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7 16:23:46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通过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课程,我简要介绍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