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07年六年级下期语文半期考试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咫尺天涯
时间:
2008-1-27 16:07
标题:
2007年六年级下期语文半期考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
一、积累园地。(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2分)
miǎo shì dǐ yù yì rán m è i lì
( ) ( ) ( ) ( )
2.把下面的字搭配组成四个词。(2分)
葬 飞 怖 埋 诺 恐 溅 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写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4分)
锱珠必较___( )千均一发___( )完壁归赵___( )功无不胜___( )
4.比一比,组织。(4分)
竣( ) 挠( ) 僻( ) 缭( )
俊( ) 绕( ) 避( ) 嘹( )
5.写出下面带点字的意思。(6分)
开卷有益( ) 精兵简政( ) 死得其所( ) 负荆请罪( ) 神机妙算( ) 无价之宝( )
6.仿写词语(4分)
书声琅琅、文质彬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世世代代、原原本本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补写出《七步诗》中“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前两句诗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变换句子。(4分)
(1)蔺相如对秦王说:“这块璧上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联系点课文内容填空。(2分)
这半期,我们又结识了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 ),才能卓越、热爱祖国的( ),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 )和勇于改过的( )。
10.根据下面句子中带横线部分的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3分)
(1)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同时闯进门来,挤满了这间屋子。( )
(2)我廉颇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打战没有不取胜的,立下了许多大功。( )
11.按原文填空。(3分)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遇到困难,他总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赏析。(30分)
1.文言文阅读:(4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尝:曾经。 唯:只有。 信然:确实如此。
(1)“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8分)
(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 )有缺点,( )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 )行。( )你说得对,我们( )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这段话选自于1944年毛泽东主席在纪念_________同志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题为《 》。(1分)
(2)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4分)
(3)“鼎”是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请写出四个含有这个字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分)
3.读下面短文后回答问题(18分)
加 了 一 句 话
一天中午,在巴黎的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腰,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问道:“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写了一句话,把身上带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您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那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 )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的手里,( )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 )摸出一枚铜币交给老人。诗人远远地看着,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然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这位盲妇人,一生边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心呢?∥
1.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这几个关联词写一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2分)
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烛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文中最后一句话改为陈述句。(2分)
4.诗人给在那块木牌上加了一句什么话?为什么有了这句话就会有那么多人帮助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短文的阅读,你想到了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交际擂台。(4分)
上期我们班级开展了“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位新闻记者得知消息来到我校,围绕“我们与环保”同“我”发生了一段精彩的对话,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至少为每人设计2次对话。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平台(30分)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当众点明批评了两人。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方式一:小欣受到批评后,怒火中烧,他认为老师冤枉好人,使自己当众受辱。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为惹老师生气道歉并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听后,真诚地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表示道歉。
读了以上文段后,或许能勾起你与老师相处中的回忆,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