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该教师写出的有关“角的认识”各阶段主要任务和单元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课时
| 二 年 级 上 册
| 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 角和直角本册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初步认识即可。(这是教师设计的第三次教学目标)
| 2
| 二 年 级 下 册
| 在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 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
| 4
| 四 年 级 上 册
| 教材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 |
分析及干预:这次教师对所学内容应达到的程度有了明确的定位,但还不能准确的用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表述出来。因此,与教师共同学习了教学目标陈述技术的理论,并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及相应行为动词表”作为陈述教学目标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教师的谈话,共同研究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干预谈话:
问:你怎样知道学生初步认识角了?
答:给出一些图形,学生能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问:还有吗?
答:能举出角的例子,会画角。
问:初步认识角,还包括哪些内容?
答:知道角的大小和角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问:这个目标怎样检测?
答:通过一些活动,我想引导学生说出来。
问:说出来就一定理解了吗?
答:不知道。
问:再看看四年级的教材,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以后,才明确提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的问题,为什么?
答:学习了度量,就能用具体的度数说明角的大小,自然就能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问:那本节课的目标怎样定位?
答:能利用教具开、合,知道角有大有小就行了。
这次谈话以后,教师进行了第四次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辨别什么是角,并能举出身边的例子。
(2)能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3)能借助活动角的教具,说明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学会直接、间接对角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分析:教师已能使用行为动词“辨别、举例、说出、说明”等进行目标陈述,但情感目标还是空泛,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五次设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辨别什么是角,并能举出身边角的例子;能够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能结合教具、学具说明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能直接、间接进行角的比较。
情感态度:感受角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2.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检测教学目标
《角的认识》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练习
⑴ 判断下面图形哪个是角,是角的画“√”,不是的画“×”。
目的:检测学生能否辨认角。
⑵ 请你画一个角。
目的:检测学生能否画角。
⑶ 画一个比上面的角大的角。
目的:检测学生能否结合实例认识角的大小。
★课堂观察。
课堂上结合学生举出角的实例的过程,检测学生是否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角,感受角的广泛存在性;让学生结合图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检测学生对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情况。
分析:从教学评价设计可以看出,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可操作、可检测的,每一项目标都可以得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