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课《搭石》教学反思教后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6
标题: 小学语文课《搭石》教学反思教后记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6
《搭石》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搭石》的第二课时。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回顾本课,自始至终,我的教学宗旨是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对语文的情感。

一.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来走搭石,————————”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美就在身边,——————————”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通过朗读-----谈感悟-----听配乐朗读-------描绘画面,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品质。

二.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三维目标的达成

    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不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赞颂了家乡人的淳朴,无私奉献、敬老爱幼的美好情感。但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同时,让学生感悟到要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言语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为去付诸行动,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妙,生活会更加开心。

三.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

    在阅读教学部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文中发现美,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本篇课文几个情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因此课堂上完全是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上完这节课,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如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关联词语对于句子意思的表达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还有初次在礼堂上课,自己放不开,语言不够自然、生动,没有与学生达成心灵的交流,学生也很紧张,怕答错,他们说在班上才敢畅所欲言,在礼堂很束缚。所以我觉得以后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 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再丰富多彩些,用激励性的语言来促进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7
《搭石》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搭石》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编排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主题组织单元。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

  《搭石》描写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课文语言质朴,景中有人、景中有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对话,使得学生的情感在对话中流动,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风景”这个词,深入学习课文。

  整堂课,我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让学生学习体验。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体悟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并达到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的境界。

一、结合问题,学习课文,感悟和谐美

  风景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初读句子后,教师语言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填空: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

  这一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的“诗”味。操作时,教师再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学生对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从而感受到乡亲们的和谐美。

二、咬文嚼字,挖掘助人美

  风景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老人放搭石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感悟课文。

  师:大爷您好,你这么匆匆忙忙地,要去哪儿啊?你为什么放下东西,在这里搭石?

  生:……

  师:大妈您好,你在找什么呢?我帮你找好吗?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走几个来回啊?

  生:……

  师:哦,你想得真周到。

  ……

  这一环节的处理,表面上看机械重复地围绕“如果你是老人,你为什么这么做?”稍显啰嗦。但细细想来,学生与文本是有一定距离的,这样咬文嚼字的研究,看教师有效地挖掘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利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并以教师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文章情、教师情与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

三、拓展训练,升华心灵美

  风景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

  生:理当这样做的。

  生: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做的?

  师:什么道理?

  生:尊敬老人。

  师:乡亲们把尊敬老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搭石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那么文中的哪些事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

  生:……

  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

  搭石为作者家乡构成了一道风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乡亲们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搭石”,你发现了吗?

  说话训练: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搭石:            。

  正是这些搭石,为我们的生活构成了无数道风景。

  围绕“理所当然”的训练巧妙地整合了文章中所有的人情美,既深化了课文,又进行了人文教育,可谓一举两得。拓展写话的训练,进一步地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这就很容易地在学生心中产生具体的形象、引发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加工,进行新一轮的情感升华。

  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因为是一堂研究课,所以在设计时,我想尽可能展示得全面些,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尽可能全面些的研究案例。正因为这样,课堂容量显得稍大,时间有些紧。

  其二,作为一名工作才一年的新老师,如何既保证预定目标的达成,又恰当处理好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这是值得我认真思索的话题。

  我的指导老师以及校领导对我本次课堂教学的指导与帮助很大,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许多,也是收获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7
《搭石》教后反思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7
一、结合问题,学习课文,感悟和谐美

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初读句子后,教师语言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出示填空:
  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我还感受到了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这一变化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一种教材“隐性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到语言中的“诗”味。操作时,我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学生对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便有了更加形象的体会,从而感受到乡亲们的和谐美。

二、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通过自读,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蕴涵的美;通过“假如         来走搭石,                。”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搭石:            。”把找到的美写一写,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7
《搭石》教学反思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7
《搭石》这一课,并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风景为主线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新课伊始,由课题引入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图文中领略出搭石的美,领略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领悟到乡亲们摆搭石是为别人着想,是心灵美。然后,我请学生带着“你从哪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美”,静静地默读课文,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三个板块,勾勒成三幅画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作者眼里为什么是一道风景。
(二)、以欣赏为前提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什么是搭石”那一段,我通过引读“脱鞋绾裤”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读“一群人走搭石”那段话,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理解,引导学生诵读,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引领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而“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和“老人与年轻人走搭石” 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
(三)从背景中升华
当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8
《搭石》反思 ※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8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时间关系,原来预定的“小练笔”临时改成了课后练习,使写的训练没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课改的探究之路还很长,如何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学思考和实验的主旋律。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8
《搭石》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受,带着问题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来读书,即为读书设立了目标,又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接着主要以这两个问题为抓手,层层深入的去解读什么是搭石、寻找搭石的美。在寻找搭石的美这一环节,我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例如:教学一排排人走搭石时的情景时,通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来让学生感受到协调美、画面美。

2、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展开想象:那将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为了使学生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我从课文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虽然预设时考虑周全,但是真正教学时未必达到预期效果。静心思索,感觉课堂中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在教学中既想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还想渗透写作方法。设计的内容太多,讲授的内容太细,不敢大胆的放手,因而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9
《搭石》教学反思
[ 今年,参加蓬莱市小学教研室组织的“分管教学领导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近六年没有进语文课堂了,以往我参加的市级以上的比赛,都是低年级课。这次比赛,我想试试中高年级的课。我选定了三年级课文《搭石》这一课,我上网搜了很多教学设计,最后我找到了江西名师王玲湘老师的设计,她的教学风格质朴自然但并不缺乏激情,一节课,就像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溪流进学生的心头。对她的教学设计我很喜欢,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研读和她的设计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研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在学校试上了三节课,前两次都超时四五分钟,几经修改,最后一次,时间多出一分钟。这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现反思如下:   

一、让选中的点散发五彩的光芒。

阅读教学中的点、线、面的完美结合,对于整堂课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点,就是切入点,线就是课文要重点抓住进行品悟的几个句子,面也就是通过着几个重点句子要达到的三个维度上的一些目标。同时它也存在于各个小环节中,比如引导学生对一个句子的品读,往往我们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体会,这就是句子中的点。这个点应该是个活点,要让这个点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因为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个体,我们不能把自己事先所预设的点,定位一个死点,牵着学生只能往这个点钻。在《搭石》一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点,留给学生生成的空间。如什么是搭石这个问题,我就抓住了“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间隔“这些词眼,来具化搭石的细节。然后并不局限于此,稍作引申,便让课文的文字熠熠生辉。
师:为何是二尺,不能长一点,短一点?

原来这搭石还有什么讲究?

生:既能让行人走,也能让溪水流。

人与自然的和谐纯美,就那么自然的,淡淡的,不露痕迹的透过“二尺左右”一词渲染开来,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展现在眼前。

师:那老师就想不明白,既然这么费劲,为什么还非得去搭呢?

生: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就太不方便了!

师:石头要平整方正,间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看来小小的搭石中也凝聚着乡亲们的一番苦心啊。咱们一起再读一读这一句话。

从“平整方正”切入,在看似平凡的石头后面,看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这原本朴实无华的文字,用来具体描述搭石细节的文字,陡然间带上了纯朴的乡情。

这节课,还有很多的活点,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等,只有这些点活了,课文进行重点品悟的几个句子也就理解了,也就是由点汇成了线,那么通过这几个重点句子要达到的三个维度上的一些目标也就完成了。

2、让平面与立体更协调

语文课堂中,少不了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朗读句子,正所谓的听说读写任务,但我们不能只为读而读,只为写而写,比如《搭石》一课生字词语的理解,并不是读读就算数,如“协调有序”学生谈了字面上的理解,我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学生知道了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读,速度也在读中发生变化。并且让学生的脚也随老师的节奏走起来,发出踏踏的声音,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理解了词语,如同看到了画面,听到了声音。还有“人影绰绰“一词的学习,除了让学生学习运用工具书学习词语外,还补充了“绰绰有余”一词的理解。的学习,在学习“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语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老师动情的朗读中想象看到的画面这些设计都让单调的生字词的学习具有生命的色彩,因此对一个词进行立体的学习,就如一个生字就是一个点,沿着点能做很多有效的面上的学习。

而读在语文课中更是一种简单而又重要的学习形式。常说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有朗朗的读书声,但这同样也不能为了读而读,读要讲究“时效性”,每一次的读要有“增量”。因此,这堂课的每一次读都有目的,都有一个侧重点,我都提不同的要求。预习时读,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顺,知道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搭石的印象到课文中找描写搭石美的中心句;再读,让学生找人们走搭石的句子,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学生理解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段落后,将文中的这段话改成小诗的形式,加上音乐的渲染,孩子们一下子都找到了感觉,感受到一曲清新、和谐的旋律在课堂上回响。这样的朗读指导新颖、有实效。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对于语言的美感逐渐提升,对于搭石独特的美味也油然而生,对于家乡人互相谦让、脚步协调的纯朴乡风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也在孩子们的心田上久久荡涤。……一个句子,从读通,读懂,读得有感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提升的过程。

3、让单线和复线水乳交融。

一篇文章都有主线,抓住主线进行教学,才能使教学过程条理清晰,所有的环节都紧扣住主线,才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主线的准确提炼就要靠我们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而主线并不是一条单线,它包括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条主线,暗线就是指语言文字下所包含的情感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两者剥离,进行单线教学的。这块“搭石”不是一块平稳的搭石,正因为明、暗主线的水乳交融,让我在课时安排上碰到了难题。第一次《搭石》我紧扣中心主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及体会人们美好的心灵,但时间是匆忙的。于是就想要删掉、要精减,定位一个课时的目标,最后决定删去“上了点年纪的人走搭石和搭石难走”这两部分内容,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到第二课时学习,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但是总感觉第一课时有点单薄,暗线挖掘得不够充分。

也许我们该从多个角度去钻研教材,才会有惊喜的新发现。正如刘军老师所说,拿到一篇课文,应该什么参考资料都不看,一遍又一遍的去读课文,尝试进行自己的一些大胆创意,然后在查看资料,吸取精华,完善自己的创意。否则一旦别人的东西先入为主,自己的思维就容易定势,想不出更多的方法。手段有很多,点、线、面的结合也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而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将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9
反思《搭石》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揭示学习规律。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了解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是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在体会人物的品质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在拓展延伸时,揭示“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蕴涵美,生活处处皆文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29
《搭石》这一课,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 “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让学生通过这些画面的体会,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时,学习最后一段,并通过背景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搭石默默无闻的美,情感又进一步得到升华。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词句教学时,我不光引导学生了解意思,还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基本功综合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在朗读中潜移默化,在过渡语、小结语、激情语中渗透。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勤劳是美、助人是美、谦让是美、和谐是美、美就在我们的心里,只要我们奉献了爱,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想把同事们集体的智慧最大限度的体现在课堂中。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  整堂课自己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因此,便有了整堂课都希望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方式,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与自己思维截然不同的新模式。如在教学从人们走搭石的画面中体会家乡的一道风景时,我总喜欢让学生按顺序交流,不想让学生跳出我的思维方式,因此便有了课堂上,自己在浏览孩子们读书勾画的情况时,特意寻找按顺序勾画的孩子来首先来发言交流,这样就让孩子们的思维顺应了我的思维方式。

2. 在教学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时,孩子们体会一行人走搭石走出的音乐美,画面美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同时,对于这幅画面的朗读指导也是还不够深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30
《搭石》教学反思根据学校安排,每一位班主任都要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我们年组选定了课文《搭石》这一课,并在一起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确定了谁讲第几课时。

我讲的是《搭石》的第二课时,当我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种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在文本中和谐共生。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把“美”这条主线,贯穿于课堂始终。

一、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如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助人为乐之美、无私美);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节奏美、声音美、和谐美、画面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

二、以“想象美”延伸课文

想象课文探究人物内心,当这位搭石人急着赶路却发现石块不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呢?出示课件: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        ),他不由得停下匆匆的脚步,担心地想:(      )

师:多么纯朴善良的搭石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出示课件)他首先(       ),接着(         ),然后(            )。看到石头稳极了,他满意的(             ),仿佛看到人们(                   )   



我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填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想象丰富,只要合情合理,我就给予肯定。从而达到了学生学习语言来源于文本但超文本的目的。

另外,在本次活动中从其他教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何大的帮助。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30
听课反思(王玲湘《搭石》)
  王玲湘老师,讲《搭石》让我大开眼界. 首先王老师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一副美丽的山水图画,让学生从视觉上给以美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如此美丽的风景并不是学生最喜欢的,他最喜欢的是家乡的搭石。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接着是带着问题读课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她对课文的把握比较深入,找到了文章的线索。让学生发现美---寻找美----体会美-----抒发美。让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理解课文。她比较注重学生的朗读过程,对学生引导恰当。

     整个课堂中流淌着真情、流淌着感动、流淌着人性美。加上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品读语言与理解感悟的相互交融、阅读文本与表达训练的有机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真可谓是一曲美的赞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30
{《搭石》教学反思}
在学搭石的时候,让他们小组讨论,发现小组长的性格影响了各个小组的效率,有的小组效率很高,有的小组却在磨磨蹭蹭老是懒懒散散。好的小组长,不管怎么换人,小组都不会太差,而懒散的小组长,带领的小组的整个气氛也懒洋洋的,现在感觉有的学生尽管自己比较优秀,但是实在不适合当小组长,缺乏领导能力,但是中途换人又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唉!

现在已经工作第三年了,最近才感觉自己的课稍微有一点习惯的模式下来,现在回想起第一年来的时候,听刘老师的课,才领悟到她第一课时常干的事情比较固定,但是当时却只是在一节一节重复的听,却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层。做个总结吧,以后再教三年级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现在第一课时,自己一般这样,先齐读课文,注意学生读的不太好的地方,自己泛读进行纠正,然后找学生起来逐段读课文,一是检查读书情况,而是顺便处理其中的字音和难理解的词语意思;然后检查孩子们对课后词语表的掌握情况,我会认会写找小老师起来领读;最后找同学上台给同学们提醒写字需要注意的地方。整个流程比较枯燥,也没有对于初读课文的一些反馈,应该以后慢慢注意完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4 09:31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我学习了网上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后思考:班上没有电脑,怎样让在城市的孩子能一目了然知道“什么是搭石呢?”:通过简笔画,于是我在板书上下功夫,既要体现家乡风景美,又要让学生直观的懂得了搭石在家乡起的作用和含着的美,于是我把家乡人的品质写在每块搭石上,突破了重、难点。

  教学要回归本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分层次地读,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解词,每次读的目的不同:

  如紧扣“脱鞋绾裤”、“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协调有序”等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家乡人每次过小溪脱鞋绾裤的不方便,通过读明白什么是“紧走搭石慢过桥”,朗读“前面的……后面的……”句子,从而进一步理解“协调有序”等词语。

  2、拓展练习说话:

 运用“假如……总会……”关联词,让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既培养了想象力,有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不足的地方在于,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读的形式还可以更灵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