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通过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课程,请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答案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1
标题:
通过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课程,请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答案参考
答题内容:
小学科学是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呢?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实验中加强指导、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进行科学实验探究时,根据小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说一说、想一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练习方法,为后继的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1、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亲历做一做。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明确操作方法、步骤外,还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艺术性进行人为控制与干预.,要想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组织有梯度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有结构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概念由表及里不断加深,如果没有组织有梯度的探究过程也难达到这一目标。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抵抗弯曲》中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时,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围棋子、垫圈或其它重物,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纸的厚度增加,纸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大桥的构造以及与此相关的图片,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设计木条承重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学生深刻感受到横梁立着放比平着放抗弯曲能力强。
2、指导学生描述——让学生亲历说一说。
通过操作,学生头脑里产生对认识对象的认识;通过描述,学生把头脑里产生的认识变成语言。描述时要让学生说清楚他用了什么方法观察,观察到了什么。描述是一种社会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描述使个人的观察方法,观察结果,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如果觉得别人的观察方法好,以后自己也用这种方法观察;听别人描述,从中受到启发,帮助自己捕捉更多的、不同的信息。如我在教学《抵抗弯曲》这一课时学生这样描述:随着纸的厚度增加,放的棋子或者垫圈个数也增加,说明了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强。学生把头脑里发生的认识变成语言。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实验中纸的宽度和纸的类型是不变的,如果纸的宽度或者纸的类型变了,其结果就可能是另外的情况了。
3、指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亲历议一议。
通过操作与描述,学生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与事实,这时要指导学生去做初步整理。一般来说老师应指导学生分两步讨论:第一步,对事实材料进行筛选、分类;第二步,归纳、总结本质属性。如我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杠杆的科学》这节课在研究杠杆省力问题时先让学生进行试验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成要克服的阻力,把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鈎码看成是我们用的力,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与事实,然后指导学生对事实材料进行筛选、分类,最后归纳、总结本质属性杠杆在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在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在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杠杆也不费力杠杆。
二、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及观察任务。
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也就是让他们明白为了研究什么做这个实验,明确观察任务。学生都有好奇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是,学生又不知该如何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特别是用眼睛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
2、其次明确操作过程,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或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明确操作过程。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明确操作过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研究方案。把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不失时机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学习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实事证明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设计一些实验,是的确有成效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率先提出了“注重学生自行探究应用知识”的教学理念与当今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在现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注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应始终贯穿于他们探究科学知识的整个实践过程。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实验教学中紧紧抓住实验目的、探究过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四个要点,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作猜想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各阶段中提出合理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1
答题内容: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目前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在课堂中实验设计问题很多,要么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设计不出来;要么教师指导过分,失去了实验设计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小.学经科验学法课中很多实验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或对问题的假设,给学生提供实验设计思路,进行实验设计。如《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一课,需要设计“用什么方法让小球动起来”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复习各种各样的力,再让学生思考,用某种力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具体的施力方法,设计出多种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案。又如《流动的水》一课,在学生对“小水轮转得快慢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进行猜想、假设之后,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要课堂上进行交流研讨,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2
答题内容: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掌握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有些过程与步骤是必须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或障碍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而有些方案与设计则是部分学生独具的,这时所产生的问题则是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才会遭遇的。对探究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设计与探究的技术层面的指导,例如方案的设计、内容的填写、问题的讨论、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这些对于学生能否从实验活动中产生对事物及其性质、变化的正确认识、获得科学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养成学生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是指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使用仪器的正确性、基本操作的准确性、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等的指导。动手实验之前设计实验方案是必要一步,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2
答题内容:
学习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课程后,我认为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意义非常重大,是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一 、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是指运用已学过的测量仪器和实验方法以及相关的知识、技能,按有关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科学现象、探索科学规律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大小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不断加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近几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的设计。设计性实验是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条件下,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和实验,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创造活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设计性实验能全面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设计性实验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小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已然成为关系我国伟大复兴道路实现的重要举措。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从中可见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创新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需要对新一代从小抓起,从小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抓起。只有从娃娃抓起,全民族创新才是一句真话,一句实话。只有这样,实现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才指日可待。
四、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创造力与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没有创新能力的教育,就无从谈起素质教育。
五、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以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提升。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科学心理品质。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生是一个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科学素养,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
六、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高低,是检验一名科学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
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有赖于科学师的悉心指导与熏陶。从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上就可以看出该任课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优劣,合格与否。
七、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重大要求。
实验设计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 3-6 年级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 1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 2 、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 3 、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
八、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
小学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这是众所周知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实验设计本身来讲,还是课标要求,以及对学生未来科学素质的养成,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意义重大,这是切实关系中华民族发展与振兴的一件大事情,我们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这是千万不能忽视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3
答题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如何知道学生进行科学实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生物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既希望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了解他们那些内容。讨论后师生们明确了观察内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蚯蚓的习性、蚯蚓的运动、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蚯蚓的生活环境以及蚯蚓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随后,师生们进行了分组,并对每组的观察任务做了分配。准备工作做好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投入到观察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先是找到了蚯蚓生活的环境,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并记下了观察的现象,并不时就观察中发生的问题和小组同学展开了讨论。
师生返回课堂,有各组学生推选出代表向全班观察汇报观察到的情况和得出的结论。针对学生的观察结论,我随后亲自做演示实验,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纸板、泥盒上运动,并用投影片展示了蚯蚓负面的结构,说明蚯蚓的运动与他身体结构的关系,并联系摩擦等知识进行解释。最后通过对生活环境中植物生长情况的鉴别,总结出蚯蚓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蚯蚓的结论。
对蚯蚓的讲解结束后,我还充分肯定了学生们在观察蚯蚓活动中的表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8
答题内容: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而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必须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因此,实验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验的成败取决于实验者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大小、高低。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一定要把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来抓。
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未来行动的方案,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和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的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只有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并经过我们的扎实的培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实验设计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 1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 2 、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 3 、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
总之,无论从实验设计本身来讲,还是课标要求,以及对学生未来科学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9
答题内容: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亮点,而实验设计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从实验设计本身来讲,还是课标要求,以及对学生未来科学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呢?
(一)科学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理解教材及课标,从教材中挖掘探究的问题,并以此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相信会使师生都受益,且事半功倍。
(二)在小学,无论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低年级在指导上应以简单为主,以此为基础并逐步复杂。
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做实验前,先想一想如何做、怎样做更合理、更科学。懂得我们想的过程就是实验设计的过程。如在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教师要通过提问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亲历的一些现象思考并回答,最后告诉他们我们所想的所说的就是实验设计,从而消除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畏惧感,认识到进行实验设计并不是很难得事情。
(四)教师的指导应从示范、半独立、独立这样的次序进行。所谓示范就是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示范实验设计,重在如何去想,要避免教师准备好实验物品,让学生做的现象。例如雨形成的模拟实验的设计。可以根据前面学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实验,以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水凝结的现象,引导学生去想在这个实验中水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又需要什么条件,条件的发生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这样,一步一步,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给予纠正,再转变成文字完善,最后动手实验。
(五)教师的指导应有针对性,重点指导学生需要指导的部分。比如在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中,对方法必须先进行指导讲解,学生会准确操作了,再设计出完整的实验过程,学生就可以根据设计去实验了。
(六)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方案应先口头设计再到文字图表设计;先模仿设计再到独立设计;先简单设计再到比较复杂的设计;先局部设计再到整体设计。
总之,能力的形成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步形成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形成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训练和实践。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概括的讲,应本着明确意义、掌握标准、重在实践、循序渐进的方针,只要这样做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9
培养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意义
1.通过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我们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出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时,会产生成功后的喜悦,会激发产生对科学知识追求的一种深层次动力,并上升到探究实验的兴趣。这种对实验的兴趣扩散到整个学习中,从而将有效提高自然常识学科的学习效益。
2.通过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验设计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其中蕴含着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另外,实验设计不是凭空想像、主观臆造。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考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这点上来看,无疑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能够强化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设计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手段细致地分析研究和综合地比较,这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如观察、记录、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形成结论等,这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3:59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未来行动的方案,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和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的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常识告诉我们,工作的内容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行为主体和涉及的环节就越多,越需要计划。我国古代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家也阐明了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当时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的未来计划,我们就无法合理地行事”。这一讲主要是讲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本身就是计划,是实验的计划。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并经过我们的扎实的培养,使之养成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实验设计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 1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 2 、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 3 、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
综上所述,无论从实验设计本身来讲,还是课标要求,以及对学生未来科学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4:0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
一、实验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符合科学课的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一切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在《月相》一课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们在早些时候有目的地对一个月或是几个月的月相进行观察。学生对月相的观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也有的可能超出老师所规定的范围,提出一些新的它们认为是很新奇的看法或是观点。如:月亮的形态;有时在白天也很好的看到月亮,为什么月亮上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等。但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画出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月相。他们也能通过研究发现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能够据农历时间大致推出月相或是根据月相推也农历的大致时间。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对《化石和地层》的教学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化石,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你能不能也制造也一枚“化石”?学生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可能会想出自己的方法,把这些想法再加于整理,就可以上升为一种新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如在《溶洞和钟乳石》的教学中,可以事先把拍摄好的当地学生们都知道的溶洞的照片拿出来让学生观看、分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对美好的家乡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4:00
答题内容: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一)基于你任教的教材。据我了解,我们大多数科学教师,无论从专业理论还是必备的一些经验,都还没有达到自行开发课程资源的水平,而且自行开发需要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理解课标和教材上,从教材中挖掘探究的问题,并以此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相信会使师生都受益,且事半功倍。
(二)在小学,无论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而且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
(三)低年级在指导上应以简单为主,以此为基础并逐步复杂。
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 “做中学” 模块中的,课题是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
实验设计方案
背景介绍
《能被磁铁吸引的固体》选自“做中学”模块中的固体和液体模块,该模块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固体和液体的一些属性,进而建构固体和液体的概念。该模块是 1 年级的实验内容。
研究的问 题 *
这些物体 ( 挂钩、黄色乒乓球、铜钥匙、铁钥匙、粉色“宝石”、铅笔、白色海绵球、粉色橡皮球、蓝色玻璃球、白色塑料勺、粉笔、竹夹 ) 哪个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 *
通过贴图的活动进行:将相应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主要目的:了解学生的经验,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做事前先想一想。初步建立实验前先设计的观念。
实验目的 *
(略)
实验要求
要想知道能不能备磁铁吸引,我们要试一试。
实验材料与用具 *
磁铁、 12 种固体、记录单等。
实验过程
逐一试验并记录,实验完成后对比。在教师指导下观察。
实验记录单(预测与实验记录单相同)
这个固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能
实验结果
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告诉学生,做事(实验)前,先想一想如何做、怎样做更合理(科学)。想的过程就是实验设计的过程。
(四)教师的指导应从示范、半独立、独立这样的次序进行。所谓示范就是作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教师示范实验设计,重在如何去想,要避免教师准备好实验物品,让学生做的现象。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的设计,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证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研究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占据”的含义,不能只理解到在一个地方占着,而应理解到不但占着,而且如果不离开,其它物体就不能进来。对于固体、液体学生好理解占据空间,但是对于空气,学生理解起来,或者要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就困难了。根据许多教师的经验,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此模糊。期望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就更困难了。要引导学生这样去设计:要证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必须创造一个封闭的空间,还必须能够让大家理解确实占据空间了。最后逐步出示杯子底部塞纸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目的
用实证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研究的问题 *
空气占据空间吗?
猜想与假设 *
占据、不占据、说不好。
实验材料与用具 *
水槽、水、玻璃杯、纸。
实验结果的预测 *
在杯内底塞一团纸,竖直扣入装入水(水的深度应不低于水杯的高度)的水槽内,如果纸湿了,说明空气不占据空间,如果纸没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预测是思维过程,应加强对实验结果预测的指导)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在杯内底塞一团纸。
2.将塞纸团的杯子竖直扣入装水的水槽内。
3.一段时间后,直立取出杯子,观察纸团。
二、实验记录
实验结果
(五)教师的指导应有针对性,重点指导学生需要指导的部分。比如《斜面》教学中既可用测力计测量,也可以设计滚动的小滚筒,成败的关键有时取决于一些细节,实验设计也不例外。
(六)指导学生实验设计方案应先口头设计再到文字图表设计;先模仿设计再到独立设计;先简单设计再到比较复杂的设计;先局部设计再到整体设计。
总之,能力的形成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步形成的,实验设计能力的形成同样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训练和实践。对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概括的讲,应本着明确意义、掌握标准、重在实践、循序渐进的方针,只要这样做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30 14:00
答题内容:
一、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教学内容:花的构造,根据花的构造将花分类。
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开展系列探究活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研究究各种花的构造,根据花的构造给花分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花,制作花的标本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让学生课前搜集各种植物的花,课堂上解剖观察,总结出各种植物花的构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愿意动手做实验,课上首先提出活动的要求:“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吧。”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呈现方式体现了科学课前准备的开放性,意在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同时教科书以背景图的形式,展示了盛开的桃花,可以激起学生对花的喜爱和探究兴趣。资料卡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花的构造”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植物的花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观察结果;能根据植物花的特点给花分类;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2、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欣赏花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3、知道常见植物花的构造;了解植物的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
五、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花的构造,并根据花的构造给花进行分类是重点。解剖观察各种植物的花并写出观察报告是难点。
六、教学准备:
本课的活动准备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采集活动。学生课前到花园中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感受花的种类的纷繁多样。同时,搜集凋谢的各种花朵带到课堂研究。二是准备课堂探究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准备观察工具:镊子、放大镜、刀片等。为了课堂上学生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也应根据教学设计作相应的准备,如准备一些有关花的图文、视频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桃花的构造模型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
㈠谈话导入新课
花是一株植物最美丽的部分,它是植物发育成熟的标志。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花,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五彩缤份,绚丽多姿。既然花这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研究这些花呢?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物的花。(板书课题:植物的花)
那么关于花,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师板书:花的构造、花的分类)。我们先来研究花的构造。
㈡活动一、花的构造一样吗?
同学们,收集到了许多植物的花。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花的构造,好吗?
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呢?(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设计。
师生交流:
生:用镊子把花的各个部分取下来,相同的结构并排放在一起。
生:要有顺序,可以从下往上取。
生:也可以从外往内取。
生:还要分工合作,有动手的,有填表的。
师:大家设计得很好。不过,在大家动手前,老师还要补充几点(展示课件)
实验指导:
1、要注意安全,不要被镊子夹着手。
2、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同桌为一小组,四人为一大组,一大组内各小组之间解剖的花不要一样。
3、取下的花各部分最好在桌上摆放整齐。想一想,各部分叫什么名字;数一数,各部分有多少。然后填好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小组动手解剖。(师巡逻,并参与到学生的解剖活动中,适时进行指导。)
小组交流。
用展台展示各组实验报告。
师生总结:花的构造。(师点击课件:图片和录像)
白菜花的构造: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花萼——由许多萼片组成,花开放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
花冠——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吸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为花被。
雄蕊——由花药(里面有花粉)和花丝(支持着花药)组成。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
㈢活动二:根据花的构造来给花分类。
师展示四种花的图片。
师:这四种花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白菜花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而百合花、南瓜花和桑树花缺少一部分。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花可以分成几类?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总结:根据花的构造,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两类。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叫做“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做“不完全花”
在不完全花中,只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
师:再看你们手中的花,哪些是完全花,哪些是不完全花?
生,师适时点拨。
㈣自由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花吧。
1、我想把最美丽的花画下来。
2、这是我插的花篮。
3、我想朗诵赞美花的诗、唱赞美花的歌。
4、制作花的标本。
㈤拓展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制作花的标本。
资料卡:
花的标本制作方法
1、采集:采集一些完整的花,观察花的结构。
2、解剖:用镊子把花的各部分从花的基部取下来,摊平放在吸水纸上。
3、压平:将吸水纸夹在笔记本内压平。
4、阴干:每天将标本在吸水纸上换一个位置,放在阴凉处阴干。
5、粘贴:待标本干后取出,用胶水粘在白纸上。
6、保存:写好标签,放在塑料袋内。
八、教学评价设计:
作业与测验法:
1.构造齐全的花由 、 、 、 组成,这样的花叫“ 。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 。””
2.雄蕊由 和 组成。
3.雌蕊由 、 和 组成。
4.下列属于完全花的是( )。
A.桃花 B.黄瓜花 C.南瓜花 D.杨树花
九:设计特色简述:
1、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花,带到课堂上解剖观察,认识花的构造,并填写好观察实验报告。
2、以学生为主体,既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又善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
3、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多彩,有各种花的图片、花的构造图、有关花的教学视频,还有本课的教学目标、实验指导、实验结论、课堂练习等。既使课变得生动直观,又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附: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
板书设计:
12、植物的花
桃花的构造: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
花的分类:
完全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都齐全。
不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