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2免费师范生就业最新消息:细节需要完善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10 07:26
标题:
2012免费师范生就业最新消息:细节需要完善
今年签约情况不错,这是不少部属师范院校的反馈。为了更好地为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一线教育工作者期待一些细节能更为完善:能否建立全国统一的签约信息服务平台?如何探索退出进入机制?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如何协调?学校培养与岗位培养如何对接?
■本报记者 张春铭
刘海滨的电话响个不停。作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免费师范生毕业时是刘海滨最忙的时候。每周他都会统计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今年的签约情况不错。”刘海滨说。
能否建立统一的签约信息平台?
如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学生的签约进展能随时更新,当地教育部门上网就能查询到最新信息,既消除了人工查询的滞后性,也省去了反复和学校沟通的环节,还有利于免费师范生报考教育硕士资格审查。
虽然签约情况比较理想,但刘海滨最期望的是加强信息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东北师范大学的1580余名免费师范生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颁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有关省级政府统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
刘海滨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和各省份沟通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情况。按规定,各省份要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但是如何知道本省免费师范生是否已全部有编有岗,省级教育部门就需要从六大部属师范院校获得相关数据。
“我一个人要面对27个省份的签约情况反馈。”刘海滨说,“如果只是面对省级教育部门还好一些,有些省份免费师范生数量比较多,更多由各个地市教育局直接和我们沟通,了解学生签约情况,工作量就非常大。”
工作量很大的原因除了对口教育部门数量多,还因为缺乏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导致信息滞后,带来了不少误会。每次接到地市或者省级教育部门的数字统计电话,刘海滨就要挨个去查,有时候还得和相关学院联系。“有时候信息是有滞后性的,学院统计某几个学生尚未签约,但可能他们已有就业意向。我们把未签约人数报给相关教育部门后,地方教育部门很重视,费了很大劲争取到编制,再和我们沟通的时候,未签约人数已经变化了。如果编制浪费,教育部门多少有些怨言。”刘海滨说。
据了解,目前各部属师范院校虽然建有各自的就业信息网,但签约信息统计基本靠手工。为何学校不建立相应的签约信息平台呢?
除了经费原因,刘海滨说,如果学校各自为政,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从短期看有利,但从长远看,也不是解决之道。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免费师范生签约信息平台。
“以目前的就业信息网为例,当初各师范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就业信息数据库,但后来发现,80%的用人信息集中在20%的学校。为了资源共享,国家又推动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刘海滨说,“仅各学校就业网端口的连接就费了好大的劲。我们以前走过这样的弯路。还不如规划之初就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
刘海滨说:“如果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学生的签约进展能随时更新,当地教育部门上网就能查询到最新信息,既消除了人工查询的滞后性,也省去了反复和学校沟通的环节。作为学校就业部门,只要录入、更新相关数据即可,不用反复核查,能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刘海滨力推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还源于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复试。
按照国家规定,一年以后,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规定中提到的“符合要求”,前提是免费师范生没有违约。
在2012年的硕士研究生复试中,鉴定免费师范生是否违约关系到其录取资格,招生部门把这个任务寄希望于就业部门。“但是我们手中能掌握的数据,只有学生毕业前提出的违约申请。”刘海滨说,“学生的违约申请需要省级教育部门审批,这个数据由各省保存,省级教育部门是否批准,不会反馈给学校。如果学生毕业之后违约,我们就更不知情。”
刘海滨能做的,只能是和省级教育部门逐一核对。每个省的统计情况和统计风格都不一样。有的省有自己的跟踪系统,有的没有;有的是手写统计,有的是Excel表统计;有的数据是一个月前的,有的数据是三个月或者更早之前的。
“如果万一数据统计不全,查不到某个学生信息,是这个学生违约了,还是因为没有统计呢?这还只是一年的,数据比较好核实,如果是5年、10年之后呢?我们该怎么核实学生是否违约?”刘海滨很发愁。
后来东北师大采用的方法是请当地教育局、任教学校出具材料。但因为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东北师大也无法规定让教育局和任教学校证明其是不是免费师范生,有没有违约。“复试的时间很短,等我们查出需要一些证明材料的时候,已经没时间补寄了。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核查难度太大了。”刘海滨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10 07:26
如何探索退出进入机制?
如果有些学生生理上不适合或者心理上拧着,不适合做教师,应该探索恰当的退出、进入机制。通过建立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相结合的机制,挑选并培养“适教、能教、爱教、乐教”的免费师范生。
“违约?”梁书(化名)说,“我当时差点就违约了。”梁书去年从西南大学毕业后,回到生源所在地甘肃庆阳,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梁书没有想过自己会当教师。当初,梁书填报的免费师范生志愿在提前批。梁书回忆说,一般提前批是不填的,但他填了。当年提前批一般是军校、国防生,相较之下,梁书填了免费师范生。他的第一志愿是西北工业大学。“提前批志愿,当时真是随便填写的。”梁书说。当年填报志愿,也没和老师、父母交流,都是自己做主。“当年的分数在小县城算是略高的。”梁书说,最后他被部属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成为首届免费师范生的梁书,一心想考研,但后来得知免费师范生本科毕业后不能直接读研,这让他很泄气。他一度想是否要违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服从组织安排。
“填报志愿、签协议的时候,学生们才十七八岁,他们对人生的考虑并不太多,也许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前期认识,但可能并没有作好足够的准备。”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吴薇说,“免费师范生的部分生源来自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很少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课程。一些学生虽然有朦胧的从教意识,但落到实处,接触到师范专业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不适应,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初,按教育局的安排,梁书在当地一所重点高中任教,但校长对梁书的表现并不满意。“讲课没有逻辑”是校长的评语。对这个评语,梁书并不否认。“大概是我本科期间对上课就不是很重视吧,大学时,并没有认真想过我会真的做教师。”梁书说,自己当时对师范生技能训练的相关课程有些抵触。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退出机制,主要是以违约的形式。”刘海滨说,但如果有些学生生理上不适合或者心理上拧着,不适合做教师,也应该探索恰当的退出、进入机制。
去年东北师大有位免费师范生高度近视,从生理条件说,并不适合做教师,但是当年招生没有面试环节,学生成为免费师范生之后,面临两难的选择。“为人师表,对学生身高、声音条件等因素都有一定要求。”刘海滨说。
“我们在江浙一带对免费师范生进行面试,但并没有开展全国的面试。这涉及成本和相关政策的协调。”吴薇说。
根据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吴薇感觉到,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应选择那些愿意做教师,而且适合做教师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学生,但一定是最合适的学生。”吴薇认为,在免费师范生的选择上,应该注重人职匹配,选择“适教、能教、爱教、乐教”的免费师范生,“特别是对学生要一腔热情”。
“一腔热情”在梁书看来,正是自己缺乏的。在重点中学任教几个月之后,梁书被调到当地一所普通初中任教。他遇到了另一个难题:管不住学生。“我不会吓唬学生。”梁书说自己不够严厉,于是他讲课的时候,“学生一直说话、说话……”
“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教师。”梁书很沮丧。
刘海滨一直希望能建立常态的退出和进入机制。在他的设想中,退出机制需要主动退出与被动退出相结合。主动退出,由个人申请,主要是一些生理和心理上不适合做教师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入学一年之后,给学生转为非师范生专业的选择权。同时,也应该放开免费师范生的转入,对有志于从教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转为免费师范生。“这样能大体保证免费师范生数量的平衡。”刘海滨说。
“被动退出,类似于一种淘汰机制,主要是针对那些动力不足的学生。可以探索免费师范生考核办法,使免费师范生有紧迫感,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刘海滨说,“淘汰比主动退出更重要,如果‘产品’不过关,政策再好,也不行。”
吴薇也赞成退出机制的探索,“比如,有些免费师范生专业及科研能力很强,但不善于表达,对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和学生的交流很重要,也许这类学生更适合做科研或其他工作。探索一种科学而公平的退出机制,让不适合做教师的免费师范生及早退出,也能避免从教之后误人子弟。”
梁书现在还经常浏览各部属师范院校的网站,关注一些免费师范生的信息。他发现,陕西师范大学已经作出了退出机制的探索。四五月份进行的陕西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专业分流工作,已经列出了师范专业转至非师范专业这一项。
陕西师范大学在通知说:为了深入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切实把适教乐教的学生留下来,从2011级起,免费师范生(不包括体音美等艺术类相关师范专业免费师范生)不适合就读师范专业并从事教育工作的,可在征得家长和生源所在地省教育厅(教委)同意的前提下转出至相关非师范专业学习。
同时,通知也说明:“5月1日-5月31日,教务处向各省教育厅发函,征求拟转出免费师范生生源所在地省教育厅(教委)是否同意转出的意见,并最终确定免费师范生拟转出名单。”
这份文件让梁书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了退出机制的探索;忧的是,并不是针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探索也仅仅是一所学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10 07:27
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怎样协调?
专业设置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能每个省份都一刀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应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做好衔接,在招生中考虑终身从教的因素,避免造成人才培养浪费。
提起自己的专业,陈华觉得自己当初填志愿太轻率了。“当初填报志愿,因为是提前批,想着多一个录取机会,不录取对其他志愿也没有影响,多么完美。我当时都没有仔细看,直接填的是专业代码。”陈华说,这样,他成了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名免费师范生。
被特殊教育专业录取,他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考虑到未来就业,更是忧心忡忡。考虑再三,他选择了转专业,转到了同样是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专业。不过,他也付出了降级的代价。“代价真的很大。我们宿舍6个人有5个人转了专业,3个人因转专业而降级。”陈华说。
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与就业紧密相连。教师需求不平衡,使得一些专业在部分省份处于饱和状态、需求量小。
刘海滨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比如语文、数学教师,一般每个班都得有,需求量相对较大,而音乐教师一个年级一两位就够了,但从培养规模来看,可能音乐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免费师范生培养数量差别并不大。”刘海滨说。
能不能压缩培养规模或者取消某些专业呢?刘海滨说,这涉及一系列问题:“比如,以前缺地理教师的时候,我们加大地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聘请了一些地理学教授、教师。现在地理教师逐渐饱和了,我们不能说解聘教师就解聘吧。这得有一个过程。”
“有些专业,可能在四年前是紧缺的,但是四年之后毕业的时候,就趋于饱和了,这种市场预期,有些是学校无法预料,或者无法在四年之内调整的。我们的教学计划都是提前制定的。”刘海滨说。
专业设置与就业的问题,在吴薇看来是个老问题了。“去年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的时候,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校有食品工艺管理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这类专业在回生源地就业时,没有优势。”吴薇说,华东师大根据首届免费师范生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我们从2011年起开始停招教育管理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但已在读的相关专业免费师范生还是会培养到他们毕业。”
对于专业设置,吴薇认为,不可能一步到位,也不能每个省份都一刀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吴薇建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应在招生和就业方面做好衔接,在招生中考虑终身从教的因素,避免造成人才培养浪费。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10 07:28
学校培养如何与岗位培养对接?
通过双向选择,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单位锻炼几年,等免费师范生相对成熟之后,再通过支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我们应看到免费师范生的引领作用、标杆作用,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用好免费师范生。
梁书说,自己当初一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学校没有安排老教师传帮带。作为新教师,梁书觉得自己对工作岗位还没有完全适应,校长的评价也让他有挫败感。
如何用好、培养好免费师范生成为免费师范生就业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但仍有一些地方对免费师范生就业存在一些误解。
刘海滨对一个省会城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的提问印象深刻:“免费师范生凭什么要求这么多?国家给他们免学费、住宿费,发放生活补贴,还要保证他们的就业编制?他们和特岗教师、‘三支一扶’不是一样的吗?”
“他们没有意识到培养免费师范生和促进大学生就业不是一回事。”刘海滨说,“免费师范生的定位是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培养未来的教育家,不是找不到工作回生源地。”
吴薇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一次某省举行的免费师范生双选会上,一些用人单位问:为什么国家既给免费师范生免学费,还要对他们的工作包底?
对于这样的问题,梁书是无奈地:“我们本科毕业不能直接考研、不能出国,找工作不能跨省,要回生源地。”
“社会应该理解免费师范生,虽然他们得到了很多,但也付出了很多。他们只能做教师,只能回生源所在地。相比其他的非免费师范生,他们的选择余地其实变小了。免费师范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吴薇说,“另一方面,免费师范生也不能躺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上睡觉,应该自强自立。免费师范生要立志成为优秀教师。”
“当地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把这批免费师范生用好。”吴薇说,华东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培养都是按优秀教师的标准培养。“学校花了很大力气、精力培养免费师范生。”吴薇说,“学校每年都会为免费师范生提供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机会;学校买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最新最好的教辅资料,供免费师范生参考学习;为了让免费师范生适应生源地教学,学校开展了大量的异地实习试点。”
东北师大除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师职业培养,也专门为免费师范生调整了课程计划。“我们的实践课,从以前2周集中实习调整到实习时间总和接近半年。”刘海滨说,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学设立实习基地,给学生搭建回生源地就业的桥梁。
“我们的学生是有潜质的,也足够优秀,如果走入工作岗位后,工作单位能多一些后期培养,会成为很优秀的教师。”吴薇说。
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培养,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到农村支教二年。按照免费师范生就业实施办法: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对于到农村服务,刘海滨的观点是,免费师范生的定位是培养未来教育家,到农村学校任教,更重要的目的是了解农村教育是什么样子。“不了解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教育,怎么可能成为教育家?”刘海滨说。
吴薇也同意免费师范生到农村锻炼,但她建议,等免费师范生条件成熟,再安排他们到农村学校任教。“如果免费师范生刚毕业,还没成型,没有实践,没有接受老教师的指导,就到农村最薄弱的地区,可能是到连校舍都不全的学校,这样并不利于免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吴薇认为,现在的免费师范生大多是“90后”,他们有个性、有理想,在大城市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回到生源地,如果反差太大,也并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如果是学生自愿,应该鼓励,但并不是一味要求最开始就到最艰苦的地方。
“可以通过双向选择,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单位锻炼几年,等免费师范生相对成熟之后,再通过支教等形式到农村学校任教。我们应看到免费师范生的引领作用、标杆作用,应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用好免费师范生。”吴薇建议。
在吴薇看来,免费师范生培养应是一种长效机制,各省、各学校也应该将免费师范生培养作为长效机制。“我们国家整个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中西部农村地区还需要大量教师。培养免费师范生是利国利民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做实,如何建立合理的长效培养机制。”吴薇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5-10 07:29
观点
利用市场机制促免费师范生高效就业
■刘海滨 王智超
2007年我国开始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这是从国家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简称《意见》),从制定招生计划、健全录取和退出机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进行了完善,这标志着师范生免费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所以免费师范生采取回生源地省份就业的方式。如果招生时对省内不同专业的教师需求估计不准,就会导致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就业时无法顺利对接,引发结构性就业难题。《意见》针对此问题提出要“科学制定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合理确定分专业招生数量,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然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需要四年的周期,会使人才供给出现一定的滞后,招生时急需补充的专业,毕业时可能已经饱和。以2011届山东省免费师范生为例,教育部免费师范生就业服务网上公布的山东省生源毕业生总数为233人,其中美术学专业为72人,占总数的31%,而2011年山东省公布的需求岗位中,需求美术教师岗位仅57个,不到全部岗位数587的10%,因此仅依靠完善招生机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免费师范生回生源地省份就业时遭遇的结构性难题。
缓解这一结构性难题的最佳方式,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变免费师范生“回生源省就业”为“回生源区域就业”。所谓生源区域就业,是指根据各省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内各省(市、区)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大体相当,免费师范生就业时可以在生源地所在区域内进行双向选择。
生源区域就业有三大优点:第一,由于区域是按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因此与生源地省份就业的区别不大,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政策目标的影响较小;第二,区域内各省(市、区)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市场”与“计划”共同调节免费师范生的就业,有利于消除各省份之间的岗位差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好不如政策好,学习好不如省里提供的岗位好”这种现象给免费师范生带来的心理冲击;第三,扩大就业区域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由四年培养时间滞后所带来的免费师范生就业结构性难题,例如四年之前,区域内的某一省份对生物专业的教师有大量的需求,所以招生时扩大了生物专业免费师范生的规模,但四年之后,该省份的生物专业教师基本饱和,免费师范生在不跨省、不违约的前提下很难在省内找到工作,如果换成是区域内就业,该省份同一区域内的其他省份可以吸收部分多余的生物专业免费毕业生。区域内的省份越多对结构性就业难题的缓冲作用就越加明显。(刘海滨为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智超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8日第3版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