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3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5: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 课 心 得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于波

通过听 王颖老师《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教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王颖老师在课上设计的情境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图片、动手操作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王颖老师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具有启发性。这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非常乐意参与数学教学当中,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5:42 | 只看该作者
听课、评课记录

2011420日我中心校开展了一年级数学课堂观摩及研讨活动,以下是李美妙老师上的镇级公开课。
授课地点:重兴中心小学一(2)班教室
授课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1页例1)。
教学过程:
一、摘苹果活动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黑板出示苹果树)



师:算对了,把苹果摘下来。
   二、交流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看情境图提问题。
1  出示主题图。(第61页例1情境图)
2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出示两个数学问题: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4、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5、揭示课题。(师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二)、合作反馈,探索算法。
1、学生动手摆小棒,一边摆一边说摆法。
2、与同桌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算法。
35+3=
35+30=
4、讨论交流:以上两个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个比较方便?
(三)、获取新知,突破难点。
1、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再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小结并出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出示实物。(53只纸鹤,分成3320两部分。)问: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
四、做“蝴蝶采花”游戏,寓教于乐。
1、学生读蝴蝶上面的算式。
2、请学生扮演蝴蝶,找朋友。


3、指名学生说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全班一起说。
4、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问题?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点评:
值得学习的地方:
1、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李教师先是摘苹果活动导入——从情境图上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操作和讨论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明白算理——应用算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值得借鉴。
2、数形结合的教、学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3捆,再摆5根,再摆3根)——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3、“实效”、“有趣”的练习设计。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要想不断地吸引学生,教师就要在练习的设计上不断出新。本课中,在复习导入阶段,教师设计了“摘苹果活动”练习。把算式写在苹果上,让学生算对了就把苹果摘下来,很好地复习了前面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准备了53只纸鹤分给33名男同学和20名女同学,问: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练习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设计了“蝴蝶采花”游戏,寓教于乐。教师请学生扮演蝴蝶找朋友,然后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整堂课练习设计合理,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值得探讨的地方:如何避免提问过难,怎样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在学习了35+3=和35+30=后,教师问: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鸦雀无声)我认为此处教师提问过难,应该给学生搭梯子,如问:
第一个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个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相信搭了梯子之后,学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李老师的这节课是我镇开展“计算教学课题研究”的展示课,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使我镇广大教师都有很大收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5:59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听课反思



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李老师这节课进行反思:

1.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在这节课中,李老师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到发新书的学习活动中来,再加上教师亲切而又自然的语言立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很快开始了思考、表达、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另外,摘果子情境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习,还使学生觉得乐学,愿学。

2.注重资源的开发。各种资源的开发是支持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教师运用了挂图、小棒、卡片、水果图片等资源,每种资源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用小棒帮助计算。



3.建构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了一种相互平等、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节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找到了计算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课标》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理念。

总之,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更注重学生学习资源,孩子们也有好的发言和习惯,应该是离不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习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6:13 | 只看该作者
听课心得体会

     在上周五,教办组织全镇数学老师参加佛山禅城区石湾镇第一小学学习交流活动。石湾镇第一小学两位数学老师给我们展示了课堂的精彩,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听了一年级陈老师上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个人听课的一些收获。

     第一,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从整节课的设计,陈老师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在整节课的过程中,陈老师做到: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如一开始上课,老师设计了一家三口去摘果子,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一家三口摘了多少果子,而是说:爸爸摘了3个十5个一,妈妈摘了3个十,大头儿子摘了3个一。通过这个情景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如学习35+3=38  35+30=65时让学生思考、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可以有下面的方法①数数②数的组成③摆小棒等。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陈老师还让学生多说,边说边悟解。3、设计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陈老师在设计练习上,讲究练习形式,突出难点,讲究实效。在这节课,陈老师除了做好书本练习外,还设计多种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听完这节课我学会了组织课堂的语言艺术,老师的语言对于提高整个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如陈老师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口令,既丰富课堂特色,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师说:小鱼小鱼,生说:向上游。师说:123,生说:321。师说:老师老师,谁来当?生说:我来当我来当…..这些体现了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有素,挥洒自如。

    总之,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从中领略到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深厚是教学功底。我感到自己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继续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6:43 | 只看该作者
评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今天,我听了黄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打好基础。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日后提高对多位数计算的速度与能力。黄老师设计的这节课,能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黄老师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数数法、摆小棒法、数的组成法等。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并要求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方便,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总结。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练习设计较好,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特别是符合了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又应用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当然,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让学生探讨了计算方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要多让同学说,甚至每一个人都要说,在小组里互相说等,同时让学生在交流反馈中让学生感悟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实际跟原来所学的十几加几不进位,整十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几乎是一样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的语言还有待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6:57 | 只看该作者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



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除了让学生学会表达,更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这节课中,罗老师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要认真仔细地听讲,能紧紧抓住学生认真仔细听讲这一细节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罗老师的基础上转述、概括别人的发言,并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认真倾听。这方面罗老师做得非常好,在这节课中,我得到两点启示。

一、加强倾听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听。良好的习惯是人成材的基石,使人终身受益,相对于倾听能力来讲,倾听习惯的培养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会倾听”的训练。引导学生做到“专心、细心、虚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专心,能从别人的谈话中收集有关信息,如在每一个学生讲解全班的同学都有认真听讲。另外,在听取别人发言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并对别人不完整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整理。只有把别人的发言听清楚、听懂,才能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如:在小组交流的过程,每个同学都做到认真,倾听组员的口算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还要引导学生善听,倡导学生多思。“讲、听、思”并重,互相促进。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只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需要的是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思维的灵。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爱听。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会倾听,我们教师一定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和活力的生命个体,只有尊重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很好地沟通。不然的话,课堂交流就成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知道别人说了些什么混乱局面。如:在学生说出各自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没有重复太多出现雷同的解法。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耐心仔细地倾听学生的发言。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内心世界的响应。倾听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而是行动者和创造者。老师在倾听中感悟学生的回答,并在倾听中丰富了自己的教育体验。老师是否善于倾听,决定着课堂是否能成为具有活力的师生对话阵地。老师积极倾听的意图,不在于证实某种立场或想法的正确性,而是要将学生不同的观点联系起来,积极地与学生的想法共舞,让学生从自己的经验里悟得丰富的知识内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7:29 | 只看该作者
评吕爱琴《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张春芳
如果对这节课说点什么,我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很值得我学习。整体而言,可以用“新、准、稳”三个字来概括。现具体说说我的个人感受:
“新”主要体现在作课教师的语言和理念。作课教师的语言清新自然,和蔼流畅,很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中;作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无论是情景的设计、重点问题的探究,还是方法规律的寻求,无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
“准”主要是目标定位准确,从知识技能目标到过程与方法、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非常准确到位,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稳”主要是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环环相扣又不露痕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1 16: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