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石淑华副教授写的《塑造心里行为健康的儿童》,得到不少收获。作为幼儿教师,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的节奏加快,以及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把孩子视为掌中宝,孩子缺乏锻炼,一些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趋突出。
书中提到:什么是儿童的行为问题呢?行为问题是指在排除其他精神疾病后,18岁以下常有明显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规范或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表现在社交退缩、忧郁、强迫、多动、攻击、交往不良、残忍等。教授也提到学龄前儿童可塑性较大,若能及早发现心理行为问题,及时矫正,便能有效地降低行为问题的发生。
幼儿由于知觉和肌肉运动的更加精确化,加上语言能力的增进,独立性大大地增强。在幼儿园中过集体生活的孩子,由于教师和父母不断地对他们提出要求和引导,孩子逐渐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集体的要求,并开始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爱憎感情以及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性格离不开家庭的关怀与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
幼儿园已成为儿童除家庭之外得到照顾和教育的重要场所。老师喜欢或表扬可使儿童产生一种愉悦感,这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治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式及态度对幼儿行为问题影响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