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hao123456    时间: 2008-10-31 08:58
标题: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对话”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儿,这与课标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课标在此方面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
    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说的是理念。
    第二,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里说的是形式与要求。
    关于对话,人们有很多内容比较复杂的诠释。我想,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课堂对话,主要指师生围绕着某种教学内容、某个教学话题的看法与交流。
    再细化地说一下:
    1.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教师的评点语,尽管有时候它带有一点评点的味道。
    2.课堂教学中的对话,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第一,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第二,对学生的讨论活动进行小结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第三,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第四,对课文的难点进行讲析与诠释。
    在这里面,最为生动活泼的是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
    在这种参与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诗意表达,平等对话。语言要自然、简洁、准确、优美、流畅、切题,表达要富有情意,富有诗意。要力求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
    下面这个片断,就是我在北京六一中学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视它为我的教学实践中最漂亮的“对话”之一:
    (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诗歌吟诵、自由背读、抒发感受。以下内容出现在学生的自由背读之后。)
    师:好啊!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静静地思考一下,准备抒发感受。
    (生静静地思考。)
    师:好吧,悄悄地把你的感受讲给相邻同学听一下。
    (生互相交流。)
    师:好啦。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哪位同学先来?
    生1:读到这首诗,我想起中国一首古诗,它里面有两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广为传诵,它告诉我们,遇到挫折不要气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希望,而且要在希望中向前。
    师: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痛苦,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谢谢你!
    生2:这首诗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镂刻在我心中,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谛。
    师:生活就是海洋,海洋是不平静的。好,继续来。


作者: hao123456    时间: 2008-10-31 08:59
生3:读过这首诗后,我就想,人生是一条大路,不可能一路畅通,总会出现绊脚石,当绊脚石真的出现在眼前,就要像诗中所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我们要镇定下来,克服它,逾越它。当我们逾越过去回头看时,其实那些绊脚石挺有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些,并且勇敢地面对未来。
    师:是啊!真好,生活也像一条河流,它是弯曲的,但一定是奔流向前的。继续来。
    生4:人生就像小船航行在大海上,当自己迷失方向时,这首诗就像灯塔一样指引方向。
    师:它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必经的一课。
    生5:它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鼓励自己,不要放弃,要对未来怀有希望。当你成功时,回忆这些困难,你会品味到成功的乐趣、滋味。
    师:也就是说,艰辛能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
    生6:我们都是养尊处优的一代,生活很幸福,但是总会遇到困难。这首诗告诉我们,当你感到无助时,坚信阳光总会来临,未来的路很曲折,有悲伤,有欢喜。
    师:要知道,你同样有坚强的双肩。
    生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像给你心上留了一块伤疤,你要继续品味这种痛苦,镇定地想一想,快乐会让这个伤疤愈合。
    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
    生8:生活欺骗了你,是给了你痛苦的回忆,但不要一蹶不振,有痛苦的回忆,才有充实的人生,我们要大步向前走。
    师:诗人海涅有这样几句诗:我的心,你不要忧郁,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将会还给你。明白他的意思吧?
    生(齐):明白。
    生9:读完这首诗,我想起一句话:“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我们的人生避免不了挫折,我们要勇敢面对,相信未来是光明的,当我们战胜挫折时,我们看到的将是美丽的彩虹。
    师:是啊,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射日晒而形成的果实吗?
    生10:我觉得人生总得有挫折,但挫折不仅给我们带来痛苦,挫折还给人启迪,要学会从挫折中提取另一种东西。
    师:是的,挫折中有经验有教训,经历了挫折,以后的路会更平坦。好,谢谢同学们。其实,我们得到的启示很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诗意的,遇到痛苦时,我们要微笑着面对,扔掉一切烦恼。可以说,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
    生(众):要乐观、坚强。
    ……
    这种“对话”做起来不是很容易,但这毕竟比单纯的简略评说要好得多。为了将这种“对话”进行得轻松流畅一些,教师必须非常熟悉课文,必须对课文有很深的体味与体会,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应该有机敏的反应能力,有优化、深化学生认识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与学生平等和谐地交流的意识。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