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邓凌华《找次品》一课有感。
1.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这节课中。邓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探索、尽量地显现他们的不同称法,最后通过对比发现结论。如首先安排了从2~8个零件中找次品,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学。要求学生说出各种找次品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其次安排了9个零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如分几份最好?每份几个最好?引导学生发现把零件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进一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2.重视“数学化”。
《找次品》如在5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比正品轻一些),至少几次可将次品找出来?如果用文字表达意思太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在教学中邓老师想出用对比方法来归纳,解题时只要求用利用式子表达,上课注重让学生根据式子讲述意思,这个单元所有学生都学得轻松自如。如5(2,2,1)表示天平两边各称2个,出现两种可能性,至少称2次。
5(2,2,1) → 平 剩 1
→ 不平 轻 2 (1,1) 轻 1 (至少2次)
二、听陈朝阳课有感:
教师要正确的把握编者的意图,要很好的发挥主导作用。在《找次品》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比较大的数来研究,无疑是人为地增加了难度。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采用研究数学的方法,先把较大数化成小的数来研究,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探索大数的找次品方法,而不是老师去追求数字越大的问题。教材中《数学广角》的内容是向学生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老师也不要去计较如何找大数中的次品。因为学生出了课堂是不会记忆这些结果,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他还是可以找出任何数的次品,剩下来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青少年宫小学:龙燕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