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竞赛课《狼牙山五壮士》听课感想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7
标题:
小学语文竞赛课《狼牙山五壮士》听课感想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听课纪实
讲课地点:开平区东关小学
主讲人:开平区双桥教育总校大柳树小学孟桂艳老师
课堂重点环节回顾:
一、导入环节:
教师提问:狼牙山五壮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回答:英勇
教师要求,带着感情重新朗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并按照屏幕提示,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时间 人物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学生回答
将学生的回答总结在一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五位壮士接受的是怎样的任务?学生回答:艰巨的任务
三、细读课文:
教师提问:在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过程中?哪位战士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你的目光定格在了哪位战士身上?
学生逐一回答:副班长葛振林 班长马宝玉 战士宋学义......
渗透朗读教学。
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五位战士毅然向绝路走去,有一种选择叫英雄,读下面的自然段,哪一副画面感动你?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保家卫国的决心。
教师提问:保家卫国的力量来源于什么?学生回答:仇恨。
教师出示资料图片,(日军暴行)感受仇恨力量的来源。
比较两段文字,渗透比喻描写的作用。(石头像雹子一样)
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式阅读文章结尾。
四、情感升华:记住这些英雄 狼牙山五壮士
听课感想:
孟桂艳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整节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展示资料图片,让学生知道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滔罪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逐一概括分析五位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学生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
三、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教师注重在情境上引导学生,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7
听《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汤
“自在乾坤”是张祖庆老师的博客名。曾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自在”的解释是自由;不受拘束。“乾坤”的解释是象征天地、阴阳等。那“自在乾坤”究竟是何意?词典上没有连在一起的注释,但听了张祖庆老师的课和他的讲座,我对此产生了些遐想。短短半天时间,张老师留给我们的却有很多很多……
《狼牙山五壮士》原文标题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发表在1941年11月5日的《晋察冀日报》上,后根据晋察冀军区训令精神改名为《狼牙山五壮士》,新中国成立后长期被作为范文选入小学语文教材。这是一篇负载着几代人情感的经典的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面对这样一篇情感表达强烈的红色经典课文的课文,如何处理好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情感熏陶感染的关系?使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贯通起来,被红色经典所感动? 曾经福建的黄国才老师已经对张老师执教的这篇文章有了很深刻的解读。我在这里仅谈谈个人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1、文本关注真
革命传统的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学习此类课文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让孩子们利用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心灵距离。张老师开头就做到了这一点。先由单元主题引入到怎样收集资料?再引出关于“抗日战争”学生们收集到了那些资料?结合学生的交流及时交给孩子们学习记录查阅的资料方法,从而展开课文讲解。这种导入方式不仅形式新颖独特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该如何收集资料,随时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
2、朗读训练实
朗读能让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上,没有纠缠于一个词或一句话,也没有变化着多种形式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毫无目的地读。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是老师的范读,他雄浑厚重的声音把我们都带进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深情并茂的朗读激起了我们心底的爱恨之情。
同时,张老师特被强调:此类文章,经常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读中明白,写五位壮士,处处不离写敌人,且所选用的词语从感情色彩上考量,褒贬对比强烈,使学生在不断地对比读词、读句中感受到了壮士的勇猛、豪迈。张老师这节课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每一次学生的朗读都应有一个理性的思考,既不盲目跟风,又不固步自封,而是在确确实实的教学目标的需要下,以老老实实的教学态度,丢掉朗读的花架子,让朗读教学真正丰满起来。
3、写作点拨巧
张老师这节课的另一亮点是: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群像中突显个像,以个像丰富群像的内心世界。教学的依据是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既描写五位战士群体行动,又刻画五位战士个体行动的特点,在学生充分揣摩、推敲、感受、理解“法”的基础上练一练、仿一仿、写一写,张老师做得很到位。张老师“给”足了学生写作的时间,让学生观摩课文插图——五壮士屹立顶峰的“浮雕”,想像壮士的内心,选择其中之一或多个写出来。从台上展示创作的学生看,学生不仅读懂了,更“懂读”了;不仅感受到文字的美,更接受了文字蕴含的思想教育,这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应有之意、实践之法。读法也好、写法也好,都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能力了。
4、颠覆传统教学、淡化仇恨
阅读文本,如果只是对文本的全盘接受,而且是没有任何过滤的接受,我们便成了一个只能被动存储的容器。张老师颠覆了传统的教学,采用了淡化血腥的文本解读方式,不再聚焦战士们的英雄表情,而是着力解读战士们做了三次选择所表现出来的舍身亡国的精神,并将现代社会的孩子与历史真实的故事进行了时空的链接,还原了葛振林、宋学义还活着的真相,并且在五位战士跳崖的地方,日军向战士们集体敬礼。这样的大胆取舍,拓展了很多跟语文有关的背景资料与故事内容,丰富了课文内容,同样令听课的老师们也大开眼见。
5、不是结束的结束
张祖庆老师的课后延伸很有意思,他让学生思考如果将来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把两位壮士的幸存和日军向战士们致敬的场面写进去?引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深度拷问。其实历史是人类的记忆,但不同时期或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我更喜欢“尊重生命”那个版本,在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烈之后,生命的尊严和珍贵对于今天的孩子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最让我眼睛一亮的就是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问题空间。其目的在于让孩子对这个故事的重新衡量来检验、更新孩子的生命意识。在人文价值方面,发展孩子的精神世界,健全其人格,丰富其心灵,这是张老师的立场。他看到语言与精神、语言与人的一体性,这也正是张老师眼中有人的真实体现,更是红色经典教学的核心所在!
我们还聆听了张祖庆老师《以生为本,穿越文本》的讲座,想必大家还萦绕于耳。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老师在面对文本时,我们应该以不同的视角来读文本,如读者的视野——当好第一读者、作者视角——作者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编者的视角——编者安排此课的目的是什么、儿童的视角——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教者的视角——实现实现多重视野的融合五个角度来读文本。其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批判的目光,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教育学生质疑,其实我们自己也应该有质疑的意识,教育的发展其实也是在批判中不断进步。
唐韩愈的《师说》一文中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被定位授业解惑。但,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教师究竟要教给孩子些什么?张老师的课堂就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诠释。我相信大家的感悟比我更深刻,我想: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质训练,在教学的各方面不断地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才能逐渐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8
《狼牙山五壮士》的听课反思
徐老师所上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紧扣,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徐老师在上课的一开始通过质疑导入新课,扣住“壮”字进行设疑:为什么叫他们“五壮士”呢?他们的“壮”又体现在哪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接下来,徐老师紧扣“壮”字这个文眼,通过认读词语、理清文章层次、通过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逐层分析,理解,步步深入,使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徐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有意识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在让学生感受五壮士跳崖的悲壮这个难点上, 为了学生能深地体会壮士英勇跳崖的壮行,徐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了对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与语言的语句,还出示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视频。感情得到了升华。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8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札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8
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探讨的中心课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前往吴忠县朝阳小学听课。朝阳小学数师解放恩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现就听马硫勤老师讲四年级一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谈几点感受: 一、在讲读课的教学中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马老师打破课堂上由老师主讲,学生被动地听课的教学方法,重视激发学生思考提问、发表意见。提问本身就是思维的训练。“学贵有疑”,学问总是从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马老师遵循这一坝律,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一课时一开始,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子弹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 “为什么五壮士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为什么把五壮士的喊声说成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等等问题。这说明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9
《狼牙山五壮士》听课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徐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即课文的第三、四、五部分,这两段课文主要是讲述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灭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壮举,表现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主要有以下亮点:
亮点之一:抓典型句段,重语言训练。
�0�2�0�2�0�2 徐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如班长马宝玉砸石头的语句;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深入理解“屹立、眺望、望望、喜悦“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积累,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二:创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教者在教学中利用有关影视片断再现情境,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我想如果将这段视频放在上课伊始,再配以教师的进一步渲染,从而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再让学生有感情读文,或许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0�2
个人思索:
是否可以抓住“壮”字教学全文?
抓住课题的切入点,扣住“壮”字进行设问“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再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接受任务)——壮行(诱敌上山)——壮举(英勇跳崖)——壮语(高呼口号)——壮气(视死如归)。这样,紧扣课眼,线索清晰,学生也能体会到五壮士“壮”的精神。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49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实验小学 兰秉英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 猛地举起
②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 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
4.(汇报交流)
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0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资料
上午第三节课听了我校李志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这节课是李老师代表黑龙江省语文团队去肇州做的一节送教下乡课,回来后给我校教师做精彩展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主要有以下亮点:
亮点之一:抓典型句段,重语言训练。
李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如班长马宝玉砸石头的语句;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深入理解“眺望、望望”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积累,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二:创设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教者在教学中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日寇的仇恨。如能出示班长砸石头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影片片断等,五壮士的英勇形象会更突出、更鲜明。但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如能在更好地利用音频、视频教者再加上动情的解说,进一步渲染,再让学生有感情读文,或许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尚需进一步努力之处:
1、板书有写错字的现象,不应该发生。
2、重点词语没让学生深入理解。
3、教师情感投入尚不到位。
4、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有不会写字现象。
个人两点思索:
1、是否可以抓住“壮”字教学全文?抓住课题的切入点,扣住“壮”字进行设问“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再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接受任务)——壮行(诱敌上山)——壮举(英勇跳崖)——壮语(高呼口号)——壮气(视死如归)。这样,紧扣课眼,线索清晰,学生也能体会到五壮士“壮”的精神。
2、英雄题材的课文要如何教学?在教学中要如何让英雄活起来,让英雄有形、有情,让学生牢记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0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谢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即课文的第四、五部分,这两段课文主要是讲述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歼灭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壮举,表现五位壮士英勇顽强、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条理也比较清楚,主要有以下亮点:
亮点之一:抓典型句段,重语言训练。
谢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扎实。如班长马宝玉砸石头的语句;出示课件,比较句子;深入理解“屹立、眺望、望望、喜悦“等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班长说的话语等。这样,教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积累,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亮点之二:创情境烘托,促情感升华。
教者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有关影视片断再现情境,把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树立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出示班长砸石头图;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影片片断,五壮士的英勇形象更突出、更鲜明。但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不能为了电教而电教。教者在两次出示课件之后,如能再加上动情的解说,进一步渲染,再让学生有感情读文,或许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尚需进一步努力之处:
1、应注意教学语言的严密、规范。教师提问题比较随意,语速可放慢一点,让学生听得明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
2、牵的现象较多。如理解“屹立”时,“五壮士像什么?直到学生回答“钢铁巨人”才满意;体会到五壮士什么精神?(不怕牺牲)应灵活处理,不能总是以标准答案为准。
3、教师情感投入尚不到位。
个人两点思索:
1、是否可以抓住“壮”字教学全文?抓住课题的切入点,扣住“壮”字进行设问“课文中哪些方面最充分地表现了壮士的‘壮’呢”再引导学生理解“壮士”的壮志(接受任务)——壮行(诱敌上山)——壮举(英勇跳崖)——壮语(高呼口号)——壮气(视死如归)。这样,紧扣课眼,线索清晰,学生也能体会到五壮士“壮”的精神。
2、英雄题材的课文要如何教学?在教学中要如何让英雄活起来,让英雄有形、有情,让学生牢记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树起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0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2009-12-16 10:09今天听了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安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安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安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安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安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安老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安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六、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
学完了这篇课文,安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1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
我观测的任务是语文生态课堂环节与内容的时间分配。课堂环节与内容的时间分配是否达到最优值,是优化教学过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沈老师上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第二课时,即课文的第四、五部分,这两段课文主要是讲述五位壮士顶峰歼灭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壮举。沈老师整堂课花时42分钟,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沈老师紧密围绕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设计了这样4个板块:第一板块深情诵读,重点回顾,花时4分钟,占整堂课的9.5%,沈老师根据本课第二课时的特点,花了5分钟让学生温故知新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前文是今天所学的基础,所通过回顾之前所学过的课文段落,唤起学生学文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快地走进文本。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是感受壮士情怀和英雄壮举,这是课堂的浓墨重彩之处,沈老师花了将近29分钟去研读重点段落,占整堂课的69%,通过学生的品、读、说、感来感受五壮士的壮士情怀和英雄壮举,特别在第三板块中还用了5分钟的时间来让学生小组合作体会课文并进行句子练习,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呈现了一种“个性思维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板块影片回放,瞻仰英雄壮举,花时9分钟,占整堂课的21.5%,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观看影片,并练习写片断,凸显了生态课堂的读写结合的特点,是英雄气概和壮士情怀在学生心中得以升华。
纵观这节课,沈老师的课堂环节与内容的时间分配合理。沈老师在这节课中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舍得花费时间让学生去品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反复研读,感悟英雄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深受感染,使教学过程更加扎实有效。
当然这节课我们小组认为还存在斟酌之处,在教学过程的第二板块中,沈老师呈现了一段有关日寇滔天罪行的资料,并叫学生谈感受。其实这一资料的呈现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这时老师能否再让学生看资料后多几个人谈感受,这样可能更能突出后面的句子的朗读以及对“砸”的意会,还有正如沈老师说的那样,在第三板块中能把课文交流体会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两个环节互换一下,这样也许可以能使学生讨论中的答案会丰满些。如果将这些地方稍作调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将趋于最优化。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1
《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9 10:51
各位引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造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踊跃提倡自主、配合、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气。详细表示如下:
一、学法迁移,协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发明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换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把握了学习方法,因此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由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全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翻新的意识和团结帮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供给刺激物,加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须要陶冶沾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巧全程营造情景的特点。教者在教养一开端,就应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洋溢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件节,调动学习兴致。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运动的组织者跟引诱者。语文教学应重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别,激励学生选合适本人的学习方法,领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置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高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巧应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设想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辉煌形象,而后自在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激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断是这样的:
生:我爱好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枪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道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诵的胜利教训如何?
最后,让学生演绎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难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先生不做任何繁琐的剖析,这种开放灵活的情势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斥活泼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增强读书方式领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懂得、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足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造就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陈老师这节课岂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领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将来”的精力。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这是好汉的中国人民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吞山河。”这一句时,陈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抛弃另别传统懂得析办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独特心声。
在指点学生读好课文上,陈老师更是下了工夫,如在指导默读“登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信心,带着中国国民的冤仇,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老师留神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窗们,你们瞧,无所不为的敌人正爬上来,当初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心坎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情感。
五、积聚迁徙,将标准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支配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么背才干记得牢:一是捉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豪杰形象,还部署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白,注重了学生的抒发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进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六、功课的安排也非常机动
学完了这篇课文,陈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假如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切实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辅助。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自己还提出多少点倡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要害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痛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情态、语言描述的句子让学生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绪。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适度到第五段的放,就天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门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局部的重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遇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讨他们课堂对常识的控制情形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探讨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光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后果兴许会更大。(我的评课到此停止,评得分歧理的处所盼望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体验新版博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