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语文交流课《猫》听课随笔评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4
标题: 语文交流课《猫》听课随笔评课稿
《猫》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刘小溪老师讲授的《猫》一课,感受颇多,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年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刚上课时,刘老师请学生说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整节课中教师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二、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到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特质,只有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真真切切地读才能使学生感受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才能使学生与老舍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产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教学效果。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 “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三、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教师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说,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通过查字典,使学生知道“闭”是……,“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闭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四、利用想象、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进而激发学生对猫等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由于学生对前文有了正确的理解,所以在学生体会满月的小猫把满院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老舍先生“绝不责打它们”时,学生能准确体会老舍先生爱猫之情,读得较好。爱猫、爱花、爱生活是老舍先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学生课上积极踊跃的表现、深入地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到每一个学生对猫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4
《猫》的听课记录

             星桥中学    卢萍

  

课前借班拉近距离——“你们的语文老师就是我的同学……”

一、问题导入——课文有几小节?文中出现了几只猫?(抛砖引玉,学生快速热身)

二、说一说

按照老师的投影格式说。

生1——第二只猫,投影展示后强调动词的作用(老师及时要求按格式。课件预设妙)

生2——第一只猫,投影展示强调外貌描写,用“带点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比喻修辞,动词体现作者的情感。(表扬有力)

生3——第三只猫,投影展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情感(学生受鼓舞后,表现欲更强了——回答格式标准。)

老师总结三只猫的特点:可爱;顽皮,好动,能干;懒惰,忧郁的。

三、再次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心理语句。
每次对于猫的“失踪和死亡”,“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1(及时正音,怅然;老师引导有层次感)

读—读——读出“我”当时的感受。

第一只猫——酸酸的味道,惋惜,可惜;读再读“惋惜不够”

第二只猫——愤恨;读得好

第三只猫——沉重;读再读“感情表达不错,但语速快了。”
四、“无比歉疚”:(鼓励表现突出学生)

   “冤苦了猫!”为什么妄下短语?请同学读“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要读出愤怒。

“当你遭遇冤屈时自己会怎么做?”生说会难过、哭泣、“有者改之,无者加加勉”

但这只猫“悲楚”,

“除了冤枉之外,另外“我”还有什么地方感到内疚之处。”对第三只从来没有善待过它。“不曾爱过它。。。。。。学生回答不爱的表现。动词“拾、捉”——“抱”,(多次碰壁,终于揭露,问的技巧。启发动词)

前两只猫过得“好像幸福”,地上只猫是性格悲剧

五、议一议——前两只猫“幸福”吗?(比较有深度,自感不如,驾驭力、挖掘力)

5分钟的小组讨论(老师高调影响“玩具”)

生1:活着时是幸福的,结局是不幸的

生2:第一只美好的开头,痛苦的结局;第二只是不幸福,因为性格顽皮,渴望自由,当玩物的。

生3:幸福,遇到了善待他们的主人,不幸福的,被视作玩物。

生4:越是幸福的时光,告别时更痛苦。

生5:不幸福,被视作玩物

生6:不幸福,取悦于主人的玩物。

老师:“逗”,三妹逗死的。喜欢猫带给自己的快乐。“不要紧,我再去向别处要一只。”——地位迅速被取代了。第二只被抱走,诅骂而非牵挂。

活着  玩偶地位;失踪  了无牵挂;死去 可以替代——同样的悲哀!

从而得出不是第三只猫非性格造成的悲剧。

小生命的悲剧!!太弱小了。作者创作背景介绍,自由平等,谴责转职、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本文具有象征意义。

本文主题思想总结。所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如何让小人物的悲剧不再重演?



(听课感慨: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到人生现实的思想火花,对学生的人生观应该会有积极的影响。这篇文章上出了语文味和人文味。)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5
《猫》评课稿
   今天听了徐江修老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我们都知道本文托物言志,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写法的提炼”,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

徐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前面两个课时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及时复习,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知。明确学习任务,阅读品味课文的真切的语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题。感知归纳,引出一只可怜的猫,阅读课文写了猫可怜之处在哪里,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芙蓉鸟事件”,“我”判断是可怜猫吃了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谁能找出这些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那只猫对着这对黄鸟…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嘴里还吃着什么。”说明自己在证据确凿下处理的猜测理由。“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强调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徐老师却在这句子上还增加同学要注意修辞手法。“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妻子的话加速“我”的肯定,让学生分析改成陈述句效果会不会好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写作语感,促使学生写作不再千篇一律的陈述。接下来请同学找出促使“我”造成冤案的内生原因,学生自己归纳,不喜欢这只猫,那是什么使“我”不喜欢这只猫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来历、外形、性情等”。问题引导:到底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在教师与学生这样一问一答中轻松把课文重点解决。

小组讨论:1、“我”惩戒了可怜猫后,心理为什么十分难过?

              2、从中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揭示的主体是什么?

通过三个问题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究,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2)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出发点,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你是郑振铎先生笔下的“我”或者猫,当猫就这样含冤而死,你的心情会怎样?相对“猫”或者“我”说些什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深化课文内涵,现实生活中应该待人接物,对人处事等。课文延伸拓展的很好,动物处于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动物,制止虐待动物。和平共处是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情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5
《猫》评课稿

根据教研组的要求,我上网看了山东济南市经五路小学王煦老师执教的<猫>的课堂实录,虽然没有身临其境地领略王老师的教学风采,但还是感受到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王老师自然大方的教学姿态。现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1、            富有创意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如果在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导入时,王老师恰当地创设了猜谜游戏、字理解题、摹学猫叫等情境,把学生引入了讨论的情境中,使学生如见猫形,如闻猫声,爱猫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入文本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王老师指名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发现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两个句子──“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然后顺势利导,通过“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和“老舍先生笔下的小猫是怎样的?”这些整体感知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猫的性格特点。

3、品语言,悟情感

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学习语言。如,王老师在第一段教学中,紧紧抓住“吧、呀、呢”三个语气词,通过调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去词比较、感情朗读、教师范读,以及用简短的语言再现作者的有关生活情境,进行引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复品读、体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使学生为之动心。又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梅花”与“小脚印”的对比品味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些都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总之,王老师的课亮点还有很多,比如王老师采用指名读、对比读、引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拿不同作家的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作者,描写的风格不同,但却表达着同样的感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6
《猫》评课
《猫》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胡世浩老师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循序渐进。他首先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入手,让学生说说“在你的心目中,猫是怎么样的”,既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文写了哪两种猫?”,并且引领学生用文中2个总起的句子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教学的重点则着力于 “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两个点上,精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扣住了教材特点,又层层推进,易于刚进入高段的学生理解接受。

想跟小胡老师商榷的是:本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因此不必在内容上花过多工夫,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和魅力,教师在一些重点句子的点拨引领时还应该更深入更到位些,学生对语言意境的领悟也才能更深刻些。比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一句,非常平实的语言,但借助了“吧,呀,呢”这样的语气词,语言的表现力就非同一般,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现。可以让学生进行去词比较、感情朗读、反复品读,使学生为之动心。再比如,当学生理解到 “小梅花”能体现老舍先生爱猫之情时,是否这样如蜻蜓点水般点到就真的理解了?我觉得全然不够,这仅仅是找出,而不是感悟。此时教师适时追问一句:“为什么把小脚印称作小梅花就是表示喜爱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哦,寒冬中怒放的梅花,它的形状,它的颜色,它的扑鼻幽香,它的顽强傲骨,无一不让人深深喜爱!老舍先生爱看这小梅花,越看越觉得美,自然而然地深入体会到了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这样类似的句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只有真正领会作者的心境,才能越读越觉得猫的可爱!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6
《猫》评课稿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6
《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在文中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今天听陈老师一节课,受益匪浅。听后谈谈本人最浅薄的听后感受。

一、明确目标  课堂之灯塔

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在导入时,陈老师就简洁明了地在学生看图之后,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猫的三大特点。当然,这并非是纯粹的复习,而是一锤定音,本节课的至始至中都围绕这一复习内容而展开,让学生非常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就为本课设立了一个灯塔。在航行的四十分钟旅程中,这一灯塔耀眼地贯穿这整节课,让学生不会漫无目的地游离,可谓扎实、清晰的一条航线。

二、挖掘语点  课堂之亮点

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语言训练点,这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本节课,陈老师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在课中让学生体悟,教师最后小结,确定为这样一个语言训练点,在拓展时,提供一些辅助的词语与题材,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能够运用这些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点。可见,若久而久之,每节课都让学生都有所得的时候,学生最终也会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提高。可谓是扎实、有效的一大亮点。

三、手势辅读  课文之外音

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办法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而现今小学生朗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唱读”,他不懂得该怎样运用正确的节奏恰如其分地表达其对文章最个性的解读。教师枯燥的讲解往往起到的效果是不大的。在本节课,陈老师在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时,陈老师伴随着自己的手势去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重点字词,停顿或者是有节奏地读出来。这样学生在感受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外,还能将语句正确、有节奏地读出来。可谓是解课文之外音,表心中之声音。

四、课中瑕疵  课堂之价值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陈老师在课中能够在课文的教学中将词语的意思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分崩离析地放在词语教学中完成,这是可贵之处,可是,我想若能够在课中能将词语解释多加点学生的个性理解与表达是否会更好?比如在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时,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童心展现,学学小猫在不同情境下的叫声。我想这样会不会给沉闷的课堂增加一些活力,让紧张的学生放下心来亲近文本,轻松地进行个性表达呢?我想陈老师或许当时可能想过,但怕课堂会进入凌乱的状态而无法控制。可是我想课中偶尔让学生放松一下有可能会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课堂的温度。记得在哪本书上有位老师这样表达我们的课堂,他的大概意思是,一节课过去了,上完了,这节课的教者也便是不存在了的,留下的真正的最宝贵的东西便是这节课留给我们的探讨空间和价值。我们所探讨的肯定是这一节课,而非教者。一节课听完能让我有所得,有所思,有所学,我想这样的课才是研讨课中最有价值的课。

每一节课呈现在听课者眼前的肯定是每一个教者的心血,不管好与坏,那都是一种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我想说:辛苦了,陈老师!感谢为我们所呈现的这么一节有价值的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7
《猫》的评课稿
《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老舍先生在文中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今天听了钟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钟老师抓住了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作简单的评述。

一、教学思路清晰

在初读课文后,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出示填空“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到第(  )自然段写大猫的(  ),第(  )到(  )自然段写小猫的(  )”,以助学生理清全文的脉络。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总起句?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怪”。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一对一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同时板书这些关键词,以助理解这些古怪之处。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这个地方做得还值得商榷:

一、“情”体悟不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藏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纵观这节课,总觉得情字体味欠缺。例如文中作者竟然把猫的脚印“看成”了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建议教师可以用“几朵小梅花”和“几个脏脚印”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7
《猫》评课稿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的15课。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幽默通畅又富有童趣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猫的性情,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我们严老师的课刚才大家也一起听了,我个人认为在整堂课中还是有很多的亮点,这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新课标提倡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我觉得一篇文本的切入,不能单单的拿出一个重点段落开始的,而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只有重视了这一环节,那么在后面才能在后面有个性化的理解。

在课堂一开始严老师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初读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感兴趣的部分反复读,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这样要求明确的设计给了学生感知文章整体内容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这里经过充分的朗读后不仅掌握了文章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精读课文的设计上我们严老师用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猫?这样一个问题来切入一至三段的体会,整堂课始终围绕着这样的一个话题,不但使学生思路清晰,而且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二、尊重学生自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

在《猫》这篇课文里,老舍先生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严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了解内容、体悟情感、学习语言。

例如,严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老实、贪玩、尽职的猫时,和学生一起抓住“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一天一夜、任凭、也”;“屏息凝视、非……不可”学生通过重点词的理解更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体会,然后再结合朗读的指导,一只生动的猫的形象就跃然在眼前了。又如将“小梅花”和“小脚印”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比喻运用的精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8
《猫》评课稿

怡景小学   林友华



《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因此,我觉得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黄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8
《猫》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猫》一文,下面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课执教切入点好。从询问学生的养猫经历导入,能唤起学生对养猫以及养家里宠物的感受与体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解读中,教师从“从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与“从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重点切入,较好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饶老师就文中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3、重视问题引导,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艺术的提问,能很好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课教学教师正是对问题的提问,使课堂预设与生成较好形成。

4、学生学习常规好。学生参与积极,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但是,正如太阳也有黑子一样,一堂课的教学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因为教学是艺术,艺术必有缺憾,下面就这堂课的教学谈自己不成熟的建议,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1、课堂结构条理安排上,给人欠流畅感。如对文本的解读,朗读指导在先,而对课文主旨理解在后。对课文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要求学生拓展延伸谈体会,就显得肤浅了。

课文结束后,老师的总结语欠缺。总结语是对一堂课的总结,也是教师通过课堂引领学生读课文后的一句勉励语。应该精心设计,达到升华的境界。如: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性格决定命运,也感受到了对待动物,对待身边的人,都应有一颗良心,不偏见待人。

2、问题的设计,应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是辅助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效地辅助,使之克服困难,开启思维,重新寻找到前进的道路。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讲究艺术,也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同时又能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能较好拓展延伸。这就要求问题有提纲挈领作用,又有缓坡度,引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本课两个大问题太大,让学生感到无从入手,限制了思维开发。老师的点拨又不能很好到位,所以破坏了课堂生成的有效生动性。

3、对文本主题理解欠深刻。作者重点是写自己对养第三只猫的经历与感受。从三只猫的不同命运来看,第三只猫的命运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人们因为有了偏见,所以才会有后来对第三只猫的不平等待遇。这也是作者良心发现后自责之处。所以如何设计好问题,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这也是备课中重点关注的地方。主题理解了,对学生的启迪才能丰富、深刻,从动物身上反思人类自身的特点,有很好借鉴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3 09:38
《猫》的听课评课稿
《猫》的教学设计

尚田中学   张如良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品味细节描写。

3、品味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情感。

4、感悟文章主题,激发学生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人物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题。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朗读法等多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语言直接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小动物,惹人喜爱,它温驯、活泼,给人带来许多乐趣;所以许多人家都养它,然而,猫一旦亡失,就会给人带许多烦恼和忧伤,甚至带来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听一听他养猫的故事。

二、            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1问:同学们都看过课文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课文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

2问:作者家共养过几只猫,这几只猫中重点写的是哪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你喜欢的原因?请以这样的句式:我喜欢           ,是因为           ,看           。回答。教师要深入追问“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来?”

3问:作者一家人对待三只猫又是怎样的态度?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明确答案。

三、重点研读,主题探讨

1问:作者家养过的三只猫结局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问:作者对待猫的亡失情感态度又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3问: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作者更难过?先让学生回答第三只猫怎么死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明确答案。

4问:为什么会造成冤案?联系猫所处位置和我对猫的态度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明确答案。

四、            拓展延伸

读了郑振铎的猫,让我们感到文中所写的不只是一只猫,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此种命运的又何止一只猫而已。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能把事情经过说一下吗?结果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五、            小结郑振铎先生的《猫》,给了我们许多感悟,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学会宽容、 学会仁爱,要同情弱小者,关爱我们生活中的可怜猫。



六、作业   

评课:

张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使学生得到更规范有效的语言训练,整个课堂,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积累也就会丰厚自然。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