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引导孩子快乐学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4 07:09
标题: 引导孩子快乐学语文
重庆市丰都县太平坝乡中心校 张正光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这是我常常思索的问题。我想有效的教学并不是看教师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是否认真。而是看学生是否都快乐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程度。那么又是怎样来引导孩子积极而快乐地学习呢?我想,应该是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吧!而且还要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我常反思自己的课堂,一节课只有十多个学生的脸上笑意盈盈,可全班36个孩子只有十几个孩子能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是有效的教学吗?怎样才能调动更多的孩子的热情,让更多的孩子脸上笑靥如花呢?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努力摸索着。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一课《比一比》,是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图。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嬉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琅琅上口的音韵,诵读间会传达出一种暖暖的情感。“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但本课跟其它的识字课不同,重难点除了识字和写字外,还有一些数量词的学习与运用。这对于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他们的语言规范性还没有在脑海中建立起来,是一个大难点。所以,刚开始备课时,我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但最后的情况让我喜出望外。



课堂上,孩子们认识了“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这些词语后,并开始攻克本课的难关了。不过这些孩子很聪明,我们愉快的交流了“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趁着孩子们这股高兴劲,我赶紧抛出较难的问题:“请小朋友们观察,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下面的小朋友议论了一阵子,没几个敢举手,我喊了一个胆子较大的孩子起来发言:“有一堆杏子,一个桃子。”“你回答得非常正确。”我满意地表扬这个学生,因为这个学生的回答为多数学生铲除了“堆”这个数量词的知识障碍。这也是本课最大的难点。为了更好更多的运用与“堆”意思相近的数量词,我连忙问:“杏子可以一堆一堆地数,还可以怎么数?桃子又怎么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一个杏子,一箱杏子,一筐杏子,一斤杏子……”“桃子也可以一箱一箱地数,一堆一堆的数……”。望着孩子们还没说够的神情,我将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权力还给他们。“图上的小动物和水果到底有多少?请你给小伙伴介绍一下。”同学们并叽叽喳喳地开始在小组活动。我巡视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小朋友说得津津有味。随着“123”的拍手声,小组活动完毕,学生们个个精神抖擞,信心十足。一些平常胆子很小的同学也举起手来,纷纷回答问题。突然一个平常很爱说话的孩子举起手来,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说:“老师,‘一群’和‘一堆’怎么比多少呀?”啊!我心里一惊,这能比吗?





作者: admin    时间: 2008-11-4 07:09
冷静,面对这些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微微一笑。我想,要弄懂当前的问题还要通过练习来解决。于是我马上说:“‘一群’与‘一堆’是不是一样多?我们来练习练习吧!”我快速在黑板上写出一()人,一()牛,一()土豆,一()苹果。学生纷纷举手,流利地回答:“一(群)人,一(群)牛,一(堆)土豆,一(堆)苹果。”我连忙夸奖他们并做小结:“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聪明,看来‘堆’和‘群’都是说事物的数量……。”还没等我说出来,小朋友们已经异口同声地回答“很多。”这让我很高兴,看来孩子们对“堆”和“群”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时一个学生的手出现在我眼前:“老师,‘一堆’和‘一群’都是很多,那是不是一样的呢?”虽然这个孩子的表达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他想问的是“一堆”和“一群”有没有区别。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教师的引导起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我叫了一组同学到讲台上挨着站好让大家观察:“小朋友们,看,这一群人是怎样站的?”通过观察他们身边真实的例子,同学们看起来很有学习的兴趣,大声回答说:“他一个一个挨着站在一起的。“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图,那桌子上的一堆杏子是怎么放的?”学生急忙说:“是堆起来的呀!”我连忙追问:“平常我们看到土豆是怎么放的?”土豆是太平家家户户的经济来源之一,学生自然熟悉,挖回来的土豆是如何放置的。所以学生迫不急待地回答:“挨墙堆成堆的。”“是怎么才堆成堆的?”对一些堆的细节的理解,是解决难点的关键,我没敢放过这个细节,而是更深一步地挖掘学生闪光的思维。学生想想说:“妈妈挖回来把土豆倒在地上,地上就有了一堆儿了,第二天挖回来又堆在堆上,土豆堆就慢慢变大了,变高了。”看来学生已经理解了大体意思,我马上把学生的答案描述出来并总结:“这叫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那么,如果老师把“堆”换成“群”行吗?”学生肯定的回答:“不行。”“那么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放得不一样。”“对!虽然它们都是表示数量很多,但摆放的方法却不一样。”“以后,小朋友们在运用数量词时,一层一层叠在一起的用‘堆’,一个一个紧挨着的用‘群’。”



回想本堂课,我运用大量的对比解决难点——数量词的运用。但这些对比都是建立在学生固有的知识层次上进一步发展来的,只有让生活与新知识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灵活地吸收真知。学生的知识是不知不觉增长的,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是善于学习的人。我们过去的教法恰恰磨灭了他们这种天性!今天我们小小尝试让我懂得,上课就意味着创造,而创造就意味着成功和收获。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并且儿童的潜能无限,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是我们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路、一把钥匙,引导孩子通向语文学习的快乐天地。

作者: 星空    时间: 2008-11-7 15:05
做着就不怎么快乐了
作者: 路漫漫    时间: 2008-11-9 11:57
理想啊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