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课观摩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0
标题:
小学语文课观摩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的或难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想象来引导学生理解:当作者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时,他会怎样对自己说;当他的文章遭到读者的批评、拒绝时,他又会如何对自己说呢?这样凭借教材中的教育契机,教师好好地发掘、利用,不但体现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注重个性化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从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三、立足课内,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文本”的环节:“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以说巴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你们愿意把你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们大家吗?”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我课前收集关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课件,还配上深情优美的音乐),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想起有关这样的文章。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清河小学 郝继荣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建议学生用一句格言来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大胆的思维,丰富的语言令我刮目相看。文章结束时,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此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感恩父母》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在小组内辩论活动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重在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好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方媛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爱。我主要是通过“揭示课题,扣题激趣”“创设情境,引起思辩”、“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文本内涵”、“联想补白文本空白” 和“小结,存疑”这几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
对于文本中对妈妈鼓励的感悟,我采用了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言语形式”来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从而感悟文本内涵。例如在妈妈对巴迪的第一首诗的评价一句: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引导学生抓住“眼睛亮亮地、兴奋、嚷”这些关键的词语以及“真是……吗?”的疑问和两个感叹句,来重点感受妈妈对巴迪的鼓励。
至于对爸爸“糟糕透了”的评价的理解,主要是采用角色体验“补白文本”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教师采访扮演父亲的角色的学生,追问学生你当时心里会怎样想?为什么坚决不退让?这些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来揣摩爸爸的评价背后的良苦用心。学生的角色过渡十分快,马上就进入到父亲这个角色中,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接着我出示了下面两句拓展说话题: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学生的答案精彩极了:“母爱像春雨,它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像暖流,它温暖着我的心。父爱像警钟,它时刻提醒我不要走入歧途。父爱像苦瓜,它虽苦但有利于我们成长。”至此,学生都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不管是怎样的评价,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父母的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从“演绎”到“归纳”进行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和反思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1
【教学目标】
1.会写糟糕、慈祥这两个词,认识腼腆、鼓励等词
2.能有感悟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3.能模仿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想象说话:父亲会怎样夸赞巴迪?
4.能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齐读课题
(课前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渡:文中在说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交流:(1)检查生字词;(2)你能结合课题来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吗?
(我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说它精彩极了,父亲说它糟糕透了,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名作家。)
结合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精彩极了”是谁说的话,(板书母亲)这是母亲对小巴迪的______(板书鼓励)
而“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是父亲对小巴迪的_____(板书父亲、批评)
同一首诗,怎么会有两个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他七八岁的时候。
三、学习1-14段
1.默读1-14段,请用“——”划出父亲母亲读了巴迪的诗的反应
用“~~”划出巴迪听完他们的评价后的反应
2.交流父母的不同评价和巴迪的评价
(1)母亲的语句
a.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请1生读
你读出了什么?
再请1生读:你读出什么?
特别从哪里体会出?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搂住、赞扬声雨点般)
课件出示标红: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搂住
其实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神态、动作)
那描写人物除了神态动作描写,还有___(语言描写)
这段文字哪里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
是啊,抓住神态、动作、语言来描写人物,才能把人物给写活了,这也是这个单元我们要重点学习的。
渡:还有哪句写了母亲的赞扬呢?
b.出示: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这也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
这些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个怎么样的母亲?(慈祥、和善,和蔼可亲等)
板书:慈祥(边板书边提醒注意这是本课生字词)
齐读。
(2)巴迪的反应
渡:母亲的喜悦溢于言表。巴迪听了母亲的评价,看到母亲那亮亮的眼睛,又有什么反应呢?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腼腆”是什么意思?
巴迪虽觉得腼腆,但更多的是得意扬扬,同时,他又是多么地迫不及待啊,他期待着得到他敬仰的爸爸的认可,等爸爸的时候,他都做了什么事?
a.生读,师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你读出了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渡:还有哪里写出了他的迫不及待?
b.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有个疑问:这个句子的标点是不是使用有误?
(用句号写出了时间的长,从侧面突出了巴迪焦急的心情)
你真是说到巴迪的心坎里去了,巴迪多么迫不及待,他边等边想,父亲会怎么夸奖我呢?
说话练习:学习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帮巴迪想想父亲会怎么夸奖他。
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巴迪想:父亲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
(3)父亲的语句及巴迪的反应
正当巴迪想得沉醉时,听(多媒体:开门声)
呀!父亲回来了,他进了饭厅,脚步离饭厅餐桌上的诗越来越近了,此时躲在一边的巴迪你……
(引导:谁来说说巴迪的表情,巴迪的动作,巴迪的语言)
满怀信心又紧张万分的巴迪期待着父亲的赞扬,可是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呢?找出句子来
(生交流,师出示)
a.“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b.“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句这是个反问句,意思也就是说:(这世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
听着这些话,亲爱的小巴迪,你,没事吧?生表达
看到你敬仰的父亲把你的诗嫌恶地扔回原处,亲爱的小巴迪,你还好吧……生表达
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句子:
生读a句,师接:小巴迪的眼睛湿润了,头沉重得抬不起来。
生读b句,师接:小巴迪再也受不了了,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同学们,你读出了个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严厉、严格(板书:严厉)
3.讨论巴迪的诗,引到爱的不同方式
渡:可是,为什么同一首诗,却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引导:在母亲的眼里,巴迪的诗真的就那么好吗?
在父亲的眼中,巴迪的诗真的就这么糟糕吗?
思考父母当时是怎么想的,完成作业本P44页(2)(3)小题。
交流
引:可见,母亲所评价的,针对的是巴迪七八岁就写诗的这种行为,而不是针对内容
(在父亲眼里,巴迪的诗确实写得不好,所以父亲这样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引:可见父亲所评价的,是针对诗的内容而不是巴迪。
生交流
结合板书:这节课咱们知道了小巴迪有一位(慈祥)的母亲,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但不论是慈母的(鼓励)还是严父的(批评)。这都是他们对小巴迪的(爱)。
(板书:爱)
但是“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了,如今他已发表许多作品,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的不同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作业设计】
练笔:学习本课学到的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选择两个句子来补充。
得知爸爸生病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着不及格的试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生气了,只见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着天上的这轮皎洁的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热的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______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 ∕ ̄ ̄\
∕ 诗 \
母亲 → 我 ← 父亲
\ ∕
鼓励 批评
\ ∕
爱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1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1
11月9日,我执教了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一课时,由于经过几天的准备,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加上我班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所以对于自己上的这节课感觉还是良好的,能够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教知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我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位童年故事(1-14自然段)。我的教学流程是先从课题入手,接着检查生字词,最后围绕第一部分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父亲又是怎么评价的?“我”听后有什么不同反应?在学生交流反馈后,课件相应出现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以及我听后的不同反应的句子。对于这些重点句子,我是采用让学生多读来感悟其的含义,读时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从读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母亲对作者是鼓励的爱,父亲对作者是严厉的爱。“我”听父亲的评价后伤心到极点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跑)出饭厅,跑(走)进自己的房间,扑(躺)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采用换词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如“冲”改做“跑”,“跑”改做“走”,“扑”改做“躺”,这样行吗?学生通过读来对比,就很快地感悟到这样换词后不能表达出作者伤心到极点的程度。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教学时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当学生交流到母亲的评价时,就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还比如,我提出为什么文章当中写“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短短23个字却使用了五个句号,学生说这样写为了表现作者心里着急,我便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因着急而一直关注时间且感觉每一分钟都是十分漫长,把个体的感受转化为群体的感受,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了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显得“丰实”。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2
“精彩极了”
顾玉琴老师抓准了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对课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朴素、高效、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读为主旋律,体会母爱和父爱。
整堂课以读为主旋律,读中明理,读中悟情。顾老师以读为起点,最后又归根为读的升华,对学生读的指导很扎实很朴实,学生朗读也切实得到了提高。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为学生创设着、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放声读、个别读、对比读、齐读、引读等,就这样带着学生触摸文本,走入小巴迪、母亲、父亲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呼吸。学生不仅学到了本质的东西,还学到了读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关注言语形式,感悟母爱和父爱。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顾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精彩语句时,还重视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形式,努力发掘语言的生长点,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
在体会母亲对我的赞扬时,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神情“眼睛亮亮地”,动作“搂住了我”、“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并重点抓住“兴奋、嚷、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我身上”读好母亲赞美我的语言,感受母亲对巴迪的鼓励。并以此为例,抓住父亲的语言、神情、动作等来理解父亲的严厉。
三、注重表达呈现,领悟母爱和父爱。
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是写的基础。这节课的结尾处,顾老师顺着学生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水到渠成地安排了写的作业——母亲、父亲看到巴迪的诗后是怎么样想的?学生很快地顺利地进入了写作状态,把内心想表达的想法一写为快。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还走进了母亲父亲的内心世界, 更深层地领悟到了母爱和父爱。
这一课,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懂语文,让语文课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这真是“精彩极了”的一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教育性、感化性的课文。课文里讲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表扬、鼓励、赞赏,但是仅仅表扬而没有批评是不全面的,“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爱。
我走进了今天的课堂,在时而精彩时而糟糕的课堂教学中度过了漫长的40分钟。
本课精彩之处:
1.学习主线明确
我设计学习主线,有两条:一条是:体会巴德·舒尔伯格创作成就。通过体会句子“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让学生明白巴德能成材是和小时候父母对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条是:通过对“我”写的诗,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截然不同的感受来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抓住母亲“雨点般”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巴迪的自信心膨胀,直到得意扬扬。之后,父亲毫不留情的“糟糕透了”将巴迪的自信、自尊、希望击了个粉碎,以至失声痛哭。让学生体会巴迪“失落之大”,我又通过“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一句中句号的作用挖掘出来的。当学生产生疑问:“慈祥的鼓励好,还是严厉的批评好?”我又马上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课文第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你找到了吗?),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抓关键词,导入课题
通过抓住关键词——“精彩”、“糟糕”, 通过词的不同感情色彩,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3.读中悟情
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情,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叙述“我”的语句要读出平缓的语调。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4.读写结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5.板书简明、握要,给人美的享受,学生喜爱,赞不绝口。
本课糟糕之处:
1)学生的“悟”不够深刻:
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特别是“读后反思,课外引伸”此环节,当学生谈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时,我的评价很苍白。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既要有“精彩极了”也要有“糟糕透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要有慈母心,严师情,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两者兼顾,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魅力。而这尺度正是教师较难把握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3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简约、朴实、有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非常有意思。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学生读题。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从没有见过,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提,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预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加引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截然相反,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两种极端的断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阿拉伯数字。
2.出示6个生字:腼 腆 誊 版 歧 谨(学生自由练读,师分两行指名读,再集体读)。
出示词语:兴奋 誊写 皱眉 谨慎 歧途 出版 腼腆(学生自由读,再集体读。)
3.学生齐读课题。大家已经读了故事,想想题目为什么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上面加引号?(因为是人物说的话,所以要加引号。)“精彩极了”谁说的?(母亲)随机板书;“糟糕透了”谁说的?(父亲)随机板书。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味真情
1.读好首尾段落
⑴教师范读第一段,然后指名读,通过评议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兴(xīng)奋”,读出母亲激动、兴奋的表情、话语和动作。
⑵指名读最后一段,通过评议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情感。
2.练读对话,走进人物心里
⑴两个极端的断言放在一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写的。现在读一读课文中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想想不同人物的语言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自由读。
⑵指多名学生读课文人物的语言,即时加以评点
⑶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省略了。用四种形式的人物语言,文章有变化才好。是否谁说后面都要加冒号?指名板演 xx说:“ ”
“ ” xx说。
“ ” xx说,“ ”
“ ”
分别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形式的句子,指导读好。
3.品读重点句,领会慈母严父
⑴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分别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指名说,要求说具体)
⑵对同一首诗,却有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到底谁说得对?为什么?
①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齐读)
②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什么?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③交流
母亲爱他: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他需要鼓励。”母亲还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父亲爱他:不想让他太骄傲
出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④母亲是鼓励,不断地激励;父亲是鞭策,别骄傲别自满。不同的出发点,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爱(板书:爱),再读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而正因为有了爱,父亲的爱,母亲的爱,使他走向成功。(板书:走向成功)
⑤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成功?(生读: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⑥师简介作者巴迪。
4.背诵最后一段
⑴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长大后他正确认识到母亲是慈母,父亲是严父,都是为了让他走向成功。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指导读背 指名读→师范读→指名演读两种声音交织→师生同背→指名背诵
四、联系生活,内化情感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发点都是爱。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像母亲这样的爱有吗?父亲的爱,那种类似“糟糕透了”的爱,有吗?指名说
2.总结:就是这样。在“我”童年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尤其是父亲的话并不能完全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在我们的语文课即将结束之际,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爱
走向成功
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读得也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上,学生的体会都差不多,无法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的发言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其实,这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细节描写,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感悟,比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三个短句后面的句号,就是一处非常明显的小细节。
另外,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在后半部分,但是这堂课花在前面的时间过长了,所以,后面的讨论就显得单薄,学生议论得还不够充分,没有尽情地深刻地去理解,很多地方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教师也没能够在课堂上就得到反馈。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学(师范附属小学) 梁有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基于以上的理解及我是以“语文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去思考去备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
1、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是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并用笔画出这些描写的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标注在书中,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我还重视了朗读,注重朗读的层次性、读懂、读通、读顺,要求读出感情,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不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读。如: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2、我注意抓住重点的、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小巴迪听到父亲“糟糕透了”后的动作描写时把动作描写单独提出来,用换词的方法,即把“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痛哭起来”这句中的“冲”改为“跑”, “跑” 改为“走”,“扑”改为“躺”来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巴迪当时的心情,感悟当时巴迪痛苦比较深的程度。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想在比较中,也就是想在换词前后对表达悲痛心情作用的区别,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来体会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由于在教学中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故使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能抓住契机,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了自己的体会。但还是谈得不够深入,只是浮在表面。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8 18:4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学(师范附属小学) 梁有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基于以上的理解及我是以“语文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去思考去备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
1、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是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并用笔画出这些描写的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标注在书中,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我还重视了朗读,注重朗读的层次性、读懂、读通、读顺,要求读出感情,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不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读。如: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2、我注意抓住重点的、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小巴迪听到父亲“糟糕透了”后的动作描写时把动作描写单独提出来,用换词的方法,即把“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痛哭起来”这句中的“冲”改为“跑”, “跑” 改为“走”,“扑”改为“躺”来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巴迪当时的心情,感悟当时巴迪痛苦比较深的程度。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想在比较中,也就是想在换词前后对表达悲痛心情作用的区别,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来体会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由于在教学中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故使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能抓住契机,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了自己的体会。但还是谈得不够深入,只是浮在表面。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