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1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颐和园》竞赛课获奖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颐和园》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游览的顺序记述。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二、

学习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颐和园、长廊、画舫、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堤岸、远眺、雕刻”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录像介绍景点,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爱看录像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短片,希望同学们喜欢。(放映颐和园的录像)
抽生交流:你知道短片中的景点是哪里吗?短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能说出这里的一两个景点吗?
生交流时,师出示《颐和园》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生读课文,师评价朗读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游览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自读感悟
学生借助《颐和园》学习网页自学课文,边读书边欣赏边体味:颐和园的美是如何在作者的笔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二)交流心得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点击不同的段落。相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写长廊的段落(课件出示长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长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2)出示长廊上彩绘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使学生感受理解劳动人民的创新智慧。
(3)出示长廊两边花的图片,感受长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写万寿山的段落(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阁与排云殿,使学生认识这两处建筑的构造及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
(3)理解站在万寿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东远眺都可以看到什么?(出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万寿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围的景色)着重出示图片并推近镜头理解昆明湖的静和绿,让学生在朗读和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感受颐和园的美。
  3、理解描写昆明湖的段落(出示第五自然段)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点?它们有什么特点?(师出示长堤、湖心小岛、十七孔桥、小狮子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昆明湖的美景.并引导学生理解“雕刻和姿态不一”的意思
(三)阅读指导
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如何用优美动情的声音来表达颐和园的美。
四、选读课文,情感升华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读,读给同学听,或者背诵积累。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颐和园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对颐和园的评价、颐和园相关的典故等。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说也说不尽,本文只是选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点进行了介绍。
2、同学们可以选取其他景点,仿照课文进行描写。
六、在线测试,自主选择作业
  出示不同类型的作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作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3:42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赵永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能力目标:按照课文所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师述:老师这儿有几幅漂亮的图片,想看吗?俗话说:没有免费的午餐,请大家在看图后用你积累的好词好句夸一夸你看到的景色,可以吗?

2.出示幻灯片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生说话训练。

3.师述:猜一猜,你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就是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北京外郊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提醒学生“颐”的写法)

   过渡:刚才你们看了那么多颐和园的图片,你们觉得颐和园美吗?(美)对,英雄所见略同。有一位作家在游赏完颐和园后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出示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话,齐读。)读了他的话,你想干什么?今天去北京不太现实,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去感受颐和园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通句子。

1.幻灯出示读书要求,生按要求读课文。

2.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幻灯出示生字词。

耸立   画舫   狮子 排云殿  姿态不一  雕刻   栽满 堤岸

长廊   石柱   建筑  朱红   金碧辉煌  佛香阁 远眺   

2)各种形式认读生字,教师适时正音。

3.分节读课文。

1)说说课文都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板书: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找几个同学分别读描写这几个景点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读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游览顺序。

过渡:同学们通过几次读课文,对颐和园的美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不知道大家在读书时是否注意到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呢?那么请同学再读课文2-5节,画出最能体现作者路线的句子来。

1.    生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本子上简单画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2.    师生交流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过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真是看也看不进完,说也说不尽,作者的第一落脚点在哪里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通过朗读,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2.长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电脑演示帮助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3. 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向前看……向上看……向两旁看……)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很美,为什么作者这样描写就让我们感到长廊更美了呢?(用词准确,抓住特点来描写;按一定的顺序来写:从下→上→两旁。写出了感受)

过渡:在长廊参观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不仅能看到五彩缤粉的彩画,闻到淡淡的花香,还能享受微风的轻拂。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五、小结全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4:11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颐和园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北京,这座历史名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我们去细细游赏。谁去过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公园——颐和园?(生自由说)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2、这节课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游览一番。来,伸出你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题目, “颐”是要求我们认识的字注意它左边的笔顺,左边里面是个“口”,大家齐读课题。(板书:颐和园)
   2、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图片、文字皆可)

3、同学们真会预习,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那课文里是怎样介绍颐和园的呢?请大家把书翻到87页,自由大声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始!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词语盘点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课文,把带拼音的字圈出来读3遍,再把生词画出来。老师想听听大家的生词读的怎么样?拿起书,咱们一起把带拼音的生字词语读一读。(字三遍词两遍)

2、这些词语中,还有一些 词是要求我们认识的,老师把他们请了出来。请看大屏幕。(课件:耸立  佛香阁   画舫  远眺   堤岸  姿态不一)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些词语。

4、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生字一遍词一遍)

5、通过预习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个词?

a、耸立:高高地直立。”耸立”这个词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一起读一读。(出示佛香阁图片)这就是耸立在半山腰的佛香阁,是当时慈禧太后烧香拜佛的地方。用上“耸立”能让你感受到什么?(佛香阁很高)。(师指图片)这就是琉璃瓦。(边看边指边解释:形状像半边粗竹筒,颜色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一般用来铺设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显得金碧辉煌。)

b、画舫:舫是船的意思,画舫就是装饰华丽供游人乘坐的的小船。(出示图片)像这种方法就可以叫做利用图片理解词语。

c、远眺是什么的意思?(眺是看的意思) 像这样表示看的词语,还有很多,下面咱们做个抢答题。 同学们真棒!咱们来合作读一读。我请女生读解释,男生读词语。

d、姿态就是指样子。姿态不一,就是样子各不相同。课文里说什么姿态不一?(狮子)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找到这句,一起读一读。老师找了些狮子的图片,咱们来看看。你能用上“有的……有的……”来说一说还会有哪些姿态不一的狮子?(生自由说)这么多样子不一样的狮子就叫做姿态不一,除了姿态不一,你还能用什么词?(各式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5、齐读生字词。

五、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1、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了生词,下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我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

2、生交流。(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3、这些景点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请大家再读2----5自然段,把相应的句子画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同学们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像这样的顺序我们就叫做游览的顺序,都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预设a:这些词都是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用了这些动词可以让我们知道作者是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课件演示)作者的方位发生了转换,这种顺序我们就叫做游览的顺序。)

预设b:这些景点都是用哪些词连在一起的?(这些都是作者游览过程的动词,它们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让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方位了发生转换,(课件演示)这种顺序我们就叫做游览的顺序。)

小结:通过这些过渡句我们发现作者是按照游览得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景物的。以后,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5、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6、理清了课文的游览顺序,那我们现在来欣赏一下颐和园的美景。(播放课件)看完以后说一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

7、谁来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学习1、6自然段。

1、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吗?(结尾)谁能读出它的美?还有吗?在找一找。(开头)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我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最后一段。同学们读的这两段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这就叫做——首尾呼应。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

2、是啊,颐和园处处是美景,2-5自然段是怎样进行具体描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4:40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和园的几个著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 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外形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 用比较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终生受益。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
  (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
  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5:02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5:13 | 只看该作者
一、  教材特点: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景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1.导入:上一节课通过学习《长城》一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中国有29处自然景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你们都记得有哪些啊?

2.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处皇家公园——《颐和园》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有知道《颐和园》原名的吗?介绍圆明园的资料。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颐养太和”的意思。

这个名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4.读课文。齐读1、最后一段。其他段落接读。

5.师为什么这样安排大家读课文?(小结:开头结尾概括地写出了颐和园的美丽,其他段落是具体的描写。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6.请大家在读课文 画出2、3、4、5段的第一句话,交流谁来读读?出示句子

7.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1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长廊

1.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先去长廊看一看,自由朗读第二段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长。从哪里读出它的长?交流。出示句子:

(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2)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结合学校塑胶跑道长度理解大约7个)

3.想不想看看长廊啊?出示图片。快来数一数,你能数出多少间来啊?这是我们正眼所看到的十多间的长廊,看看书上长廊一共有多少间啊?(273间)这么长的长廊放眼望去怎么样呢?(一眼望不到头啊)带着种种体会,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啊,出示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4.还能从哪儿看出长廊的长?出示图片指指哪是橫槛?对啊,这些画有精美图案的就是橫槛。你知道吗?当时为了这些美丽的图画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专门派人到西湖画。听到此,你觉得长廊怎么样啊?美!长!

总结: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所以它还有一个画廊的美称。板书:画廊。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有这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5.欣赏图片。边欣赏边介绍图片:有成语故事、山水美景、名著里的故事……

指导朗读:谁能完整地读读。出示:每一间的橫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其他同学欣赏,用一句话表达你漫步长廊的感受。

6.配乐指读。让我们去世界上最长的走廊去细细欣赏吧。

(二)、学习佛香阁

1.    自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2.    指读

3.    出示图片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指读。

4.    每当老师读到“耸立”这个词时我就想到了和它相近的几个词,同学们,你们想到了有哪些?(矗立)

5.    出示“耸立”和矗立的意思,耸立:高高地直立。矗立  笔直地直立,高耸。指读词义。

两个词都有高而直的意思,为什么用“耸立”结合图读读句子,谁想说说你的理解。

(看周围的树木、建筑,再看看佛香阁,你发现了佛香阁很高、很突出,所以用了耸立。)

老师介绍:佛香阁见在高20米的半山腰上,成为全园的至高点,具有统领全园的突出位置,所以“耸立”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6.指导朗读。指读。齐读。(抬头一看……佛香阁)

站在佛香阁上,你看到了什么?(昆明湖)读第四段,画出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7.谁再来读读昆明湖的句子。出示比喻句。

读读,与我们常见的比喻句相比有什么不同?(一句话中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昆明湖的 两大特点:静、绿。)谁能体会着读一读。指读。

我们再来品味这句话,这两个不同的比喻有什么相同的吗?(镜子与碧玉都很光滑,作者用两个不同的物体比喻都说明了湖的静;太阳一照镜子与碧玉都会发光,显得昆明湖更美了!)

8.昆明湖真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图片。看了图片你想说点什么(静!绿!……

9.出示句子:“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碧玉。

10齐读游船画舫一句。比较两个划滑的不同。(不能换)谁来读读这句话。

总结:镜子、碧玉和滑不但写出了美而且用词准确。

(三)、十七孔桥

颐和园中最著名的景色还有哪里?让我们去桥上去看看。

1、出示:描写长廊和桥的句子,先仔细读读,你有什么发现?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2、交流:

相同:画的数量多          不同:画的艺术、雕刻艺术

      狮子的数量多

      都用数字表示

3、一起走来,你想说点什么?(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记载历史的变化)

4、再来看颐和园,仅仅是景色美吗?当我们再次回眸时,你最想说什么?从书中找出一句话来。再次接读。指读第一句,齐读最后一段。

5、学习完了这一刻,你对习作有什么收获?(怎样写一处景色:顺序、抓特点)

板书:                    18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昆明湖

                  画廊             高 大                静、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4 08:15:29 | 只看该作者
《颐和园》考核课教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5 10: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