羧最真诚的赞叹表达出来吧!

【大家对嘎羧的赞叹溢于言表,就让我们带着对嘎羧的赞美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8、总结学法:读书就是与文字交流,同书中的人物对话,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是嘎羧的心跳,是它的呼吸,只要我们肯用心,默默地读,静静地听,一定可以听到嘎羧内心的表白。

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语文》中的理论,阐述“引导学会质疑问难”这一课堂教学技能的作用:



    这个片段的教学通过品读词句、自我体会、感情朗读、老师导读等方式,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嘎羧情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学生能不能把这种体会深切感受到,除了对文字的理解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读,以声传情。在教师的引读、学生的体会下,学生的朗读基本能表现这种情意。但总感觉学生没有更好地把自己的体会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细想原因,我想可能是对文本的空白挖掘不够。如果在教师导读前,我可以让学生展开想像,尽情遥想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情景,估计学生的体会和认识会更深刻,更直观,更能和嘎羧的思想产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等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富有诗情的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新课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诗意追寻。教师要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通过评价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撞击,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7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8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8-4 14:58
板书:重披铠甲赴归途

      凭吊战场情义重

英雄相依共长眠

      一片忠诚付青天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