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听课笔评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0 08:52
标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听课笔评课稿
《一次成功的实验》听课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本校聂世旺老师的一节语文课《一次成功的实验》。针对本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读与写的能力。说到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美感”的第一体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优化阅读教学,就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

在课堂中,聂老师以熟读为中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让他们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为景物形象。一篇课文,只有读熟、读通,才能明白其所表达的意思。当讲到中国的三个孩子来做实验,每个人拽着一根拴着铅球的线绳,要从狭窄的瓶口上来的危急时刻。老师引导学生:“你能把这危险的感觉读出来吗?”“谁还能读得更危险一些?”多次、不断地引导后,老师总结说:“碰到紧急的情况,声音要干脆、利落!”虽然上课的时间十分紧张、宝贵,但老师却细心、耐心的不断引导学生一次次读,一个个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索内含的情感

因素。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启发学生体验课文意境、深化美感的基本手段是激发联想与想象。在课堂中,老师努力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诱发学生的不随意联想与想象。根据课文实际,老师向学生提出联想要求,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当同学读这一段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学生说:“我看到校长、和教育专家坐在那儿……”。“你听到什么声音?”学生:“听到三个学生说,他们记住了……” 这样以联想为线

的阅读训练,学生获得对场景、人物的深刻认识,美的感受得以深化。

爱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语文课堂更应是学生审美教育的主阵地。每个老师都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来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我认为张丽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

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10 08:52
评《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意味着在语言活动中,师生通过对话进行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达到互相促进与提高。因此,语言对话就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对话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重大的意义。语文教学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来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构建和生命成长的目的。

张老师在教学时与学生的对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她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们具备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拥有了学习空间,特别是后进的学生能由不会到会,在老师与同学的交流中达到学习目的,掌握知识。张老师的课堂是相互的过程,在“对话”语文教学中,张老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通过对话,张老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张老师在师生对话中有意识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放松自己并融入课文,顺利进行角色转化,进而理解课文。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由于受早期心理学的影响,我们往往把师生关系视为教学中唯一的重要关系,因此,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也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张老师语文教学则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重新寻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个体与个体对话、小组合作学习、全班集体讨论。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胆子较小、成绩较差同学在对话中变的活泼起来。这诚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