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5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PPT课件下载地址:
http://www.lspjy.com/forum-6-1.html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猴王出世》导学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揭题,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谈谈你对人物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交流自学情况。
三、了解石猴的由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交流。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理解“盖自”(自从)、“即久”(已久)、遂(于是)
◇提示:这一句交代顽石生成的环境。
(2)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朗读并感受作者运用了排比句,语言简练,初步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提示: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勇敢。写出了石猴出世后自由自在的生活,为后文石猴敢于进洞埋下了伏笔。
四、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原因
1.自由读读2~4自然段,画出并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相关句子。
2.交流。
(1)“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5
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1)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2)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5
27、猴王出世
出世神奇 勇敢
仙石迸裂—— 自由快乐 无私 ——寻源称王
身手不凡 聪明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6
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著,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
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
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
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6
小语第十册《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文言痕迹很重,学生不易理解,这就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不仅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学实际,还使用了自己加工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备课时,我特意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的前一部分,用软件工具剪辑下来,作为课件之一,想通过这些来帮助孩子们学习。
上课伊始,我就在大屏幕上播放有关猴王出世的卡通画,同时简单地介绍猴王出世的故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接着就让他们初读课文,以求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
按教学设计(教案)的步骤,在初读课文后,我就把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初问世》的剪辑播放给学生看。而这个剪辑的内容,恰好与课文《猴王出世》的内容大致相同。这一下不得了,影片中那猴王的生动形象、十分有趣的故事情节,可真使孩子们看得兴致勃勃的,你瞧,有的哈哈大笑的,有手舞足蹈的,有拍掌叫好的,有交头接耳的、也有睁大眼睛注视屏幕的……他们多开心呀!
看完后,我趁势让学生们读课文,由于还沉浸在影片的内容中,这回他们读课文读得可真带劲,有相当多的学生边读还边模仿影片课件里看到的一些动作、姿势,以及听到的猴子们的声音,还有的出位去,邀约小伙伴一起读。在老师因势利导的指导下,他们大多能读出美猴王的语气,读出美猴王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特点,读出猴子们找到了“水帘洞”这个“安身之处”的欣喜若狂和顽劣的猴性,还读出了一定的节奏感,感受到了祖国文化之灿烂,语言之丰富优美。
后来,我就干脆抛开教案设计,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起来。
一阵热闹之后,我和他们一起欣赏文中的对偶句,如:“四面更无树木遮阳,左右倒有芝兰相衬”、“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朝游峰洞之中。”。还教他们积累四字词,如:“瞑目蹲身”、“天造地设”、“抓耳挠腮”等等。而后,又组织大家讨论、质疑,畅所欲言地解决心中的困惑、疑难。
最后,我顺势作出课外阅读原著的要求,因为我清楚这些孩子,虽然他们大多从电视等媒体上看过《西游记》,但真正读过原著的却是极少极少,那么,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的书的兴趣,正是时候,这是本课的目的之一,也是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今天这课,上得实在是痛快!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新世纪时代精神。
我觉得,学习本是学习者自己的事,一切应由他来做主,而老师只是引路人,是导游、导演、导播……。
从这,我又悟出:
1、用课件辅助教学,很有必要,决然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玩花架子。这是实用的、实在的,是让孩子们受益的。
2、课件不一定是要使用 flash等软件工具来做,也从未见有过什么规定或是约定俗成,说是只有用 flash等动画软件工具做的才叫课件。
3、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甚至有些看起来不一定是教学资源,但也要千方百计利用来制成课件。
4、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猴王出世》的课,是用电视剧的片段资料做课件效果好,还是用 flash做的动画课件效果好呢?我想,在实际之中这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6
【教学背景】
《猴王出世》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课文叙述了石猴成为猴王的一段经历。
上这课的前一个星期,我就认真钻研了教材,备好了课,准备按部就班地进行。直到教这篇课文的前两天,我突发奇想:《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如若按老套路去上,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既然文章的内容学生很熟悉,何不让他们通过充分地阅读、预习后,自己来当小老师呢?放学时,我把我的想法跟学生一说,他们反响很强烈,回去后很认真地阅读了课文,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还象摸象样地备了课呢!
翻看孩子们的“备课”,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发现他们并不是像平时预习时那样应付式地摘抄了几个词语、句子,抄一下背景资料,而是深入到文章中去了,不仅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抓住了重点的词、句,还考虑、设计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请大家找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并模仿其中的几个做做;从文中可以看出猴王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喜欢猴王吗?在你心目中猴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我找来几个“备课”特别认真的孩子,分别指点了一下,并邀请他们几个当“小老师”,他们欣然接受了任务。
【案例描述】
正式上课了,孩子们人人争先恐后,一个个把手举得老高,生怕老师看不到他在举手。他们都渴求走上讲台,过一把做小老师的瘾。
我点到了手举得最高的杨中宇同学,他欣喜若狂,拿着课本、“备课”,迈着健步跨上讲台。从介绍作者到讲解《西游记》,从孙悟空的来历到水帘洞,他口若悬河地大讲了一通。这时,台下又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我叫了几个学生,让他们说说。
这个说:“他讲得太快啦!”
那个讲:“他只顾自己讲,没有叫同学回答问题。”
“他没有启发同学思考。”
“他没有让我们自主学习。”
……
我听着学生的发言,心里在想:他们评得多么中肯啊,活像一个个小老师。
之后,我叫上了我们班鼎鼎有名的“诸葛亮”唐汨沙同学。她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拿出一个光碟,开始播放《西游记》第一集《猴王出世》。学生们看看录像,学习的兴趣来了。他们有的哈哈大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拍手叫绝……这时小老师发话了。
小老师:“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快速地读读课文。”
学生:纷纷下座位找自己的好伙伴读课文。
小老师:“请说说孙悟空出世的过程。”
……
小老师:“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
小老师:“谈谈你对孙悟空的印象。”
……
小老师:“请给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拟小标题。”“把你喜欢的好词语、好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课的最后,小老师布置了一个学生都会做、又都喜欢做的作业:自编《西游记》中的小故事。
【评价反思】
这一堂课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就这样轻松、愉快地结束了。这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小老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学习过程,每一步都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都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上学生们兴致极高,一改过去那种沉默寡言的局面,发言很踊跃,笑声、掌声不断,比我预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相信,这节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孩子们的学习收获也是很大的。
这个案例,让我尝到了“舍得放手”的甜头,让我看到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们的真正风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到:“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老师呢,也“应转变观念,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这节课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就在于老师对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而这种打破常规的处理方式,不是凭空而来的,这个突发奇想也是建立在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无定法。如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合理的教学策略,那么,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6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⑴ 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 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⑴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⑵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⑴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⑵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3-27 13:26
课文原文
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2]。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suì)有灵通[3]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进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g)鹿为友,猕(mí)猿(yuán)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wán)耍。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4]去耶(yé)!”喊一声,都拖男挈(qiè)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míng)目[5]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qiào)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6]。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jié)[7]。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juān)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8]!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9]的家当[10]。”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náo)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11]。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12]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围圆:指仙石的周长,即围一圈的长度。
[3]灵通:指仙石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4]耍子:玩。
[5]瞑目:闭上眼睛。
[6]所在:地方。
[7]石碣:石碑。
[8]造化:福气;运气。
[9]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10]家当:家产。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12]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