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和伪教研说“再见”
[打印本页]
作者:
与你同行
时间:
2008-11-20 07:33
标题:
和伪教研说“再见”
望望墙报栏中刚贴出的一篇篇课例赏析稿,瞧瞧手中两个装着“课例赏析稿”字样的大信封,激动和欣慰立刻涌上我的心头:这次组织教师撰写课例赏析的教研活动,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挥手作别了过去的“伪教研”,使我校校本教研活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 三周前,教务处按计划部署了本学期的最后一项校本教研活动——撰写一篇课例赏析,希望全体教师进一步从理性上领悟课堂执教艺术,提高课堂执教能力,给本学期的“人人一堂公开课”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分管教研的教务处副主任带领各科教研组长,在人教网视频资源库及最近学校购置的部分名师课堂教学课例光碟中,为各科教师分别遴选了两至三个课例,从相关报刊上精选三篇名师课例赏析(为大家提供个范例)一并上传至校园网“视听中心”,要求大家在两周内完成课例赏析的撰写任务。 两周后,课例赏析稿如数收齐,但稿子的质量令人大跌眼镜:51名教师,51篇课例赏析,除两位具有较丰富写作经验的教师所写课例赏析得到业务干部的一致认可外,其他的稿子简直“惨不忍睹”。绝大多数稿子的基本格式不正确,有的连课题都没有交待清楚,还有的稿子竟然是“剪贴”、“拼凑”出来的。面对这样的结果,有的业务干部满脸失望地说:“难道活动就这样结束吗?就算是拿出最后的‘杀手锏’——给这些敷衍应付的课例赏析稿打上个低分,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加深‘干群’矛盾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活动的根本意义,对大家业务素质的提高没有任何效用可言。”经过一番思考,我提议业务干部们先私下与部分教师沟通,了解一下教师们为什么会应付了事。大家欣然同意。 我们汇总了教师们的意见,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学常规工作太忙,用两周的时间来深入思考并撰写课例赏析,时间很紧;二是撰写课例赏析难度较大,大家普遍感到难以下笔。的确,仅仅是上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就让老师们每天忙得团团转了,何况写课例赏析是个“细活儿”,需要反复地观摩、研析课例,时间是首要问题;再者,虽然学校给大家提供了课例赏析示范,但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组织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光看看“葫芦”是画不好“瓢”的,老师们感到缺乏“技术”支持。 两大困难都很客观,我庆幸没有对大家的稿子作出草率评判!经交流讨论后,我们决定,撰写课例赏析活动再延期一周,在指导撰写上做精做细,一周内活动安排如下:周一下午业务活动时间,由我作一次撰写课例赏析的理论讲座,从题目的拟定到文章写作的基本要求,从如何抓、评“亮点”到构建正文框架的具体方法,都结合实例给老师们作了一次详实的“技术”指导;周三下午集体备课时间,全体教师分年级组分学科交流如何撰写或修改课例赏析,并对第一次撰写的课例赏析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周四下午,学校组织业务干部、学科教研组长和少数骨干教师成立临时的“专家审评团”,分学科组对老师们的课例赏析进行审阅、评定,对不“过关”的稿子再次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切实保证大家改有目标、改有方向;周五下午,由“专家审评团”评定最终结果并选出优秀赏析,由学校统一打印(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于校园墙报栏,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一份投寄给相关报刊编辑部,给优秀稿件提供发表交流的机会…… 课例赏析活动结束了,显性的“成果”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欣喜有加:51篇课例赏析,有9篇堪称“一流”,它们将在校园网和校园墙报栏中集中展示,并被投寄到相关报刊编辑部;其他篇目虽然逊色一些,但老师们较好地掌握了课例赏析的基本写法,字通句顺,而且内容都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和体会,没有了“剪贴”和“拼凑”,丢掉了“敷衍”和“埋怨”。相对而言,这种整体教研意识的转变和教研能力的提升更应该值得我们欣慰;对业务干部来讲,这次活动使“安排任务→打分评价”的简单管理模式得以终结,并赋予管理以“指导、帮扶”为核心的服务元素,从而给予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一个更具人文性的诠释。(作者系山东省高青县中心路小学副校长)
作者:
一生平庸
时间:
2008-11-20 11:42
真正的教学研究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的
作者:
刘老师
时间:
2008-11-20 22:22
支持楼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