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7 09:07:11
|
只看该作者
谈一谈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要求方面有哪些变化?
修订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内容和评价有以下一些调整:
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文学习的完整性、实践性和学段性,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谈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小学阅读课教学的过程设计有两种:一种是文本解读型,就是以解读文本的思想内容为主线,在解读过程中插入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的教学;一种是技能掌握型,就是遵照语文知识或者技能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文本解读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前者很容易滑到教课文,后者容易变成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课。
我们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步,首先带着孩子先去学习作者用他的语言文字写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第二步,再回头看看,作者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这个内容的。
其中,第一步教学,按年级不同,可以比重不同。例如,三年级,教一篇精读课文需要两课时,可以用三分之二的课时,带着学生走第一步;四年级可以一半对一半;五年级可以半课时讲内容,一个半课时讲表达。
( 1 )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承载的是本单元阶段目标的呈现和把握的任务,所以要讲究的是精细、充分、透彻的阅读。所谓的精细、充分、透彻,绝对不是逐段、逐句的去细致分析,而是在我们整体感知文章之后,快速切入本单元的重点所体现的段落和语句中,到了这里就要给学生充分、单纯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各种读的形式中,通过词句、各种表达方法去感受文章的主题以及文章主题的表达方法。
新课标主张课堂上教师不要过多的教授,要采用谈话形式,但现在课堂上更多的是问答的形式,这样的方式也不可取。例如,某位教 师 教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谈话变成了一问一答,教师说上半句,学生说下半句,简单问题学生回答,难的问题教师阐述,课堂充满了这样的问答,学生没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单元求速”快速切入重点之后,一定要给孩子单纯的、充分的读的时间。读是各种形式的读,可以是朗读某一段,朗读全篇;也可以是默读、勾画、眉批;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是自由读。但是,每一种读的练习都要是达到某个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主题的方法。
( 2 )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是本单元训练项目的实践,是精读习得能力的迁移。现在对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处理有误区,认为略读读读就行,生字词学会了就行。这样是不对的。所谓略读课文,略的是除了应该迁移能力之外的全部,生字词可以略掉,但从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能力,必须要在略读课文中加以实践,这一点要细细去做,其它跟重点无关的全部可以略掉,不必深究。
课外阅读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的理念发生转变及角色发生转换,“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等等,使本人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让本人进一步更新了教学观念,并将新课改理念运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是放任自由,天马行空,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拿捏。这个尺度拿捏的准了,这个课堂就是紧凑的、流畅的、有高低起伏,更是有智慧和思想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之间,教师还应该懂得在细心聆听的同时适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堂课都是让学生说了算,而是要恰到好处的收放,真正落实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的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引与提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精彩片段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创新者”的作用,将学生往思维的高度、见解的深度引领,从而掀起语文教学的高潮。
在课外阅读方面,提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 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新版课程标准增加课外阅读评价内容:“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
谈一谈如何构建以学为主的有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新课伊始,我出示詹天佑铜像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当我们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他正视前方,目光炯炯,神情刚毅自若,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这样导入新课,直入课题,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检查学生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我让学生把课前查找的资料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而且要学会把网络中繁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为自己所学所用。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获。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直接的体验和感受。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我紧紧围绕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抓住关键词“爱国”、“杰出”,提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感受爱国精神和感受杰出才干两大组进行小组协作学习。
在感悟“爱国”方面,学生根据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的资料,结合网页课件中教师补充的詹天佑的个人资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出示网页课件),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句,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壮举,体会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使学生学会学习。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现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而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我在网页课件中设计了“读读画画”、“难点突破”两个栏目(出示网页课件),学生通过边读课文边画示意图,再结合“难点突破”中的三个小动画来自主学习(出示网页课件)、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出示网页课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铁路的发展状况,感受祖国铁路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学生打开更为广阔的窗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