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7-28 14:20 标题: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程,如果对谱子不熟,你无论是唱歌还是乐器演奏都会出现问题的。不会识谱,根本上就不可能学好音乐。识读乐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中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怎样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一、利用音乐游戏,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音高节奏”的训练,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不要枯燥机械地进行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1)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例如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摘苹果”的游戏。将1、2、3、4、5五个音符写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苹果”上,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1”苹果落下来,就让学生唱出音符“1”,“2”苹果落下来,就让学生唱出音符“2”。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够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再如游戏《小动物回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小猫X— 模仿二分音符,小鸭 X 模仿四分音符,小嘎鸡 X X 模仿八分音符。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音符房子)中,再唱一唱,拍一拍,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例如游戏《小鸟飞回窝》: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音阶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在律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觉,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手段。
3)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具有游戏色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极大提高低年级学生识谱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根据歌曲特点,采用恰当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这一方法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十分有效。
2)跟曲模唱后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例如歌曲《少先队员在前进》中,副歌部分的节奏是模仿队鼓X XX X X | X X X |,可以用小鼓敲击节奏后,要学生模仿鼓的声音来感受节奏特点后,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分句、分段比较后识谱。有的歌曲乐句规整有序,采用重复与变化重复的手法创作,可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听辨感受,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例如歌曲《好月亮你走的这样静悄悄》学习时,首先欣赏歌曲,让学生发现歌曲的一、二、四乐句是相同的,只有第三乐句不同,然后重点练习第三乐句,通过比较了解了音乐结构,再进行识谱学习,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三、视听结合,在欣赏教学中渗透识谱学习,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教师可以与欣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欣赏乐曲《彩云追月》时,引导学生再次听赏时要求学生记住主旋律,随乐哼唱后,分组合作将听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再和原曲谱对照比较,找出差异。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经过这样的尝试后,识谱记谱的能力便会逐步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学习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口琴竖笛等乐器的吹奏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视唱主题的难度,感受、表现了音乐的情感,又在审美的过程进行了技能的练习。在欣赏一些短小的、易于演奏的乐曲音乐主题或片段时,可让学生先跟着音乐吹奏,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接着试着吹奏主题,帮助他们解决视唱主题时的音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识谱能力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运用这种音乐学习工具,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