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匆匆》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19:58
标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匆匆》优秀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
《匆匆 》教学设计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  谢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
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
(1) 老师选择几个难度的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2)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
(3) 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媒体映示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1)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疑惑。
(2)假如要强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3小结方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读法和感受。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用不同的语气朗读重点语句,通过不同角度的朗读,引导学生获取不同的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获得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课文中,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做些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交流,随机映示语句,相机指导朗读。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A.指名几声读,谈体会。(在交流中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B.请读的出色的学生介绍为什么能读得好,让学生们明白怎样读进文字中去。
C.小结方法:朗读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就能把文章读好。
D.运用上述方法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时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会了课堂的互动。
(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圈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
A.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学生评议:他读得怎样?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还想到了什么?
C.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读后的感受,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说话,落实了读的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A.教师范读,你能体会到什么?是你想到了那些时光飞逝的词?
B.时间能”跨”能“飞”,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也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和老师比一比。指名读。
C.男女生赛读。
D.喜欢这个句子的同学站起来读。设计意图: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真正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
四、配乐齐读,深化情感
1学生配乐读第2、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此刻让我们再来回味文章开头的问句,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呢?再读。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的设问句在课堂首、尾的运用,既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又对理解文章的内涵起到了很好的帮助。
五、总结全文
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味,寻找答案。六、作业
1、课外读一读《跟时间赛跑》。
2、协议据有关珍惜实间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19:58
2、匆匆

破凉镇中心小学      张爱红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突破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议,体会。

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

突破方法:读读,议议,说说。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读、品、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什么?你又什么感受?

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

     (没有背景声音,速度变化:慢--------渐快--------快)

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分钟,但紧紧扣住时间这一概念,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

5、学生谈此时此刻的感受。(教师引导,顺势板书课题 :2 匆匆   )   

6、事先安排课前预习,学生介绍朱自清。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义的插图。

二、配乐范读,感受时光流逝。

1、教师范读,音乐伴随。

    同时,大屏幕展现一个时钟,将时钟的滴答声设置低一点,范读开始计时。

2、范读结束,师生看大屏幕上定格的时间显示,教师激情引导,质疑过渡:

同学们,就在刚才,就在我们入情入境范读聆听时,时光老人又向前迈了几步,时间又流逝了×分×秒。你们感受到了吗?朱自清先生,他是如何感知时间的流逝的呢?请看————

三、披情入文,品读领悟。

1、学生自读,小组互读,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2、学生跟随音乐齐读课文。

3、教师谈话激情: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自读的过程中,时间又匆匆流逝了几分几秒。在刚才的阅读中,你们和朱先生进行了心灵对话,你体会到朱先生是怎样感受时光匆匆的呢?请抓紧时间哟!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大屏幕上逐字逐行显示相关语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便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了,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文字显示时,伴有哒哒的打字声,意在增强学生的听感,加深对匆匆的感性认识。)

    教师过渡语: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生答)对,这是打字键盘的敲击声,这更是时光老人的脚步声。你听(教师作倾听状),它哒哒地敲打在我们的心房上,催我们加油呢!

5、教师导读。

朱先生眼里的时光是这样流逝的:洗手的时候-----( );吃饭的时候-----( );默默时-----( )。伸出手遮挽时-----( );天黑时-----( );等我和太阳告别时-----( )。

(第一遍导读结束时,紧跟着来第二遍,加强学生的紧迫感。)

指导学生读好叠词,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该语段。

6、情境说话。

①课件4展示画面: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

教师导说:聊天时----( ),看电视时----( ),玩耍时----( );……

②面对时光的匆匆,朱先生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先生的感受?(生答:叹息)

教师顺势引导: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他在叹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让抽象的意思直观形象。(学生演绎,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也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同时教师相机穿插,或补充,或提示,或赞许,或指正,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7、过渡:

朱先生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板书:叹岁月匆匆,悔平生无为)

8、课件5展示语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

教师引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 )。

(引读重复两次,增强感性认识。)

9、课件6呈现以下图景: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轻音乐为背景)

    教师旁白:这就是先生眼中时间的形象,短暂,无痕。

    生齐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蒸融了。”

    师问:那么,你眼里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用诗意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感受.)

10、过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光如朝露,转瞬即逝,无痕无迹,忧国忧民的诗人一次次追问自己,一次次拷问内心。他是这样问的---------

11、教师引读,可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

师 :诗人一问,问---------     生:我留着些……痕迹呢?

师 :诗人再问,问---------     生:我何曾……痕迹呢?

师 :诗人三问,问---------     生:我赤裸裸……回去罢?

师 :诗人四问, 问---------     生:但不能平的,……这一遭啊?

    播放课件7:微风轻烟图,初阳薄雾图(轻音乐伴奏),上述四问的语段逐行呈现,配以中速的范读。

    学生在音乐中学读。

    教师请个别学生上台配乐朗读并录音,而后播放录音,共同赏析。

12、音乐声中,学生齐读全文。   

四、深化主题,升华意境。

    1、课件8播放。

画面一:江水滔滔东去(旁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文字呈现。

画面二:天空风云变幻(旁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文字呈现。

画面三:春荣秋衰    (旁白:寒来暑往,白驹过隙。)文字呈现。

2、过渡:一代大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一生建树颇多,却依然叹岁月匆匆,悔平生无为。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沉思呢?

3、课堂肃静,播放课件9:分针、秒针在走动,清晰的滴答声,一个大大的“?”和“!”分别置于钟的左下方、右下方,稍后一行省略号缓缓出现在下方。(意在以简略的符号激起学生的深思。)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学中紧扣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想开去,不仅使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对文章内容也有了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增强审美的意识。)

五 情感倾诉, 向时间老人告白

同学们,时间老人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想好一句有关时间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学生自由倾诉

六、课堂延伸。

1、开展“与时间赛跑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谁的生活最有意义,最有质量。

2、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和珍惜时间的故事,出一期手抄报。

3、写一写,画一画,你自己对于时间的认识。



板书设计:

2    匆 匆



叹    岁 月 匆 匆

悔    平 生 无 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19:59
教学反思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

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顺学而导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

三、流露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0
《匆匆》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 伶伶俐俐 徘徊 赤裸裸

2、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 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 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引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匆匆》。知道作者是谁吗?对于朱自清,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谈)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2)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投影对于朱自清文学特色的评价:

老师归纳:朱自清散文特色: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感受。(板书)

二、初步赏读,读出语言的韵味美。

1、老师引导:课前朗读《匆匆》时,你是否也能感受到朱自清散文的这种风格呢?再来读一读吧,感受感受。希望你也如作者有一颗敏感的心。

出示自读要求:出声读,注意标点认真读,难读之处反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字的韵味。

2、学生练读。

3、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一定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展示交流一下。

第一次请5位同学开火车接读课文(每人读一段)。

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者自我的评价。

这是一段开放的教学环节。估计评价时学生一定会谈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它主要是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意来,于是我们便应当怎么读,如音调轻一点,节奏慢一点等等,学生还会自告奋勇地示范读。

两个注意点:

(1)在某正确的意见被认可后可让学生在下面自由练读,以读出文字的韵味来。

(2)在学生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时,教师可作必要的指点:我们最好不要说文章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这样说,弥漫在文字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注意,老师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情感。情感是强烈的,外显的,而情绪则是淡淡的,隐隐的。关于文章的情绪,交流中必须让学生把握:对时光匆匆流逝,而自己却一无成就,作者内心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惆怅。如果学生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篇劝人惜时的文章,那么教师便要和学生讨论: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是劝人还是自己的一种省觉?从而让学生明白是作者并未想劝人,他只是纯自我的一种审问与真情表白,而作者的真情感染了我们,于是我们也与作者一起自我审问,因“伤时”而“惜时”。

5、第二次再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放背景音乐:一段哀婉的萨克斯曲。

三、默读赏析,品察文字的诗意美。

1、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种情绪表现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哪些语句深深打动了你?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画画,批批,品出文字的美丽。

2、学生默读,读读品品批批。

第二课时

一、引入

美文须美读。课文中的一些语言你一定非常喜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再读一读。

二、交流读书心得

指名读自己喜欢和感受深刻的句段,并自由地谈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针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相机作品评,作引导,作补充,作纠正,教师要求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反复读,读出文字的情味来。

重点句子有四处: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2、除了刚才我们说的这些以外,这篇文章还有什么妙处呢?我们还要仔细品味一下,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滋有味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谁能把自己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三、积累运用,享受语言的创造美。

1、这么多的好语言,如果我们不把它积累下来,那可就太可惜了。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背背吧。

2、课堂练笔:作者对空灵的时间描写可谓别出心裁,(如上面读书心得交流中的重点句子(2)、(3)、(4),你也能模仿着写出几句话来吗?试试吧,也许你一时的灵感会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3、练笔交流,师生评议。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要给以表扬,如果不足,教师可做仿写示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0
16、匆  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2、技能目标:学习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想开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时间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你们能背出一些有关时间的格言吗?(学生回答)我们都在感慨时间太少了、时间太快了,作家朱自清细心地发现,原来时间是这样匆匆溜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思考:“文中的‘匆匆’说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合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4、交流自学情况。
1〉分小组交流思考的问题。
2〉派代表介绍对问题的思考。
3〉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通过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进一步读书讨论时解决。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分学习小组,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说说理由。
2、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学生点评)
评点要点:
1〉第一段应读出“燕子、杨柳、桃树”与日子的对比及作者的猜测与追问。
2〉第二段应读出日子溜去得悄无声息,令人毫无察觉。
3〉第三段要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歇。
4〉第四段要读出作者的思考: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要怎样度过自己的日子?
3、自由朗读,练背。
四、引导探究,品读悟理
1、质疑:课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
2、交流、讨论、汇报。
文中作者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曾作出回答,在文中第三节。
3、学习第三节。
1〉自由读,读清文中叙述的分句。
2〉结合分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拘一格,但可相机点拨学生多角度去想:可以从内容想,可以从作者想,还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想。)
3〉出示例句,指导学生练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4〉引导学生从这一部分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实际,仿照作者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方法,写出自己的日子是怎样匆匆而过的。
如:“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了。”“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了。”“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了。”“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滑过了。”……
板书: 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5〉齐读第三节,再次体味时光易逝,要珍惜时间。
6〉小结。
板书:时光易逝-------珍惜时间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再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回答。
2、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次体会作家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惋惜,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六、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读读他的其他文章。
2、仿照作者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断。


板书设计 :
                        16.匆匆


                       (朱自清)
          在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时光易逝--------珍惜时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1
晨诵《匆匆》教案

一、导入

伴着这首熟悉的旋律,我们开启今天的晨诵之旅。(出示开启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1、齐读2、男女生分开反复读,强调后两句,引出时间之匆匆。

二、出示诵诗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聪明的,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出示两组图片

1、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2、儿童、青年、老年图片3、再次齐诵《匆匆》,感受生命的可贵时间的可贵

三、小组合作  填读诗文

(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甲)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时,便从            过去。

  (合)同学们,

        在我们逝去的四千多日子里

        留下了我们     的痕迹……

四、再读《匆匆》,尝试背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2
《匆匆》展示课教案

吉林省扶余县实验小学  胡立波

一、激趣入境

1、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大胆地猜想一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如果按80岁计算的话,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呢?过去的日子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呢?

2、这个问题我们先不着急回答。老师先请同学看一组照片,这些照片是我们班的一名同学从一个月满月的时候照到去年暑假的时候。想看看吗?(课件:照片)

3、不用说,从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们都看出是谁来了,那么,看了杨久琦的这一组成长照片,想想自己也和杨久琦一样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三千多个日子。你觉得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岁月好呢?

4、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2岁的时候也跟你们今天一样,突然感到时光飞逝,匆匆而去。于是就写下了一篇传世的散文《匆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5、读到匆匆这个词,你的脑海里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二、趣中探疑

1、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只匆匆一词,就能在脑海里浮现出那么多画面,刚才大家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时间的匆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2、欣赏完这篇美文,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如果有,请找出答案。(生自由读文,汇报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了吗?能找出来吗?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作者不断地反反复复地追问,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能不能发现这些追问在哪几个自然段比较突出?

3、文章在开头是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吗,我们先来看作者的第一次追问。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看你能读出什么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

4、是啊,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它们走了,没关系,在来年的春天都会回来,那将是一幅多么美的图画,把你的感觉读出来吧。

5、读的真美,这三种事物去了可以再来,都会在时间上留下痕迹,那么日子去了也应该可以回来的啊?日子和燕子、桃花、杨柳比有什么不同?那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呢?在反反复复的追问中,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感受到的融进去,再读一读。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说明作者很留恋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但是却又很无奈,读出那种留恋、无奈、怅然若失的感觉。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

过渡:课文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的。但在作者笔下,日子是匆匆的,能看得到、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那么,在作者的眼里,日子的影子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呢?

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的时光飞逝的匆匆的句子,读一读,写上批注,并和同桌交流。

学生汇报。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3、想像一下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吗?

想看看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吗?好,轻轻地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描述: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这浩瀚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烟波浩渺的大海里的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奔涌着大海里的那一滴水的声音吗?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4、读到这句话,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5、是啊,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稍纵即逝了。带着你的感受把作者的叹息读出来吧!

6、算一算,空虚了,溜走了的这八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年呢?

7、比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

8、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这种心情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齐读)

9、你能试着仿写一句吗?

10、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继续汇报你刚才画的句子。(拟人、排比)

11、读到这里,你对时间有什么感觉?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什么?

12、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去的尽管去了……闪过了”

13、注意到这段中有几个词的特点了吗?读起来是那样轻巧婉转,那么无奈惋惜,找到是哪个词了吗?师生合作读。

面对时光的匆匆流逝,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感受?

14、大家读得入情入境,看来,作家的这份迷茫,这份留恋,这份无奈已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那么,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能不能学着作者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做一个朱自清,想试试吗?(学生仿写汇报)

15、写得多好,三分文章七分读,能声情并茂地再读一遍吗?多么形象的比喻,真有几分朱自清的味道,那么,在作者的眼里过去的日子像什么?请大家快速读第四段,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课件句子四)

三、交流感悟

1、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面对时间的流逝,你们的三千多个日子就这样白白地流逝了,你们甘心吗?作者八千多个日子流逝,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快速读第四段,在文中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发现这句话中有两个重复的词了吗?是什么词?那么,这两个赤裸裸写法一模一样,意思一样吗?

3、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4、事实上朱自清先生真的像自己所说的什么都没留下吗?通过预习你都知道朱自清的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朱自清照片和资料)我们看这张黑白的老照片,看看这张充满睿智的脸,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这就是朱自清先生,我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文字。

5、作者为时光匆匆流逝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感悟到人生苦短,时间匆匆,争分夺秒和时间赛跑,通过努力取得了后来的成就。那么,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能做些什么呢?完成写话练习——在即将逝去的日子里,我能做            ,我能做                  ,我还能做          。

那么我们应该——板书: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6、时间它来去匆匆,总在人们不经意间流逝,留给人们对它深深地思考,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创新

1、虽然,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岁月还是留下了许多痕迹,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看看我们“逝去的日子的影儿”(  播放学生生活画面)

2、看到这些照片,让我想起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和时间赛跑》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那么,读完这篇这篇课文,想想逝去的日子。你最想说什么话?创作一句你的格言,记住要署上你的大名,前面还要有一个头衔,比如,未来的教师李佳妮。

3、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珍惜时间,努力求索,相信你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4、课后开展“与时间赛跑活动”,比比看,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的生活最有意义最有质量。带着你的感触尝试背诵这篇文章吧。(课件配乐,学生齐背课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3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划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去解决。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成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作品,目的是初步引导学生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作者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第3题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把修辞手法作为语文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判别各种修辞手法,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此句话用这种修辞好在哪里。

五、教学过程

    一 评说诗歌 引入新课

    1.PPT课件出示同题诗歌《匆匆》

    匆匆 太匆匆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昨夜星辰昨夜风

    匆匆 太匆匆 年华不为少年留 我歌我笑如梦中

    匆匆 太匆匆 春回何处无人问 夏去秋来又到冬

    匆匆 太匆匆 潮来潮去无休止 转眼几度夕阳红

    2.学生读诗 谈自己的理解

3.师: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散文,名字也叫《匆匆》(出示课题)读课文

   【百度视频】课文朗读 http://you.video.sina.com.cn/b/27843027-1371807791.html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读同题诗歌《匆匆》:一为学生理解“匆匆”的含义;二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二 反复读文 积累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并提出问题

    a.“八千多日子”能不能换成“二十多年”?

    b.“不能平的”的意思是什么?

    2.继续读文,通过读来找问题的答案。

    3.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的理解。(PPT课件演示2、3、4自然段的片段)

说几句类似“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脚边飞去了。”这样的话。

   【百度知道】朱自清《匆匆》的写作背景   http://220.181.43.124/question/24107234.html

    4.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请学生按课文的顺序配乐《致艾丽丝》,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如果段落无人选择,老师来读。

   【设计意图】

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是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许多用词,说法与现在不完全相同。所以请学生质疑,可以通过阅读来解决,也可以全班交流,从自己喜欢的部分入手,反复阅读,以点带情。正如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三 积累语言 培养语感

师:每位同学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我希望大家用3——5分钟时间将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使它们长留我们心间。

   【设计意图】

课标建议:“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

    四 迁移拓展 课堂创作

    1.迁移拓展

    师:古往今来,从凡夫俗子到文人墨客,在面对时光匆匆而逝时,都曾感慨万千。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390593.html

    大文豪鲁迅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话?

    2.课堂创作

    师:这些都是名人们说的,你们又会怎样说?请同学们动笔将想到的写下来。

    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一位同学板书自己的创作,署上姓名。

   【设计意图】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并丰富学生的内涵,诱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激情飞扬,更是为了创作激发灵感。创作是更高层次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感受创作的欣喜。

    五 课外延伸 个性作业

1.搜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来读一读。

   【百度知道】朱自清散文全集      http://www.tianyabook.com/xiandai/zhuziiqing/

    2.继续搜集有关惜时的诗歌,名言警句。

   【百度知道】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http://220.181.43.124/question/5843682.html

    3.根据文章内容画一幅画或将文章改成一首诗歌。

    4.给低年级的学生将一讲珍惜时间的故事。

   【设计意图】

各种有梯度作业供学生选从搜集到创作,从书本到课外,目的只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共建。


板书设计:                  

                               匆   匆

                          

                           

          莫让白发生       珍惜时间      等于节约生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20 20:03
教学反思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便用PPT课件出示一首同题诗歌《匆匆》,并要学生读,谈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

深入地读,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吉林省       学校: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姓名:王立新  

职称:小教一级     电话:13756783644                  电子邮件:xmwlx2008@tom.com

通讯地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建业小学


个人介绍:

王立新 男 1978年8月出生,2003年正式参加工作,小教一级,本科学历。松原市骨干教师,松原市骨干班主任,松原市优秀教师,松原市优秀博主。喜读书、好文字、乐钻研。自2008年4月以来,在区、市、省、国家共发表文章30余篇。负责研究的市级课题《日记训练对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研究》已结题。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