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
[打印本页]
作者:
桃小
时间:
2008-11-8 09:18
标题:
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智慧
反思是教师在进行某种教育教学行为后所进行的总结与思考,是个人实践理性化的积聚过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而已。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一、在教学观摩中反思
观摩教学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教师可以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观摩中比照、反思,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这样一道题:周长是18厘米的长方形(长、宽均为整厘米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一看到这道题,我就在想:这道题该教什么呢?不外乎两点:一是让学生探讨出多种答案,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然而,这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引导学生探究出所有的答案,然后由浅入深地提了五个问题:(1)找到一种答案并不难,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所有的答案呢?(2)观察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比较它们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3)如果周长不是18厘米,这样的结论还成立吗?举例试一试。(4)反过来,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又有怎样的规律呢?(5)回顾上面思考问题的过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呢?这几个问题不仅注意了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而且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就是教学智慧!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浅尝辄止,对教学素材的挖掘不够,对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设计,因而,我们的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
二、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每次教学之后,教师都能获得一些最真切的体验:这堂课的亮点在哪里?学生为什么提不起精神?这道题怎样处理效果更好?……只有经历一次次的追问,一次次的探索,我们的教学才可能日趋完善。一次上复习课,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数学书的封面约是()平方分米。行间巡视时,发现学生写出了这样几种答案:3、5或6。我非常生气,因为这道题我已不止一次讲过,答案是3。可学生是怎样想的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5也有道理,一二年级的数学书要比我们的宽许多。”是呀,新教材比老教材要大多了,我怎么没注意呢?又有的学生说:“填6也不错,我哥哥上初一了,他的数学书足足有8开纸那么大。”“还有,王老师,你这个封面究竟指哪个呢?我查了一下字典,封面包括三层含义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一问题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就进入课堂,有时真的难以抵挡学生的追问。只有充分估计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产生的认识,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三、在与同伴对话中反思
同行之间相互坦诚的关于教学的对话,是一种思想的交锋,必定能引发对教学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同事作为一个局外人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之中,往往会比你多一份清醒和冷静,会从他们的视角发现你课堂中的种种缺憾。他们的评价也许不中听,但一定非常中肯,对于提升你的教学智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一次我执教“面积的认识”,在讲解完物体表面面积的比较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么平面图形有没有大小呢?”在评课时,办公室的张老师说:“这个过渡语太平实了,没有艺术。你再想想,这两者之间有没有比较好的联结点呢?”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豁然开朗:其实世界上并没有抽象的几何图形,图形是“依附”于物体的。再次执教这一课时,我将这一环节改成:电话磁卡的面和火柴盒的面谁大呢?你能用白纸罩在上面描出它们的面吗?怎样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设计使过渡变得巧妙自然。聆听同行的声音,可以使我们突破思维定势,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人认为雕刻艺术品的过程就是凿去石头上多余的边边角角的过程,教师的智慧生成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去伪存真,扬长避短,才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反思,能使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从容,从肤浅走向深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