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0
标题: 二年级语文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植物妈妈有办法》听课有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10个生字,并会组词造句,读课文,了解植物妈妈都有哪些办法。课文主要用了拟人的手法,告诉孩子们植物是怎样长大离开妈妈的,不同的植物办法也不同。

罗晓慧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教学环节脉络清晰,流畅,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记住生字。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运用了简笔画来表现植物传播的方式,非常新颖,直观,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

教学课文时没有抓住动词,体会诗歌的韵味,体会课文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植物成熟后要离开母体的形象。课堂上没有进一步拓展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椰子靠海水传播种子,葡萄靠小鸟吃它的果实传播种子。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1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
                                  六年级组
我们有幸听了黄小青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堂课,收获很大。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黄老师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黄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赏读课文,入情悟趣,(四)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学生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老师声情并茂地作介绍,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个教学步骤中,黄老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读中理解”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的有效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后,老师导学第二小节,课件出示降落伞,“看,这降落伞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妈妈就能传播种子了。”再演示课件,风轻轻一吹,降落伞一个接一个出发的情景,理解“纷纷”一词,蒲公英的孩子多快乐呀!让学生美美地把这一节读出来,学生练读,老师再指导读,“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指导学生再看画面,抽生夸一夸,再随意地加上动作,表情站起来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分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节,喜欢豌豆妈妈就学习第四节。老师出示学习方法。(1)读一读课文,(2)说一说办法(3)演一演情景(4)夸一夸妈妈。然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质疑,老师把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实物让学生摸一摸,体会苍耳布满刺的外壳。再用课件演示铠甲挂住动物皮毛这一动作,让学生体会这一办法的有趣,再让学生用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老师抽读,分小组比赛读,使每一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同桌练习说一说“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用什么传播种子”。以达到训练全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老师小结:蒲公英妈妈用风吹,苍耳妈妈用动物的皮毛带,豌豆妈妈用太阳晒传播种子。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还有哪些办法?让我们一起去野外观察吧!老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等。抽生像课文那样夸一夸这些植物妈妈,再把它写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又培养了语言文字训练的能力,非常不错!



--------------------------------------------------------------------------------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1
今天听了一节二年级新教师汇报课,定我为主评,以前都是根据听课记录说一说,可这次必须要写评课稿,我没写过,不知道怎么写。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写下了以下评课稿,请大家如果有时间耐心看看,从各方面多指导,供我学习。谢谢。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听了冯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也引起我的许多感想。

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 、本节课的亮点。

1、本节课紧紧围绕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且教学过程设计有条有理。

2、本节课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因为本课是一篇诗歌形式的科普作品,读至关重要。

3、教学基本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教师能耐心的引导,这是当好老师的基础。

5、教学时能借助文本插图理解课文。

6、板书工整,实用,可看出冯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二、我的感想。

1、课前准备:我们常说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节课的目标、重难点把握是否准确呢?还需要我们思考。

2、复习与导课。

(1)复习:二年级学生字词学习很重要,这节课前需要读一读、写一写重点的字词,不但可以温故知新,还可以起着督促的作用。

(2)导课:导课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作用不可估量,它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课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设想怎样的导课才有实效呢?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还是……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华丽,但一定要为新授务。如这节课,可以启发设疑: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看出植物妈妈真聪明,相信孩子们比植物妈妈更聪明!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要问了: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他们都有哪些办法?我们这节课就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看谁读得好,表现棒。这样很灵活自然的过渡到新授,学生不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还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3、新授:教法、学法与教学过程。

(1)基本能体现主体性,但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偶发事件时,是引导启发不够。如理解“铠甲”一词时,可以看图帮助理解,也可以结合电视中看到的铠甲理解。

(2)教师语言表达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多用儿童化语言教学。

(3)问题多而不精。如在学习课文时,一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你最欣赏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开发了学生个性思维。

(4)本节课能以读促悟,但读的形式不够灵活,可以个体读、小组读、全体读、竞赛读、合作读、示范读等。哪怕是抓住一个关键的字词也可以反复读。读中指导背诵,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5)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如“苍耳”是什么?同学们见过吗?学习“蒲公英”、“豌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这样学习兴趣就有了,课文理解也就容易了。

4、总结。学习了一节课,总结很重要。可以让学生说说收获,谈谈感想等等。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这只是我听了冯老师课后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并给予指导。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2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稿
我一直在想,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到底可以从哪些地方入手呢?听了吴老师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想吴老师大致分为三个板块进行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一、课前预习。

吴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寻找阅读的兴趣点,激励学生扩展阅读、搜集资料,如果预习方法得当,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在正式执教下来也发现了问题,一年级小朋友没有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很多学生回家时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了资料,但是没有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即使有的学生能记住一星半点儿,但是第二天到了课堂上面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说不清是非黑白了。

我在想,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拓展的内容能不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转变一下方式,不要让学生回答: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而是选用图文填空的形式,说:我知道()是靠风传播种子的,()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二、课内阅读。

吴老师的这节课,主要抓住的诗歌的2,3,4小节进行阅读教学。第2小节是老师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蒲公英妈妈准备了什么?”“还要谁的帮助?”,通过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接下来的3,4小节就让学生同桌一起自学,吴老师设计了一张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再填一填。这一部分的交流,吴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我想,一年级学生写字速度慢,让他们填表格,不如在语文书上自己圈圈画画更容易些。吴老师在教学这三个小节中都拓展了课外知识的阅读,这是课内外阅读结合的一个尝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作者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像《春到梅花山》一课中,就可以补充阅读李公明写的《早梅》;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到的人物来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像《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可补充毛主席的一些小故事。

三、课后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各种课外书籍,语文教材实际上是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利用大量的课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的,老师要做好为学生推荐好书的工作。

吴老师在这节课上向学生推荐了三本书,都是和植物有关的科普知识。

我觉得可以推荐一本绘本,可能更适合一年级学生德国安妮默勒写的《一粒种子的旅行》

吴老师的这堂课,由于前面讲的时间太多学生就没有时间写字了,我想,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写字还是需要的,而且要保证时间练习写的。如果前面的讲解可以精简些,紧凑些,那么学生就有当堂练习的时间了。

虽然说这是一篇诗歌形式的课文,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学生读起来有难度。因为诗歌中有很多生字,是一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的,所以造成了阅读的困难。在课前预设时,我们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些学情,任何环节的设计,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希望下次徐老师在上课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2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

梁   丹

这节语文课我认为上得简单.扎实.真实.有趣.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一激发兴趣,调动阅读期待。

新课伊始,老师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让他们说出喜欢的植物。学生纷纷发言后,老师引导:“这么多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传播种子的呢?”在心灵上唤醒学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地阅读期待。

二、以读为主,确保基础底线。低年级语文教学必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邱老师这节课就注重了这一点,指导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达到读通读顺的目标后,带领学生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在生字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做到了扎实、有效、真正落实了第一课时的基础训练。

三、总体把握,预设精读悬念。在结课时,教师设置疑问:“这几种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传播它的种子的呢?下节课学习。邱老师抛下这个话题,启发学生思考,留下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3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

    新华中心小学  何君书

听了 贾老师这节课,使我受益非浅,也引起我的许多感想。

本节课优点:

1、本节课紧紧围绕课标倡导的理念,精心设计。且教学过程设计有条有理。

2、本节课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因为本课是一篇诗歌形式的科普作品,读至关重要。

3、教师能耐心的引导,这是当好老师的基础。

4、板书工整,实用,可看出贾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导入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的时间,但作用不可估量,它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效果,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课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设想怎样的导课才有实效呢?谈话激趣,创设情境,还是……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华丽,但一定要为新授务。如这节课,可以启发设疑:孩子们,我们预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看出植物妈妈真聪明,相信孩子们比植物妈妈更聪明!你们有信心吗?老师要问了: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他们都有哪些办法?我们这节课就从书中读一读,找一找,看谁读得好,表现棒。这样很灵活自然的过渡到新授,学生不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还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这只是我听了贾老师课后的一些自己的想法,需要和大家共同探讨,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见谅并给予指导。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3
《植物妈妈有办法》评课
上周三,听了二年级王老师执教的《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使我受益非浅,也引起我的许多感想。现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饶有趣味的儿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王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课标倡导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且教学过程设计有条有理。在教学活动中,王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抓住了词语训练,抓住了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让学生逐渐懂得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仔细琢磨王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多环节值得我们探讨:
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 “识字写字”是重点,“读通读熟以及有感情地朗读”是重点。低年级的文章一般都比较浅显易懂,因此,教师能否减少对文章内容的讲解,分出部分时间留给写字,使整个教学环节再紧凑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3
三年级语文组
本课是一首关于自然知识的诗歌,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本课突出的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第一节与牛马和鸟相比,提出问题:“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里用“旅行”一词来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它的地方去,用“四海为家”一词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至四节具体介绍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本身条件、外界条件以及传播方式:蒲公英用降落伞乘着风,苍耳用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豌豆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炸开。这里的“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荚”是植物本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的条件;“乘着”“挂住”“炸开”是传播方式。诗中把蒲公英种子和苍耳种子分别比作“降落伞”和“带刺的铠甲”,直观、形象;又用“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给植物赋予了人的感情,写出了植物的灵性,生动、传神;象声词“啪”准确地描摹了豆荚炸开的声音,反映了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灵活多样。比如,同样是说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诗中就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此外,本课自始至终压“啊”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吴雪婷老师的课分别给予学生以第一身份“我”、第二身份“你”、第三身份“他”,由扶到放,来分别学习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的办法,使他们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奇妙和文章表达方式上的巧妙。在这个过程中,她分别以回忆、听、说、读、演等方式引导他们身临其境的融入到植物世界中去,在一些情境中解决了本课难点词“纷纷”、“四海为家”的理解和其他一些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到第四段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豆荚三种植物的传播方式,但是,现在的学生对这些植物是非常陌生的,对传播方式更加抽象。所以我建议,除了课件图片以外,可以通过录像来展示。可把课前采集蒲公英的绒球展示给学生看,再吹一口气,学生便可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把苍耳种子放到学生的绒衣上,让学生走一走,跳一跳,种子却牢牢挂在身上。利用这种释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懂了“只要挂在动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洼”的意思;拿出一颗豆荚,将豆荚一捏,壳子突然收缩,形成弹力,将豌豆弹射出来。这与课文里写豌豆晒在太阳底下,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效果是一样的。
吴老师说,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出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说不出来。其实,是因为老师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模仿太难了,孩子们的思路就没办法打开了。可以先让孩子讨论讨论平时吃过的、看过的、听过的植物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再去模仿,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豁然开朗了。
虽然这堂课讲的是科学知识,但是语文课毕竟和科学课是不同的。主要还是以初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以及感受语言美为主,不必强化科学知识。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7-6 09:54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实录及点评

激情引趣,谈话导入

师:今天,咱们班要来一位小客人。瞧!她正朝我们走来了!

(播放课件:可爱的植物小精灵由远走近,边走边介绍有趣的植物知识)

师:听了小精灵的介绍,你对植物一定很感兴趣吧!想去认识它们吗?

生:(齐答)非常想!

点评:起始环节为整节课创设了情境,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再配上小精灵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对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学习作好了良好的铺垫。

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我发现小朋友自学得不错,能流利地读课文。那么我们再来读课文,边读边想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用“——”划出来。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生自读,师巡视)

生:课文写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

(师贴三种植物的图片)

生: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办法。

师: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的办法好在哪?

(生自由进行讨论,师巡视)

生:我认为豌豆妈妈最聪明!她只要让豆荚在太阳底下晒晒,就可以把种子传播出去。

师:豌豆们到底是怎样离开妈妈的呢?我们去看看。

(播放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并配有解说)

师:豌豆娃娃蹦着跳着出去旅行,多开心呀!小朋友们,你们出去旅游,高兴吗?

生:(齐答)高兴。

师:对呀,所以,这儿要读出高兴的语气来。谁来试试?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

点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到位。

生:我认为苍耳妈妈最聪明!她让孩子们穿上了带刺的铠甲,只要动物走过,就可以把它们带走。

师:每一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小礼包,请你们打开。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粒苍耳。摸一摸!想想看,它还可以靠什么传播种子?

生:(都在摸)我刚才把它放在衣袖上。嘿!结果它粘住了我的衣服。它应该可以靠人传播吧!

点评: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训练了思维能力、想像能力。

生:我认为蒲公英妈妈最聪明。她的种子被风轻轻一吹,就传播出去了。

师:我们去看看她到底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课件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并配解说)

师:那毛茸茸的降落伞乘着风一朵接一朵出发了,蒲公英娃娃们多开心呀!一起读读。

师:读得真美!植物妈妈们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请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不只几种,有许许多多。

生:大自然的许多知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得到,不细心就得不到知识。

点评:整篇课文的学习是通过三个思考题和两次自读来完成的。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师设计得很好。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初步自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认知进了一层。

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师:对呀,我们平时要注意多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通过你的观察,你还发现了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传播种子?

生:有些果子成熟了,它就自己掉下来,掉进泥土里。

师:植物王国的博士阿姨还要向小朋友介绍几种呢?我们去听听。

(播放课件:介绍有关莲子、野葡萄、凤仙花的传播方法)

点评:这一环节很好地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并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中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这一要点。



作者: 六卜小学    时间: 2017-11-22 08:38
谢谢,大家辛苦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