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8 13:17
标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三单元 草木有情
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5 白杨礼赞
⊙收获平台
一.yùn qiú suō dǐ qí yíng daì yān
二.(1)“实在”表示强调,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2)“尤其”,表示更加进一步,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略
四.欲扬先抑。揭示白杨树与众树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过渡自然。
五.1.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
2.干、枝、叶、皮几个方面表现白杨树不平凡的外形。
3.团结: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决不旁逸斜出; 正直: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进取: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坚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朴质: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4.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5.不好。因为原句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做对比,更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
6.言之有物即可。
7.应描写出表现树木的品质。
⊙发展空间
1.C
2.对比、反衬或衬托;突出樟树拒虫的特点或赞颂樟树有香味有抗虫能力。
3. 不矛盾,前者是指樟树的高度,后者是指樟树品质的高洁或高贵、高尚。
4.AD
6 三棵树
⊙收获平台
一.wǎng jiù jué liàn bù póu yuán mǐn
二.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苦楝树--幼小无依 ;枇杷树--含蓄深沉 ;石榴树--热烈奔放
三.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
五.略
1.是作者少年寻梦的难忘经历,伴着他的隐痛与自责;引出点题句“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作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将没有树存在的生活看作是不完美、不齐全的人生;与后文写到的两棵果树构成对比。
2.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由“苦楝树”过渡到“两棵果树”)。好处:承托上文,归结出失去苦楝树的自责、愧疚和隐痛,又开启了下文,为意外获得两棵果树的欣喜、满足铺垫蓄势;使文章避繁就简,不蔓不枝、条分缕析。
3.隐痛很显然不是锥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时候才会有痛的感觉,原以为自己并没有因为树的离去而有太多的悲伤,但是只有在经历之后才发现苦楝树的离去是“痛”是缺憾。
4.表层看“三棵树”指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一棵苦楝树苗,两棵果树,而这恰好构成作者人生经历的三个重要环节,它是作者生命与情感的某种寄托和外化,是作者生命历程中心心念念的“珍爱之物”,因而它在文中,从头至尾被赋予了一种优美的诗意,一种深刻的象征,成为开启作者的童年记忆之门与沟通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之间的一把钥匙。
⊙发展空间
1.托物言志 信念坚定、追求执著
2.作者为百合花的精神深深感动,题目流露出赞美之情,如果改动后则难以表达出这种情感。
3.鄙夷:轻视、看不起。 全心全意:一心一意,专心执着。
4.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略
比较•探究
那 树
⊙收获平台
一.cūn tān bì qì gōu lóu qiú lù dǐ
二.“咬”“骨粉”和“呻吟”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
三.给文章增添了奇幻的色彩。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是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是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
四.三方面的内容是:(1)大树有奇特的容貌;(2)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3)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作者对“那树”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五.1.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2.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3.(1)没实现的:死复绿(2)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4.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个人看法略。
5. 略,答题时自由想象。鼓励并赞赏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发展空间
1.(1)与其他三个盆景相比,显出不足、寒酸。 (2)指小柏树是经历和锻炼过的,故而与众不同。
2.(1)小枫树到底一命呜呼了。 (2)它的每片叶子都在翘首以待那个火红的秋天。
3.因为小榕树最美,它的枝叶舒展文静,像是依栏沉思的女人;小榆树则以稠密而热烈的叶子,显示了繁荣景象;小枫树更是风骨不俗,气度超然。倒是小柏树显得不起眼,一块土里土气的石头,一株再普通不过的枝干,仿佛穷山沟里的孩子,相形见绌。
4.因为:(1)它有顽强的生命力;(2)它有一种光芒四射的神采,令人激赏,令人感奋;(3)有叫人暗暗尊敬的树品。
5.指它的生命力,它的光芒四射的神采,它的令人尊敬的品格
鉴赏•评论
悬岩边的树 草木篇
⊙收获平台
一.诗人在陷入进退两难的人生逆境中,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念。
二.略
三.宁折不弯(不卑躬屈膝) 纯洁和忠贞
⊙发展空间
1.诗人在篇首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揭示题旨,告诫人们不要学篇中所写的“藤”和“毒菌”。藤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人置于死地,显然是个暗算他人的卑劣的角色;而毒菌则善于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害人,作者提醒人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警惕现实生活中的两面派。
2.组诗热情地歌颂了孤直不屈、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无情地揭露了损人利己、善于伪装、暗中害人的丑恶行为。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坦诚态度和刚直人格”。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4.以小见大,托物喻人,憎爱分明,刚柔并济
第四单元 叩问月亮 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7 咏月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jiǎo què qī zūn zhuó huái miǎo fū bìn huǎng
二、1.诗人写“绿烟”,是为了衬托明月。在朦胧缭绕的“绿烟”之中,明月有别样的神韵,而“绿烟灭尽”,则令明月的清辉更为皎洁,仿佛陡然焕发熠熠神采一般。
2.诗人问嫦娥“孤栖与谁邻”,流露出自己内心的孤高寂寞。
3.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飘逸的诗人自我。 “人攀明月不可得”写出月之崇高,“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出月之美好多情,“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写出月之皎洁美丽,“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写出月之孤高神秘,“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写出月之永恒。“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则流露出诗人对月的情谊,月是诗人的知己,又正是一面照鉴诗人内心的明镜。)
三、1.月儿,静默在鄜州的夜空。妻子独自一人倚靠栏杆,久久出神地望着它。初秋的薄雾,不经意间润湿了她如云的髻鬟,而她的心里,只惦记着安危未卜的夫君,洁白的手臂在清辉中渐渐冰凉,一颗晶莹的泪珠,从如玉的脸颊悄然滑落……
2.“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发展空间
1.“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于是产生城也摇荡起来的幻觉;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既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又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可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2.因为诗人与谢朓精神“相接”,仿佛彼此是隔世的知己。李白“长忆”谢浄,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
8 苏轼咏月诗文
⊙收获平台
一、1.这篇短文中,作者以“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发出感慨,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而“闲人”又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将飞天入月说成“归去”,因为作者对明月十分向往,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归去”,表达了苏轼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且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发展空间
1.明月当空,能清晰地看见汩汨清溪之水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广阔的天宇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缭绕在明月之傍。溪边的郁郁的芳草,在月光中更加娇柔可爱,令人只欲醉眠其间。
2.琼瑶,在这里喻指皎洁的水上月色。这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这水上月色无比喜爱之情,不忍这幽静纯洁的境界受丝毫损害。
3.全词体现了词人澄澈空灵、淡泊自适、超然物外的心境,抒发了他荣辱偕忘、乐观旷达的襟怀。
比较•探究
月诗两首 唐诗是早晨,不是下午茶
⊙收获平台
一、这两个比喻写出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寒气袭人的景物给人以苍凉、惨淡之感。由此渲染“征人”深沉忧郁的思乡之情。
二、诗人写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是以动衬静、动静相生地表现“夜静春山空”的幽静。内心闲静的诗人,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察觉了“桂花落”,可见这夜晚的静谧、空寂;而当月亮升起,洒下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可见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由此更衬出了春山的空寂。
三、1.在颔联中,诗人采用比况的手法,热情洋溢地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以此表现李白“诗无敌”、“思不群”。
2.“渭北春天树”和“江东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似无奇特之处。细细品味,却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自然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语言看似平淡,却千锤百炼,内容丰富而情意深长。
⊙发展空间
1.这里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指的是模仿王维的诗歌风格、或化用其诗歌境界所进行的一些文学创作。
2.“王维”指王维诗歌境界中那种超凡脱俗的心态。
3.文中的“月辉”指的是不被成败得失所左右,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的高风亮节。第二问为开放题,只要有思想,有精神的感召即可。
鉴赏•评论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8 13:18
乡愁诗两首 送别诗三首
⊙收获平台
一、“马上”,体现出诗人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鞍马倥偬、行色匆匆的情景。这样的身份,望乡时却“双袖龙钟”,可见思乡之深切;而这样的交臂而过,也只能“凭君传语报平安”,把乡愁收束得很简净利落,又不失豪迈的军旅之气。
二、不赞成。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对家人充满了思念和担心,而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接近家乡之后,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情更怯”,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清晨的渭城,朝雨乍停,雨润湿了轻尘而不湿路,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洁净、清爽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而此时朝雨洗涤过的路旁柳色显出青翠的本色,映照着青青客舍,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同时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四、这一句将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发展空间
1.(1)他使唐诗的形式美达到了极致。(2)他的诗成了后人写诗的金科玉律(或:他在律诗上的成就限制了后人的创造)
2.(1)唐诗因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失去了创造活力。
(2)因谋篇之难而使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篇,而且佳篇少于佳句。
3.(1)意境美(形象、意象的朦胧美);(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五单元 精神家园 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9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执着、贪婪等,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内心世界波澜起伏:恐惧——焦急——失望——希望——梦想即将实现的惊喜。3、言之成理即可。
⊙发展空间
1、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3、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4、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5、对家园的热爱、依恋是一种与生俱来、生死如一、永难割舍的情感,是无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说清楚的。家园就是“我”心中的太阳,这更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热爱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博闻广知
1.略。
2.示例:B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没时间”的同学有10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部分同学的课余时间被用来看电视或上网等,挤占了阅读名著的时间 。 C 认为影响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欢”的同学有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8% 。 这部分同学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未能从读书中获取教益和乐趣。个别同学有欣赏趣味低俗化的倾向。
3.略。
10 黑 羊
⊙收获平台
一、略。
二、略。
⊙发展空间
1. xuān xiè 出自内心的剪裁、创造
2. 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从四个方面说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 绝不讲究对称
4.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5. 描写、议论。例: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通过描写、议论使“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征解说得更加突出。
6、前者指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后者指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7. 虽然有花墙和廊子间隔着,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隔开。人们站在某个地方,不仅能看见花墙和廊子内的景致,而且透过镂空的花墙和无墙的廊子,看见更多,更深,更远的景致。
比较•探究
世间最美的坟墓 椰子树与平等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A、其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B、朴素。
2、外在美与内在美统一。表现了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与坟墓的外观和谐统一,再缀以鲜花形成一种朴素美。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3、语言:文字简洁,行文朴素,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热烈浓厚。写作手法:排比、比较、衬托、白描。排比:“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突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比较:“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用那破伦、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从反面来衬托,说明这些伟人的富丽堂皇反不如托尔斯泰墓的朴素振撼人们内心深藏的感情。)白描:(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例如:“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暧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A: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活泼的景物可增添一点生气和温暖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B:墓地周围的自然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出坟墓的朴素。C: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能说出一两点即可。
⊙发展空间
1、有他们喜爱的演员; 别人都在看; 隐含的色情内容从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现; 语言优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答4点即可)
2、运用类比的说理方式。形象地说明人们的思想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从而达到说服孩子有些电影和杂志不适合孩子们看的原因。因此,这种方式是可取的。认为不可取的,言之成理即可。
3、是一个善于耐心、仔细的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4、略。
鉴赏•评论
鱼,我所欲也 陋室铭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 dān cù xīn tái rú dú
2. 生(生命);义(正义);舍生而取义;比喻、类比,对比。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 陋室 吾
4.有仙之山,有龙之水 唯吾德馨
三、①石阶上缀着苔痕点点,窗帘上映着草色青青 ②可以在这里参读佛经 ③君子居住的地方 ④略
⊙发展空间
1.虬曲苍劲 生存环境 残酷无情 作用(或价值)
2.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3.不腐烂 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4.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5.围绕其中一方面谈,言之有理即可;如能结合两方面辩证地谈更好。
活动桌面
一、1、(1)答案示例:①妈妈,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妈妈好;③母亲,人生的第一任老师;④谁,报得三春晖。
2、如感恩现身故事,说说你的亲身故事等等。各个步骤最好有时间的安排。
二、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5-18 13:18
第六单元 心灵净土 参考答案
精品赏读
11 社 戏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bá kē méng lóng chuī 2.①弥散:扩散、布满。②宛转:同“婉转”,抑扬动听。 3.去赵庄看社戏时“我”的所闻所见所感。 4.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5.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急切心情。 6.月夜航船 7.船头夹着潺潺的激水的声音。 8.朦胧 悠扬 柔和 9.如夸张的写法,实写与虚写相结合以充分表现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等。
⊙发展空间
1.介绍猪链球菌病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 A 、一些链球菌能分泌某种毒素;B、能感染猪的链球菌也很多,但毒力最强,甚至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是猪链球菌2型;C、这种猪链球菌可以分泌溶血毒素、中毒性休克毒素等多种毒素,它最容易感染刚刚出生不到1年的小猪。
3.不能删。“可能”表猜测,是对猪链球菌病成因的一种估计,去掉后表示肯定;“之一”表多种原因中的一种,去掉后,表示惟一,不合文意。
4.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千万不能随便宰杀和食用。
5.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是平时说明和生动说明相结合。准确的数字、限制性的语言,使说明对象的特征准确。生动说明,如上世纪60年代初它就在丹麦“露过脸”,使丹麦人感染了“猪瘟”;后来又到过法国、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的人间“做客”。在人间,它并不“常驻”,只是“骚扰”一下人类就“跑”。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而巧妙地交代了曾受猪链球菌危害的国家,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博闻广知
(1)①B ②A ③D ④C
(2) 短短六句,即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淋漓尽致,可谓精辟! 那些只会埋头死读却不知消化的“两脚书橱”,正是“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的最佳佐证。(批注不限于题目所列角度,也不必说明批注角度,表述合理即可)
(3)例:我更认同A,理由:读《荷马史诗》,让我们在感悟真理和正义之美的同时,也领略了古希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12 桃花源记
⊙收获平台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2、略。
3、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古今异义词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一词多义 志(1)处之志之 (作标记)(2)寻向所志 (标记,)
6、重点词语解释 穷:穷尽 具:详尽悉:全部、完全。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都。
7、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8、默写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发展空间
1、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意思对即可)
2、(1)是属于道理论据,其作用是总结上文,揭示原因。为下文“如何发现自己”作铺垫,并与下文道理论据 相结合,论证更有力,更有说服力。 (2)是属于事实论据,用事例论证了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道路的。不能删去。事实论据由个别到整体,事实论据更全面,论证更有力。
3、例:这两种观点不矛盾,对正确的方向要矢志不移,但不适宜自己时也要敢于放弃。
⊙博闻广知
1、(1)病句:能节约电费将近65%以上,把“将近”或“以上”去掉(2)因“下台”有被撤消职位的意思,主持人让表彰的科技人员上台可理解为科技人员代替牛厂长的位置,所以牛厂长不自在
2、讽刺当今社会里,一些人只顾着追求物质利益,在物质追求中慢慢丧失了自己,忽视了人格的重要。
3、①比喻,夸张 ②(略)
比较•探究
桃源与沅州 渔歌三首
⊙发展空间
1、.茶马古道是我国古代连接内地与康藏之间的贸易通道。
2、唐代 到宋代 元代 到了清代
3、宋朝和藏族都非常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4、 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
5、“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6、.唐代文献中才开始有“茶马互市”的记载,而“茶马古道”的说法晚于“茶马互市”,所以,“茶马古道”的说法,不应该早于唐代。
⊙博闻广知
1.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温度20-28°C , 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注意安全。
2.(1)例:旅游景点风光秀丽,土特产品物美价廉(突出宣传的主要内容、地方特色即可) (2)追寻历史渊源 欣赏地方艺术 点击文化名人 品位民俗风情等(3)略。
鉴赏•评论
乡 戏 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吧
⊙收获平台
一、略。
二、1、娃娃们钻进挤出,叫喊或嚎哭;后生们与少女们开玩笑;中年妇女们谈家务事;老汉们津津有味地看戏;村干部给暗下去的汽灯加气。2、这场乡戏的情景描写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充分地展示了各自人物身份的个性特征,表现人物的一种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尽兴的欢乐。这种欢乐是纯朴的、健康的,是一种心灵的净土。言之成理即可。
三、略。
⊙发展空间
1.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盼望一兴奋(激动)一伤心(绝望)—看到希望一珍惜
3. ⑴“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符合人物心理,能扣紧语境展开描写 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说不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5.参考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