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三年级关于交通安全的作文300字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29 19:18
标题: 三年级关于交通安全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关于交通安全的作文300字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小到跌倒、大到身立,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没一个人: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其实交通事故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走路、骑车都要靠右边行走,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左右看看,如果是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如果没有“红绿灯”我们要看前后左右,不闯红灯,不要在马路上反架。
  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小朋友在马路边反架。说时迟说是快、突然远处有一台大货车飞快的向他们还过来,只有那么100米的距离。路旁的人都吓呆了,有些胆小的还捂住了眼睛...就在这时一位叔叔从对面的便利店迅速地冲过来。一下子把他们几个小朋友推到路旁,他们的救了,真的好险啊...如果今天不是那位好心人的救助,后果会怎样呢?
  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请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就像绿色环保小卫士一样、人人都有责哦!
    广东茂名平定中心小学三年级:1304955294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6-23 08:58
给力 赞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8-5 12:04
地产界善待和减肥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10-14 12:11
游客 106.9.205.x 发表于 2012-8-5 12:04
地产界善待和减肥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10-14 12:11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12-23 10:24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2-20 10:05
游客 125.78.91.x 发表于 2012-12-23 10:24

在哪里?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2-28 16:07
sds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2-28 16:09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3-11 16:53
游客 125.38.132.x 发表于 2013-2-20 10:05
在哪里?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4-21 08:38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4-21 08:39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4-21 08:39
什么意思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5-18 16:15
法国获得更好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6-5 11:56
你死的你人们不能短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6-11 17:07
s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3-10-13 13:29
游客 182.131.141.x 发表于 2012-10-14 12:11
。。。。。。。。。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1-22 14:45
烦烦烦烦烦死了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1-23 17:59
在上面 没看到 刚开始我也没看到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1-23 18:02
不就是一些广告嘛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2-16 18:33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3-23 15:08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在这些事故中,小到跌倒、大到身立,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没一个人:必须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其实交通事故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走路、骑车都要靠右边行走,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左右看看,如果是十字路口要看“红绿灯”、如果没有“红绿灯”我们要看前后左右,不闯红灯,不要在马路上反架。
  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小朋友在马路边反架。说时迟说是快、突然远处有一台大货车飞快的向他们还过来,只有那么100米的距离。路旁的人都吓呆了,有些胆小的还捂住了眼睛...就在这时一位叔叔从对面的便利店迅速地冲过来。一下子把他们几个小朋友推到路旁,他们的救了,真的好险啊...如果今天不是那位好心人的救助,后果会怎样呢?
  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请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就像绿色环保小卫士一样、人人都有责哦!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5-5 20:50
不会就别发!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5-5 20:50
神经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5-24 20:12
250神精病、、、、、、、、;;;;;1111111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6-17 14:00
???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6-17 14:01
thank  you!!!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8-17 18:51

给力 赞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4-8-17 18:52

给力 赞
给力 赞
给力 赞
给力 赞
给力 赞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2-5 13:39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5-9 14:49
游客 125.78.91.x 发表于 2012-12-23 10:24


  我讲授的《圆明园》一课,引起了较大反响。正面评价我不说了,在这里想讨论一下针对整体设计的不同意见。
  在武汉,有位老师听完之后专门找到我,要我去掉关于揭示当时中国人也参与抢劫的词条——她怕有损于中国人的形象;在山东临沂,有位男老师质问:“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圆明园的被毁原因是外交上的失败,不管什么原因他们毕竟烧我们的圆明园,我们就应该恨!”;江苏张家港的一位老师也建议这个环节不要——只要孩子知道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就可,如果学生知道这点就减弱了恨的程度,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反之孩子的仇恨就会更强;更有意思的是,黑龙江漠河的一位老教师用毛笔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让孩子知道那么多,今后不好办,这样讲解圆明园太残酷了……
  我的目的就是要从反思的角度来认识圆明园的毁灭。这样的设计真的太残酷了吗?我们需要为谁遮掩吗?
  先让我们把思绪回转到课堂上。
  课文讲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任意抢拿,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可恶行径……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时,我让学生“走出圆明园”,做一个小小的体验——让他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比如:把握国家前途命运的皇帝、辅佐国家的大臣、保卫圆明园的士兵、生活在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看到圆明园的被烧,会怎么做。目的想在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记得有个学生愤恨地大声说:“我要是老百姓,我就这样想:全都烧光了才好呢!反正是皇帝家的财产,跟我什么关系!”孩子说的是心里话,在当时的清朝统治下,老百姓这样想没有错的,就当时清朝的闭锁,他们的境界只能如此。因此,在老百姓的眼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是皇上住的地方,老百姓从来没进去过,圆明园的大墙把他们拒绝到“家”的门外——外国人抢,那我当然跟着抢。不抢白不抢。
  今天的我们,包括成人,对待当今的一些小事,甚至是“大事情”,不也是这样坦然:“跟我什么关系啊?”——这恰恰说明目前学生甚至是一些成人都没有明白圆明园是谁的圆明园,换句话说,不明白政府和国家的不同,古人说的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不是帝王的天下,天下的兴亡不是某个朝代的更替。那么圆明园似乎不只是皇帝的花园?
  伟大的作家雨果在《致巴赫莱的一封信》中,高度评价了圆明园这座恍若月宫的神奇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圆明园。同时,作为法国人的雨果,重申了对自己国家军队这次远征的猛烈谴责——骂他们是强盗。尽管在当时,本来要烧紫禁城,但在那个已经拥有了歌德、贝多芬的西方的文明时代,他们还保留了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他的“家”——圆明园,好像是大发了慈悲。而这在雨果的眼里却是——圆明园修建了150年,耗费了两代人的心血,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历经岁月的沉淀,最终的一切是应属于人民的。
  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上这节课时,我是压着感情来讲的。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停留在很多老师期待的“恨”,以及“雪我国耻,振兴中华”的空洞誓言中。因为,这种“恨”和豪迈,让我觉得恐惧和羞耻。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够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要保持着理性的反思。对老师而言,我们要捍卫真相和历史的尊严,无论对我们来说是羞愧、耻辱、还是光荣,历史都有权保留自己真实的面容出现在不同时代人的面前。我们不需要替谁掩盖,也没有权力掩盖什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智慧,让孩子们能够安顿好自己的人生,安排好自己和自然、国家、社会的关系。我们用被我们打扮过的历史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会是什么样的智慧呢,是不是会导向极端的诸如“民粹”之类的东西呢?
  所以我们应当思考:面对有缺陷的教材,理性的阳光应该怎样照耀在孩子的心上?是用政治的强光聚焦于学生稚嫩的眼睛,用存在的民族劣根让他们对世界得到一个变形、扭曲、背离事实的结论吗?
  隐瞒真相,一味的灌输仇恨,就是愚弄和扼杀理性——无论是对于渴求真知、真相的眼睛,还是面对民族的过去以及未来,这难道不是残忍?
  后来,再讲这节课时,我在课的结尾更加沉着冷静地说道:“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有着5千年文明的强大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 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无非让同学们看到这一点风景,能沿着更多的视角,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这才是这两节课的学习的真正的目的。”
  研究历史之所以让人着迷,因为很多事实本身就有待探究,更不要说基于事实的结论了。在这节课里,教师所以不给结论,因为教师确实有困惑。比如刚刚看到2005年3月31日的《南方周末》的《圆明园埋下了什么》的文章,心情又复杂了一层——1860年的被烧,1900年的再次重创,以及辛亥革命后徐世昌、张作霖等人运走剩下木料和汉白玉石料,还有民国成立后圆明园残料的运出二十年之久,再加上文革其间的砍掉1000多棵古树,运走石料又是几十年……如此,怀有真诚困惑的教师,不敢自称握有真理,更不敢盲目引导学生去恨和发誓。
  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我们的后代会胜过我们,无论是视野、理性、智慧还是面对历史和人生的勇气。假如我们连这样的自信都没有的话,所谓教育就显得有些悲凉。因而,我们把事实本身留给学生,并不是什么残忍的行为,相反,我们相信他们总会有比我们有更强大的力量面对历史的尘烟。我们现在要给予孩子的就是那帮助他们穿透历史尘烟的理性和智慧的光辉。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