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1
标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教师听课评课活动记录(第二学期10次)
<统计>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

出示两堆苹果

1、两堆苹果:第一堆一一对应排列,第二堆杂乱排列,红苹果多还是绿苹果多?哪一堆能让你清楚地看出来?

2、同意第一堆的举手。

3、第二堆为什么不能?乱

4、怎么样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开,再对齐。

【评:复习前面学过得比一比的知识,引导学生体会统计的方便性,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其中。还可进一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红苹果比青苹果少1个,反过来青苹果比红苹果多1个。】

二.教授新课

1.大象过生日图

大象伯伯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祝贺他,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

中午,给小动物们准备午餐,每种小动物吃多少?不知道该给小动物们准备多少份食物,我们来帮帮它,好吗?

先把小动物分下来(学生分)同时3个人进行操作。

排一排(注意对齐)(老师示范)

从这个图上知道什么?

每种食物的数量。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因为要准备午餐。

小猪最少,小猴最多。

2.统计的定义

想一想刚才是怎样分水果的,又是怎样帮助大象伯伯的?

学生总结,老师板书:分,排,数,这个过程叫统计。

3.统计表

大象伯伯要到超市去采购食物了,可是他的记性不好,小动物的数量他总是记不清,我们怎么帮他记住呢?图中有5、4、3,怎样知道小猴几只,小猪几只?

老师这儿有张表,会不会填?

介绍统计表的作用,引出统计表的需要。

【评:设计故事是为了创设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个故事是学生所熟悉的,便于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统计的需要,感受统计的价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和统计意识。】

三.巩固运用

1.统计鲜花

帮大象伯伯第二个忙,把小动物送的鲜花分一分。怎样来分?把花拿出来。按颜色、形状。

分好后怎样?排一排,排在格子里。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根据分得情况,完成统计表。(展示学生作业)

看着表你知道了什么?

每种花的数量,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还知道什么?

互相比较,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

【评:重视实践操作,因为实践操作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

四.实践运用

1.大象伯伯不仅知道了每种小动物的数量,还知道了每种鲜花的数量。

大象伯伯为了感谢大家,送来了水果,请小朋友们吃。

看看有哪几种水果?

分三组来统计水果。每组用一块小黑板表示,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每种水果喜欢吃的小朋友各有多少个?

2.合成大表。分析全班的统计表,哪组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欢吃,全班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各是多少(老师在展台上填表)。

【评:组织教学环节中安排统计水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凸现了开展统计活动的必要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帮助他们培养统计意识】

五.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样去统计。

杂乱的先分一分,再对齐排一排,为了好数。

生活中的统计运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2
《24时记时法》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执教班级:
     执教时间:
执教教师:张晨       听课、评课教师: 吴强飞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猜个谜语?世界上最短又最长,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

2、师: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学习,吃饭,玩耍,睡觉等等。谁知道一天里面有多少个小时呀?

师:一天是不是有24个小时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生活吧!

【评: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让学生怀着一种快乐且渴望的心情进入下面的学习过程中。】

二、课件展示一天。

1、师:看,这是什么时候?(课件显示夜景,钟面上分针、时针都指向12),这时,你们在干什么?其实,这晚上12时正是一天的开始。新的一天就在我们甜蜜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2、时间不停地走着。现在是几时?(早上7时)到了咱们起床的时间了。接着我们去上学,到了几时?(中午12时)我们在干嘛?(吃饭)提问:从半夜12时到中午12时,时针在钟面上整整走了几圈?也就是经过了多少小时?一天过去了吗?

我们午休,然后继续上课,接着放学回家,现在是几时?(下午6时),小朋友在干嘛?(看少儿节目)现在是几时?(晚上9时)小朋友们该睡觉了。又到了几时?(晚上12时)这时候,这一天怎样了?(结束了)如果再继续走下去就到了?(第二天)所以,晚上12时既是今天一天的结束也是明天一天的开始。

【评:一连串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现,使学生很快能够构建出所时间的画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3、提问:刚才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时针又走了几圈?这样看来,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要走几圈?一共是多少个小时?(板书:一天=24时)

三、主动探究,领悟新知。

1、设疑

师:如果我们用一条红色的线段表示一天。一天有24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24段,每一段就表示其中的一个小时。在一天中,时针要在钟面上整整走两圈,第一圈我们用黑色的线段表示,它是从晚上12时走到中午12时。(课件出示),第二圈我们用蓝色的线段表示,是从中午12时到半夜12时。(课件出示)这样就出现了两圈一模一样的数字。现在请你找出1时。谁来?还有吗?有几种情况?这两个1时是同一个时间吗?那我们怎么把这两个1时给区分开来呢?

2、生答,师板书(下午1时)

3、师:凌晨1时,下午1时,区分开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各加上了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凌晨、下午。(板书:凌晨1时)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板书:上午,早上,晚上,夜里)现在咱们就用这些词帮助我们准确地表示时间。早上6时,是哪个?(板书:6时)上午9时?中午12时?……(生找,师板书)

普通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凌晨1时                                    1时――― 1:00

早上6时30分                               6时30分―――6:30

上午9时 45分                               9时45分――― 9:45

中午12时                                   12时―――12:00

下午1时                                    13时―――13:00

下午6时30分                               18时30分――― 18:30

晚上9时 45分                               21时45分――― 21:45

半夜12时                                   24时(0时)――― 0:00

提问:看来,只要增加一些表示时间的词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出时间。像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我们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普通记时法)

4、师:还有其它的方法来区分这两个1时吗?(板书:13时)。为什么是13时?那下午2时呢?下午3时呢?咱们依次数下去。(课件出示13到24的数字)

师:这个方法帮助我们避免出现同样的数字。现在咱们再来看看,还有没有重复的数字了。两个12,还得改一改,你认为改哪个?为什么把半夜12时改成0时?

这样,一天中的24个小时,我们分别用0时,1时,2时……24时来表示。凌晨1时还是1时,下午的1时用13时表示。早上6时还是?下午的6时呢?上午的9时还是?晚上的9时呢?像这种把24个小时用0到24这些数字来表示的方法,叫做24时记时法。(板书:24时记时法)

揭示课题:这也就是咱们今天这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评:此处通过板书的对比,让学生非常直观的看出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不同,对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获取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种表示一天24个小时的方法,一种是普通记时法,一种是24时记时法。

提问:现在请你比较一下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小组讨论一下,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A、普通记时法要有表示时间的词,24时记时法不需要;B、普通记时法用的数字不超过12,24时记时法中有的数字比12小,有的数字比12 大;相同点:在不超过中午12点时,同一时间,两种记时法的数字是一样的。)

提问:超过中午12时呢?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了?看看它们的数字差?你知道为什么它们的数字差都是12吗?

师: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仔细观察要把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该怎样转换?比如:(可以小组讨论)(A、中午12时前的时间只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就可以了;过了中午12时的时间,先去掉表示时间的词,再用几时加上12就可以了。

练习: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时间

上午8时           凌晨3:00          下午2时            晚上7时

(课件出示,生答,出示答案)

如果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呢?

练习:4时       11:00           17:00            22时

晚上12时,怎样用24时记时法表示?

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整时,如果不是整时呢?教师在早上6时后面添加30分。早上6时30分,用24时记时法怎么表示?(板书:6时30分)也可以写成6:30。下午的6时30分呢?(板书:18时30分)可以写成18:30。上午9时45分怎么表示?(板书:9:45)那晚上的9时45分呢?(板书:21:45)

【评:问题设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此可见,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时候,转换的是哪个部分?多少分会不会发生变化?

6、联系生活。

师:24时记时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时法,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邮电、交通、商业等许多部门中。小朋友们,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过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的?

四、理解运用,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来看看生活中的记时法。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师:这是一家银行的营业时间。提问:银行储蓄业务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止?你知道什么是对公吗?如果一家企业的会计中午吃过饭,12时30分去办理业务,能行吗?为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这是一个公交车服务提示牌。请问:这一路公交车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出的?最晚呢?

3、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你知道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吗?哪个时间段是禁止汽车通行的?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这是什么?火车什么时候开?那我几时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5、出示“想想做做”第7题。

师:红领巾广播站要招小小播报员。要求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你敢试试吗?(课件出示节目单)同桌两个合作,试一试吧。

请生播报。(2个左右)齐报(生报,师出示答案)

6、出示书一开始的节目预报

提问:这是电视节目预告单。你能用普通记时法播报电视节目吗?同桌合作试一试。

请生播报。齐报,生报,(出示答案)

7、找朋友

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时间卡。咱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游戏规则如下:

(1)每次请一竖行的小朋友上台,高举手中的时间卡。

(2)下面的小朋友看自己手中的时间卡,将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相互转换,如果你的时间与台上某个小朋友的时间一致,请走上台来,站在他的旁边,做他的好朋友。

(3)其余孩子看他们找得对不对。

五、课后拓展。

提问: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你想知道古代没有钟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记时的吗?在咱们书上第52页有相关的介绍,大家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评课:

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针对这些问题教者从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记时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的转换。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了很多生活方面的例证,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问题、场景等的呈现更加直观,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的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4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听课笔记

前阵子小中高评比,其中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学校教坛新秀练兵龚斌斌老师也上了这一课,高新区优质课评比抽到的课又是《口算乘法》。两位参赛的老师9:30开始备课,下午13:20试教,短时间内万里学校陆老师呈现了一堂十分精彩的课,足以见功底。同时,在课后评析中,专家们的点评也解决了那天我们自己研讨时的困惑,现将陆老师的设计及课后点评简单整理。

一、情境引入

出示喜羊羊和灰太狼图,你喜欢谁?

二、学习新知

估一估喜羊羊和灰太狼谁多谁少?能不能确定。



















2、提供两条信息:每堆40个喜羊羊,有3堆;每堆20个灰太狼,有6堆。

   生:40×3=120    20×6=120

   和他想法一样的,会做的请举手。

   40×3     20×3你怎么想?和同桌说一说。

3、反馈:

生1:4×3=12    40×3=120

生2:40+40+40=120(师板书)

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想法谁能再来说一说?形成板书:4    ×3=12

这个4真的是4吗?完成板书:4个十×3=12个十

屏幕演示喜羊羊变成十个一排,并圈一圈,进行数形结合。

20×6你们是怎么想的?

4、像这样的算式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你能不能出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式。

   700×7     900×8     5000×7     3000×2

   尝试计算

   交流中进行纠错:900×8=1700,为什么你们算得和他们不一样?应该怎样想?

5、小结算法:像这样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我们都是怎样算的?揭示课题。

三、巩固拓展

1、限时口算

   为什么算得这样快?我们把新知识转化成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转化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2、摘苹果:30×2   400×5   3000×2       300×2     4000×5    40×5

   抢答后——把这些苹果分类装到筐里

   分法1:整十、整百、整千

   分法2:乘2的,乘5的

   30×2=60            40×5=200

   300×2=600          400×5=2000

   3000×2=6000        4000×5=20000

观察: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既然在算的时候只要因数里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为什么第二组积的末尾0个数比前面多一个?

3、乘上数学小火车,口算

   200×3     60×3     8×10    100×7   300×5    500×6   20×4   

9×80      900×5    6×70

4、比较大小

   30×7    200          2×40   30×3        6×700     1300





   600×5   500×6       600+2   600×2



5、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听后体会: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但不能因为注重算理而忽略了算法的熟练掌握,形应该只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否则就违背了口算教学的意义。同时,对于计算素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数学思想的渗透、优化算法等,尤其是结构性素材的选择更加重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5
《听好课评好课》记录之( 11 )
授课教师
殷世宏
班    级
三(4)
科  目
数学
评课教师
马防震
时    间
年4月29日[上午]第23节
课    题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课    型
新授
教学方法
教具媒体实验
  课件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意 见
一、导入
1、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一个信封的面积是( )?
3、长方形的操场长是80( ),宽是45( )。
师:哪些是长度单位?哪些是面积单位?
二、新授
1、长度单位有哪些?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面积单位有(  )?
2、学生画:1厘米、1平方厘米
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区别
1厘米
1平方厘米
名称
形状
意义
4、学生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指面积?
(3)选择题。
(4)我的日记
怎样写数学日记?
三、教师小结。









    此处要让学生认识1厘米、1平方厘米的事实大小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毫米         平方毫米
厘米         平方厘米
分米         平方分米
米           平方米
千米         平方千米
名称           没有平方     有
形状           一条线段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意义           长度         面积
简要评语:
教师从名称、形状、意义三个方面比较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区别,通过学生作图,亲身体验了两个概念的区别,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环节清楚。
注意提醒学生:课件中的长度与面积,投影后,形成的大小与实际大小有差别,要和学生请清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9
《认识角》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你能找出三角板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

2.折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比较角的大小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课本练习第1、2、3、4题。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1、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2、学生活动充分,表现在:

A通过“看”、“找”,体会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B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49
听课记录: 认识角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漂亮的房屋图片,想不想看一看?
    多媒体演示:(各名建筑的图片,配有音乐)
  师:美吗?屋顶都是什么样的?

  师:屋顶中都有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 探究新知
(一)感受角,找角
   师:不仅屋顶上有角,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发现它的存在。
    (1)欣赏生活中的图片,找角,
    (2)在图形中找角,找五角行的角
    (3)画出角,观察找出共同特征,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
           尖,直
    (4)拿三角尺感受尖尖的感觉,及感受两条边
    (5)拿量角器感受
(二)认识角
   老师画角,角自我介绍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多个)
    (1)判断角?(4个)
    (2)在教室内找角(全班合作)
       交流反馈
    (3)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包括错例分析)
(三)制作角
    制作角(圆,线,棒)
        交流
(四)探究角大小的关系
   出示活动角:发现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关系
   学生拿活动角,小组合作探究
  (1)判断角的大小,哪个最小?(在钟面上的角)
  (2)两角比较大小:(数格子的方法比较)
  (3)没有格子的:用活动角比较大小
  (4)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
三 角在生活中的作用
  找学校的角,生活中角的作用



反思:这是我在网上观看南京市一位教师的公开课。
      这是一节精彩的课!
   过程在上!
我觉得亮点主要如下:
一:教师语言生动,亲切,富有激情。能感染学生。比如在操作的过程中,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真好!你真棒!你表现很积极等等。在结束部分,老师声情并茂的介绍,很有感染力。
二:过程清晰,感受深刻。在生活中认识角,找角,做角,让学生充分感受,而且给予学生充分学习探索的时间,也给他们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这么多活动中,在教室找角,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在做角的过程中,给了圆,线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的思维,提到了训练了深度!三:课件制作能很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制作很精细。
四:整个课堂学习氛围轻松,融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建议: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点区别的.比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桌子角,有的小朋友就要问了,为什么不是尖尖的?我觉得老师如果能够适当渗透一点,就更好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51
张娟   5月24日星期一  1(10)班

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P88——P89例1~例3、“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三角形 、正方形、圆形各10个

(课前谈话:放松心情,自己拍着胸脯对自己大声说3遍我最棒,为教学规律做一小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就知道大家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老师盒子里放了两种图形,圆、正方形,老师随便拿一个,可能会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随便拿出贴在黑板上,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学生找到规律后越来越快)大家说说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呀!

学生回答。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瞧,胜利小学1年级六班的教室里正在开联欢会呢?现在同学们同位两人说说图中哪些是有规律的?(课件出示)

2、汇报:小旗、灯笼、小花、同学们

3、 探索规律

①    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那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猜一猜,下一面会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色的。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 猜可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恩,你说的可真不错!从颜色上观察,它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师:那如果给它分分组,你会怎样分?分完后能让我们把彩旗的规律看的清清楚楚的。

学生随意说,若没有学生能说出,老师自己分。

师:下面我也来分一分。  (就按照你说的来分)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彩旗分成了这么多组,谁来说一说每一组都是怎样出现的?

生:一红一黄两个一组。

师:恩,说的可真棒!小旗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接下来又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这同样的一组出现了这么多次,谁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呢?

生:反复出现。

师:真是太厉害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一个大难题啊。(板书:反复出现)

师:谁能把彩旗的规律大声地说一遍呢?

师:我们一起把彩旗的规律来说一遍好吗?

②    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小朋友?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你能说说灯笼排列的规律吗?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三、巩固练习。

  1、下一个是几,课本例2,出示课件,学生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2、涂色游戏。(1)只说不涂。

                (2)先集体说,再动手做练习第2题。

3、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用相机照下来。

汇报。

4、发散练习。三角形   圆  圆   三角形   ,接下来怎样摆,有规律(只用三角形   圆)思考后汇报。

5、鼓掌祝贺优秀的同学,做到有规律。

四、小结。

1、学生找身边的规律。

2、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欣赏,感受规律的美。总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解决生活中问题。

工人叔叔要在公路的一边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安装一个广告牌,现在有20根电线杆,需要多少个广告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52
《找规律》听课记录

                         ——网片教研活动体会



      上午,受网片学校的邀请,带领四位老师前去下坊中心小学学习。我参加了数学听课活动,听了两节课:一节是五数《找规律》,一节是二数《7的乘法口诀》。因为自己曾教过五数,所以对《找规律》这节课体会较为深刻,现就执教老师教学中有关教学细节谈谈自己的想法。

     [片段1]出示挂图,师:图美不美?为什么?

            师:猜一猜,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生交流,师小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生选择计算方法。

[想法]生交流时,分别采取了数,画,算三种策略,对于简单的15盆花来说,生采取哪一种策略都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此时让学生选择用哪种方法有些过早,一方面有些学生未经历过烦琐的操作,体会不出哪种方法好,另一方面过早地告知,也不易调动学生探究的激情。况且下面在练习的环节中还有“摆”的策略。如果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把数,画,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教学内容推进的过程中,让生自己去体验,在经历中去发现、去体会“算”的方法更容易,这样既彰显了学生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

[片段2]请你说出第32位是什么图形?

1、△○□△○□……   (    )

2、△△△○○△△△○○……   (     )

3、○○○□□○○○□□……    (      )

4、△○□△□○△……   (      )

生练习后交流。前3题意见一致,第4小题意见不一。

生1:每3个1组,是○;

生2:每6个1组,是○;

生3:每7个1组,是△;

师作简要提示,生发现此题没有规律。师小结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想法]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师在练习中故意安排形似神不似的第4小题,果然在练习中学生掉入了陷阱,全班无一人做对。师提醒后,生恍然大悟,此处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警示作用。实际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题就是错题,但错题也是一种资源,师如果能很好利用,也会生成一种美丽。此处可以这样安排:“第4小题没有规律,同学们能不能在题目上作适当的调整,让它变得有规律?”这是一个既开放而又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教学进一步拓展延伸,而且在丰富多彩的呈现背后,更能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张显学生的数学灵性。

[片段3]游戏:师出示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捉他。

师让5名学生上台站好,学生齐读儿歌,最后“他”落在哪个学生身生,哪个学生就被淘汰。然后6名,7名游戏下去。

[想法]用游戏结尾与用故事导入形成首尾呼应,使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显得紧凑,可见教者课前下了一番功夫,对教学过程作了精心设计。确实游戏把本节课的教学推向了一个高潮,全班学生的激情全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极点。显然,这里老师把儿歌的20个字作为总数,把学生的排列作为一组呈现,或是5人一组,或是6人一组,或是7人一组,可见教者独具匠心。纵观整个游戏过程,教者在让学生体验不被淘汰,即必胜的策略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让生感受到规律带来的快乐,真是点晴之笔。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53
《辨认方向》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教师,我们二年(3)班的同学带着老师一起去游览我们的武夷山的美景,好不好?你们就是这次活动的导游,导游方向感非常强,可你们会辨认方向吗?我们必须知道方向才不会走错,我先来考考你们,如果现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边是什么方向?(西方)右边是什么方向?(东方)

1、谁能来象我这样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全班体验四个方向。

(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立)

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有谁吗?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生活动)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描述)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方向呢?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图纸上标识方向吗?

4、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除了这四个方向词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辨认这几个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二、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1、看!这是哪里啊?我们在家乐福门前(出示媒体)同学们真聪明,能和你们一起观光,我们真幸运!你们的辨认方向的能力真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天游峰、大王峰、星村码头、玉女峰、水帘洞、一线天、桃源洞、黄岗山玉龙谷等景点。。

生2: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2、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来说一说,图中景点的位置,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实际操作、制方向板。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可是等我们出去了还是容易把方向弄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能够制作表示八个方向的方向板呢?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请你标出北方。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2、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评价。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学生评价,完善)

3、你们已经会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们会根据我们教室的实际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照正确的方向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吗?()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汇报)

4、小游戏:找方向!

老师这里有8张分别写有8个方向的卡片,请八个同学分别代表八个方向站到正确方向的位置上。谁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室制作一个大的方向板?(组织学生活动)

5、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教室里制作了一个大的方向板,谁能来说一说在教室里的这8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物体。

6、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某一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媒体)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的家乡福建省武夷山市,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你还能说出其他省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尝试说)

五、小小梦想家: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星村小学的操场,你能按照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来合理设计吗?

同学们,你们当小导游非常出色,今后,请同学们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

评:教师能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我们旅游景点更进一步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30 15:53
奉化实验小学数学组同课异构小组研讨活动听课记录表

课题
《位置与方向》
日期
2012年3月
执教者
胡浩锋、应莹、孙蕾、卓芬波、胡珊敏、邬盼盼
听课者
刘善娜
预测
您认为学生在本节课学习前有哪些生活经验、数学经验和活动经验?这些经验对本课的概念学习会有什么影响?(请课前填写)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有了一定的与方向相关的数学知识经验,知道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知道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也有了对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远近认知的生活经验。有组织性地进行相关的定向运动经验是不具备的,只能说有根据一定的标识找到目的地的经验。
这些经验直接影响到本课学习,主要是与方向相关的数学知识经验。在平面图上,学生已经能判断出物体大概在观测点的哪个方向。教师只要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认识到要准确定位,还需要角度和距离这两个要素。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描述,再动手测量,在操作中进一步掌握两个要素就可以了。
解析
六节课中,老师分别利用了学生哪些经验来完善概念的认知?可有被你认可的利用妙招?
六节课中,老师们都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与方向相关的数学知识经验,如胡珊敏老师的课前“介绍一下你身边同学”的谈话,如邬盼盼老师创设的“跟我去旅游”情境,如应莹、孙蕾老师结合生活实际以奉化地点为目的地等等。在知识经验之外,也有老师做了其他的尝试,如胡浩锋老师、卓芬波老师借助视频,带给学生关于定向运动的活动经验。
我比较欣赏的亮点是:应莹老师的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的对比式推进环节设计。
先在平面坐标图中西北方向出现应老师家的位置。学生说在西北方。(此时,教师表示认同。)
然后就在家的旁边,出现了青少年宫的位置。学生说在西北方。
教师提问:都是西北方?可我家是青少年宫不是一个地方啊?
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说,老师的家是西偏北,青少年宫是北偏西。(这一层认识学生完全就是利用自己的经验达到的,顺畅又击中重点。)
教师再问:那么到底偏了多少呢?
学生自然说要量。随后,课件展示,各自偏了30度。进行比较和理解。
紧跟着又出来一个位于西偏北30度的老年大学。
问题就又出来了——方向、角度都一样啊,可明明是两个地方。
学生马上就抢着回答:距离不同!
这一环节认识一步步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又自然。

作者: 四年级1234556    时间: 2015-10-12 16:04
123
作者: 2484129735    时间: 2016-12-12 14:16
能加入,真幸运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