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利用大自然上好科学课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7-30 02:31
标题:
利用大自然上好科学课
利用大自然上好科学课
发布者:陈荣良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向它探讨。在小学科学课中,有很多课在课堂狭小的空间里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我们到大自然广阔的天地中去探究,去发现。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亲近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探究科学。
我校地处山区城市,是省级绿色学校,校园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青青的草地,周边山青水秀,有田野农庄,有河流山川……这些都是给学生到大自然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合理地利用它们,能为提高科学课教学效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 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实验材料 。
实验教学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作用和课堂教学,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跟着背实验”的机械做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怎么能培养以学生动手实验为核心的科学素养呢?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包办太多,学生对教师依赖太强的现象,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为学生对实验的深层次理解打下了基础,也是学生获得独立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草》、《观察水生植物》、《植物的叶》《蜗牛》、《蚯蚓 》、《蚂蚁》等等许多教学内容,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明确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分析材料准备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课外准备,将大自然中的实物“搬”到课堂上来,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植物、果实、花、叶、岩石、土壤、矿石以及各种小动物等,都可以采集真实的样品,制成各种标本,课中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去试验、观察、记录、探究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并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不仅使学生学的生动,学的兴趣盎然,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二、走出教室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科学探究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有的探究活动必须在室外才能真实地进行,如观察植物、小动物、天气,生物的多样性、星空、月相等相关教学内容时,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图片的展示来取代探究活动,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甚至也是不科学的。离开了自然条件就不真实,就应尽量组织室外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就和同学们一起行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好观察日记,师生相互交流观察结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三、在大自然中拓展学生的课内知识
科学探究活动不能只在教室里听老师的讲解, 与大自然隔离开来,这极不利于科学课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应该带领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中去经历,真正动手做,真正去观察。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改造自然,服务人类的目的。如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后,组织学生到稻田边,在自主寻找食物链、食物网,分析、探讨人与食物网间错综复杂关系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清晰了食物链中生物体与生物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平衡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爱护自然、关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教《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老家。家乡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污染……考察时先看水域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有没有废水排放;再看看水的颜色怎样,水里有没有动植物,水面有没有污染物,最后取一瓶水样,带回学校进行检验观察。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你对我们的城市环保有哪些建议? 最后写出考察报告。通过活动既巩固和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注重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地区资源优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逐步培养起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