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初中毕业复习教研论文:中考试题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巧妙结合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4-10 15:58
标题: 初中毕业复习教研论文:中考试题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巧妙结合
有的放矢,多方引导
──中考试题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巧妙结合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谢建军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与中考备考复习



关键词:考点 八大基本能力 课内各类典型课文 解读 解答



2011年吉林省中考已结束一段时间了,2012年中考的复习脚步正有条不紊地行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对每年的中考变化,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复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真谛?为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我仅以一名初三语文教师的身份作如下思考,以便在语文教学中理智应考。



一、明确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和阅读考查有明确的要求,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等,这些都应看作是中考“阅读”考查选材和拟题的原则。



二、“阅读复习”中应具备的“八大基本能力”



1.基础辨识能力:文体阅读的基本识别能力。如辨识各种文体、各种表达方式;记叙的要素,叙述的顺序;辨识小说的要素、散文中的各种描写等等。



2.基本分析能力: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



3.整体把握能力: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还应该有文段的各个方面内容的整体把握。



4.概括提炼能力(含撷取信息能力):即对文章、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如对文章、文段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的概括等等。



5.阐释解说能力: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进行解说,进行解释,进行下定义、等等。如对文章的含义、对文段的含义、对文句的含义进行说明,对答题和理由进行说明等等。



6.语言品味能力: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



7.手法欣赏能力: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含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如线索;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悬念释念以及文章美点赏析;又如语言赏析、手法理解、自由赏析,体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欣赏文章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等。



8.感受评价能力: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如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从文中内容出发展开联想或表述感受;如探究文章难点;如结合文中内容提出看法与建议;如就文中内容展开想象;如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自由欣赏、发表见解等。



三、探索命题思路,以课内文章的“多方解读”促动中考试题的“解答”   



从中考试题来看,命题从字→词→句→段→篇以及文章主旨方面来考查。



命题的规律基本上是:



解释词句含意→筛选、组合信息→挖掘材料、思维加工整合→联系实际感受体会。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理解某些段落的内容与作用;理解与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那么如何才能从容面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应该先从教会学生如何解读现代文入手,以此来提高解题效率和正确率。



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决不能好高骛远脱离课本,因为教材本身就是优秀的知识范例,只有象理科学习那样研究好例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熟练应对中考的课外阅读。因此我们主要以课内各类典型文章为例探讨文章的解读问题。



(一)分析选文的思想内容



1.分析人物形象



对侧重写人的选文,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分析人物的肖像、言语、行动、心理;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



例如阅读课文《最后一课》,我们从韩麦尔先生奇怪的服饰、反常的行为、“顿挫”的声调和严谨的讲述、认真的教态,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热爱祖国,在国家即将沦陷时即使极度悲伤也要完成自己伟大而又神圣爱国壮举的可敬之人。还有小弗朗士的转变、镇子里的人的表现、草地上正在操练的普鲁士士兵,将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就不难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2.分析事件或故事情节



对侧重叙事的选文,也从四个方面把握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分析场面、细节,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感情。



例如阅读《范进中举》,分析中举前、中举时和中举后范进的表现,就可以看到范进的狼狈丑陋的嘴脸,及其周围的众生相,不仅产生可悲可怜的慨叹,本课的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3.分析文章的景、物描写的思想意义。



对侧重写景、状物的选文和其他选文中绘景状物的内容,可以从分析景、物的特征,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景、物与人的关系,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四个方面把握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例如《春》描写的四幅春光图,分别表现了江南之春草嫩、花盛、风柔、雨润的特点,精读四幅春光图,谁都能感觉到那字里行间饱含的赞美之情。而作者早就已经把自己融合到这春光图中去了,更何况在这四幅“春光图”之后,作者紧接着又画了一张“闹春图”呢?即使这样,作者心中的情也仍然是含蓄的,以草于他最终还是按捺不们一,终于拨洒了出来:在篇末用三个自然段集中地对春天的生气、春天的娇媚和春天的力量进行了赞美,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全盘托出。



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是包括在环境描写之中的。阅读这一类文学作品,深人分析它的环境描写,对于分析、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读短篇小说《白色鸟》,如果看不到作品开篇对毒辣的太阳、苍凉空旷的河滩、晴朗寂寞的天空、及结尾锣声的等的环境描写,就很难了解文化大革命的残酷及这种残酷下的美好。



(二)分析选文的结构



选文的结构一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线索,记叙的顺序和层次,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



1.分析作者的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分析结构就是分析文章的布局谋篇,目的是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路、记叙的顺序、文字的段落层次是一个问题的多种表现形式,思路存在于作者构思时的头脑中,顺序隐伏在文章内部,段落层次则把这些内在的因素通过外在形式呈现出来可见分析记叙文的结构,最要紧的还是理清作者的思路。



思路是“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重要的是要注意场面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情节的起伏等这些反映着作者思想发展和变化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是作者思维阶段性、层次性的表现,是思维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或者从一个层次跃迁到另一个层次的过渡性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的联系就显示出了一定的顺序,而这些曲折的变化之处往往就是段落、层次划分的关节点。例如读《麦琪的礼物》一文,我们不难梳理出以下情节:一对小夫妻各自绞尽脑汁暗暗地为自己的爱人买了圣诞礼物(其中杰姆给妻子德拉买礼物的情节隐伏在德拉买礼物的情节之中)—互赠礼物时才发现珍贵的礼物恰恰都因为各自为对方作出的牺牲而成了没用的东西。这些情节非常清晰地呈现出了作者的思路和写作顺序:故事顺着以互赠礼物的夸张铺叙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来赞美纯洁至诚的爱情的思路按顺叙写成,而所理出的开端和发展、高潮和结局两段情节显然密不可分,这就将作品自然地切分成了两个部分。



2.分析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之一。阅读文章要设法找出的线索,才好顺着它弄清各段落层次,直到全篇的思想内容。线索有多种形式:以作者思想感情或感情变化为线索,例如《麦琪的礼物》、以文章的中心内容为线索,例如《故乡》明暗双线并行。



分析行文线索,有利于抓住散文的中心,把握它的思想内容,还能同时分析出散文的写法特点,促进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那些以线索作为标题的散文,还可将线索与标题一起研究,由此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其抒情和议论的文字,从而帮助我们既快又准确地分析、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除了以上所谈的之外,结构分析中还有过渡和衔接,伏笔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方面,这里不再展开讨论了。



(三)领悟选文的语言



文章的语言常常有摄人心魄的表现力,它的突出特点是叙述和描写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表达思想的间接性和含蓄性。培养对文章语言的领悟能力应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联系全文,结合语境,透过字面,深层领会。有些词语,看似平常,却有很强的表现力,要能从深层去体味、揣摩、理解、分析其含义。在课文《故乡》中,有这样一段话:“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极具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将杨二嫂的势力、尖刻、泼悍、充满市侩恶性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2.感受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语义和感情。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才具有最本质、最实在的意义,才能表达出真切的感情。例如《背影》中“颇踌躇了一会儿”这一句,为什么踌躇?为什么要亲自送行?联系祸不单行的日子,联系父亲的难处,叙述中所蕴含的老父对爱子的细致人微的关怀、体贴和深厚感情,我们就不难体会了。



3.体会抒情性和议论性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主要起画龙点睛、揭示意义的作用。抓住这类语句,能促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社戏》最后的议论:“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表达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探究、评价、鉴赏的能力训练



分析、探究、评价、鉴赏写作方法的能力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方面,一般包括三项内容:辨识所用的写作方法,探究文章所显示的特点,评价、鉴赏所用写法的作用。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表达方式的运用人手,分析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来的基本特点。评价记叙、描写是否具体、细腻,是否浓淡适宜、恰到好处,品味抒情的浓郁纯真,感受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的深刻性。



(2)从材料和主题的关系人手,分析、挖掘选材立意的显著特点,看作品是否选材精当、角度新颖、立意深远、构思巧妙。例如《绝品》表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爱国的重大主题,却选择了“一幅国画”这一事物,表现了常先生等人忘我的革命精神,真可谓构思巧妙、角度新颖、立意深远。



(3)从情节过程及其段落层次的分析入手,分析结构谋篇上的显著特点。其中,一般就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就条理和详略方面看作品是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布局合理。例如《故乡》从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方面组织全文内容,行文井然有序、中心突出、严丝合缝,是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典范。



②就过渡和衔接方面看是否过渡自然、衔接紧密、转承圆合、结构严谨。



③就伏笔和悬念方面看是否打下伏笔、作必要铺垫、设置悬念、引人人胜。



④就呼应方面看是否前呼后应、一线贯穿、相互勾连、浑然一体。



(4)从文章的特殊效果人手,分析特殊表达技巧运用的特点。分析是否使用了衬托、对比、渲染、象征等手法,看烘托、渲染是否必要,主题、中心是否突出,对比是否强烈,形象是否鲜明。



(5)从文章的文字表达入手,分析语言运用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的或流畅、或生动、或形象、或优美、或朴实、或新颖、或隽永、或深刻的特点,看是否文笔流畅、用语精当、色彩鲜明、搭配合理。



(6)从积极修辞句的语意人手,分析辞格运用的特点。看修辞格的运用是否必要、恰当、准确,是否增强了表达效果。



非常庆幸近年来的中考有很多规律可循,而教材的编排又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利用的契机,所以我相信与我并肩战斗的同仁们一定会有的放矢,以“本”为本,多方引导迎来春色满园时。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