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听课心得评课反思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28
标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听课心得评课反思记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听课心得
前些天,我有幸聆听了杜勇稚老师的一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不禁使我想起了叶圣陶曾经说过的话: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了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这段话叶老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为此我们应明确如何把握略读课文,我认为:
1、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2、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放开,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3、略读教学作用应该多重:
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29
教师评课----四年级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班级:石桥实验小学四年级三班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2、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学生提前搜集有关于黄河的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视频《黄河是怎样变坏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扣题质疑。
1、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2、 (出示课件)简介黄河,观看黄河图片。
3、 学生谈观后感,导入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二、 以读为导,揭示主题。
(一) 检查学生的小组自学情况。
1、 生词部分。(出示课件,认读、理解解词。)
2、 由“摇篮”一词引申到句子“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问引导出段落“说来有趣,……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语:时至今日,这条曾给予中华民族希望与生命的河流却变成了一条令人生畏的祸河,原因何在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答案吧!
(二) 确定目标,集中突破。
1、 如何有效的学习这篇自读课文?(征集学生的意见。)
2、 根据课前提示,师生共同制定需要突破的问题。(课件)
3、 明确学习要求:A、通过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可在书上勾画并写出体会。B、小组交流问题的答案与体会。
4、 交流。
A、 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汇报,课件“黄河是含沙量最大的河……,造成可怕的大水灾。”指导朗读,明确举数字说明方法的好处,理解“地上河——悬河”的意思,知道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B、 引起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汇报总结: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学生就黄河污染情况谈感受。)
C、 如何治理黄河?(交流办法,课件汇总)
5、 观看影片《黄河是怎样变坏的》,学生看完后谈课文给予自己的启示。
三、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 写一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课件)
2、 一分钟演讲:结合当地的污染情况,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可出示关键词)
四、作业:为治理自己身边的污染状况,写一份倡议书。
教后感:《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节课是以环保为主题的内容,课前,基于孩子们对黄河的有关情况还不是太了解的原因,我就提前几天布置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孩子们很聪明,他们选择了最为快捷、全面的的网络资源。在微机课上他们查到了大量的有关黄河的知识,不仅做了笔记,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网站资源。我课上所用的课件中就借用了很多。另外,在自习课上,我安排了各小组的组长带领大家自学课文,生词方面由他们自己解决。因为课前孩子们准备的比较充分,因此,在课堂上大家发言积极,表现的非常自信,这也是我在课堂听讲方面对他们所最为期望和推崇的。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是太难,我就想在这堂课中给孩子们展示更多的拓展知识,通过各个环节,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意思,又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有了各类直观的材料展示在他们面前,即使不太爱讲话的孩子也可以不费劲的说上几句了。当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情绪没有调动起来,还没有将自己充分的融入到情境中来,而我还是有意无意的将更多的机会给了表现积极主动的孩子,忽略了他们。将课堂充分给孩子们,让他们尽情的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会在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3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拓展和延伸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
广阔的空间是学习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冲破课堂教学
的格局,拓展教学时空作为着力点进行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探索、联想、创
新的机会,为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于课余。
严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也注重了拓展和延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从题目入手能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
一种阅读的期待。课上,严老师在揭示课题之后便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这个班
的同学思维较为活跃,一读完课题便提出了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
“黄河后来怎么样了?”“黄河为什么发生变化?”“黄河变化后,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的提
出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为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石,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
此外,这节课上还有两个地方恰当、适时地进行拓展延伸。在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了黄河的过去和
现在之后,便利用多媒体出示黄河原先温柔美丽的图片以及黄河后来决口、水土流失、受污染的一些图
片,然后让学生自由抒发看图后的感想,让学生意识到保护黄河,改变黄河是刻不容缓的事情。紧接着
让学生说关于环保标语。这个环节的拓展不但调动学生之前对环保标语的积累,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
作环保标语的机会。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以及责任感。但是从今天的课来看,老师在这两个环节
中并未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未能让想说的同学畅所欲言。
随文练笔也是一种较好的拓展形式,如果时机恰当,就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正如严老师今天课上说的那样:黄河原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骄傲,可现在却变成了
让老百姓叫苦不迭的祸河。更何况这一变化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任何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会有感而
发。今天老师把握了这次机会,给学生布置了读?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有感。但我认为只给学生布置了作
业,未必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在布置作业后,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说说自己的感想。我想在那热烈
的课堂气氛中,所有的同学都会跃跃欲试,有感而发。这样对学生课后写读后感会有更大的帮助。也能
使拓展延伸收到实效。
作者:
东方123
时间:
2012-3-22 10:30
值得借鉴、学习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3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评课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说明文体裁的独立阅读课文,也是中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从叙写的内容上看,文字浅显,易懂,但是黄河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从没有亲眼看见过黄河那雄伟的气势,也从没有亲耳听到过那波涛澎湃的浪涛声,只有从电视或课本中了解一点点有关黄河的史料。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学生愿学、乐学的素材,而且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唤起他们保护大自然、保护母亲河的爱心。
听了严老师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整节课,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流程,严老师富有文采和娓娓道来的教学语言,及时细致的引导点拨,即时到位的评价激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表现如下:
一、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严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黄河边,调动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中,严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课初,严老师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看看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帮助。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两个问题: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运用学法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严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严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摒弃另外传统的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1、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课中的一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悬河。本人认为可以做一个悬河的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悬河。
2、这节课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应重视指导读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3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例评析
富民县教育局教研室 叶邦强
前段时间,教研室到大营中心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调研,调研中,听了大营小学郑青老师一节五年级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选读课文是高段(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新增加的一类课文。老师们对选读课文的教学一般都处理得不够好,因此,特别用心地听了这节课,并写成了这篇课例评析。
一、课例摘要及间评:
(一)导入
让学生齐唱《大中国》(只唱了一部分)导入本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本课学习要求(小黑板),一是“黄河原来是什么样子?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的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齐读学习要求(共提出两点要求,含课后问题之一,课后的另一个问题没列入)。
点评:
1.导入贴切,比较巧妙。
2.确定“学习要求”一定要关注课后的问题。本课之后有一个问题“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没包括进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
老师要求读后围绕“学习要求”的两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自动按前后桌构成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学生停止讨论了,老师说:都讨论好了就转过身来,交流讨论情况。
点评:
1.要求学生自由读是对的,不宜齐读。
2.讨论有明确的要求(两点“学习要求”),有利于开展讨论。
3.学生讨论时比较认真,不扯其他事情,说明老师平时训练得好。
4.学生停止讨论了,老师再叫转过身来,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不像有的老师,所谓讨论,其实只是一个形式,学生的讨论还在进行中,就被老师强行终止了。
(三)汇报交流
学生好几个组起来汇报交流。老师问:黄河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她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然后叫学生用课文中“叫苦不迭”“数管齐下”“不折不扣”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点评:
1.此环节中,教师的提问(黄河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她还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吗?)不妥。应该引导学生对“摇篮”一词进行理解。可以问学生:见过“摇篮”没有?知道“摇篮”是什么吗?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不管“黄河”变成怎么样,她都是咱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点是确定的!老师引导学生弄清了黄河的变化后,可以接着说:黄河变成这样,人们非常痛心,科学家想到了治理黄河的办法……。自然过渡到“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
2.注意了词语教学,但不够具体。
(四)课文扩展
让学生根据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通过讨论,提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方案。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汇报时,发言的学生基本都说“我们组的看法是……”)。学生反馈的面比较大,好些小组都轮到了。
点评:
1.学生起来发言几乎都是“我们组的看法是……”,而不是“我的看法是……”;学生反馈的面比较大。说明老师平时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训练是比较到位的。
2.有扩展,但扩展设计不好。就黄河说黄河,不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为什么不把富民县的“母亲河”——螳螂川融进去呢?
二、总体评价及几点建议
(一)本节课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用一课时完成本篇课文教学,是妥当的。
2.设计“学习要求”注意了课后的问题,是可喜的。
3.课堂中注意了词语教学,是值得褒赞的。
4.比较成功的组织了小组学习,是应该肯定的。
(二)对本节课的几点建议:
1.关于词语教学
在“间评”时已说到“注意了词语教学,但不够具体”。现就本课教学中涉及到的“不折不扣”和“数管齐下”两个词语的教学说说看法。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折不扣”?如果老师说:把两个“不”字去掉,这个词变成了什么?(折扣)知道“折扣”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说:老师布置了10道题,有的同学贪玩,只做了6道题,这就叫打了——折扣。再用“不折不扣”口头造句。这样去教或许要好一些。
凡是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的词语,都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比如“数管齐下”一词,叫学生说词义,学生说:“‘数管齐下’,就是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对不对?对。真正理解没有?没有。学生是照着参考书说的,是“词典意义”。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理解:“管”指什么?(办法、方法)“数管”指什么?(多种办法、多种方法)这个词语在课文中是用在什么地方?(写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时)科学家治理黄河的方案中具体想到些什么办法?(学生读书归纳表述)看看,科学家治理黄河时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要同时采用这些办法(数管)去治理黄河,这就叫“数管齐下”。然后可以再叫学生用这个词口头造句。这就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去进行词语教学。
2.关于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一般有以下要求:
①讨论的问题要明确且难度适中;讨论的问题不宜多,如果有两个以上的问题,最好安排分别讨论,即让一部分学生(几个学习小组)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为好。
②要让学生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③做好小组成员的分工,比如谁是召集人,谁是管理员(时间管理、注意力管理、内容管理),谁是汇报员,很多时候需要明确,而且这些角色应该轮流担任,让学生都得到不同的锻炼。
④汇报员交流时,一定要说“对这个问题,我们组的看法是……”;如果意见不能完全统一,可以说“我们组多数同学的看法是……,还有的同学认为……”。
⑤讨论一定要围绕规定的问题进行,这是学习习惯问题,也是学习效率的问题。
如果老师坚持按上述要求去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小组学习,久而久之,一定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享受的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3.关于“选读课文”教学
“选读课文”的教学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学习要求”的设计。一般而言,选读课文后面的问题应该是设计“学习要求”的主干问题。
二是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扩展延伸。本课讲的是黄河的变化,黄河因为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河水含沙量特别高,最终形成“地上河”,以至多次决口、改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这是中国绝大多数河流共同的遭遇。咱们的“螳螂川”不也一样吗?而且螳螂川还有极为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不是对学生进行保护自然环境教育的绝好内容吗?本文教学的扩展延伸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着眼。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扩展延伸,那就是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也就是“用教材教”的一个方面。
三是“选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有语文味。“选读课文”是统编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老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老教材”9-12册语文课本中共有三类课文,第一类是精读课文,第二类是略读课文,第三类是选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是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去学习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是阅读教学在阅读面上的扩展,通过选读课文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但选读课文的教学毕竟也是语文教学,因此,教学中一定要有语文味自不待言。选读课文的语文味体现在哪里?首先还是读书,起码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到位。通过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和所蕴涵的作者情感。其次是在“读”中相机进行相应的语文训练〔如听写、词语教学、口头造句(重点词语、重要句式、关联词语等)、口语表达训练、写片断〕。要不然,跟文科类的其他课程(如社会课、思品课等)就没有区别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2 10:31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概括出各自然段的段意。
(学生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并全班交流。)
师:你采用了哪些方法概括段意?
生:我采用了归纳法概括段意。
生:在概括第六自然段的段意时,我采用了找本段中心句的方法。
生:我读课题时,产生了许多疑问,如:黄河变化前是什么样子?变化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我们应该怎样拯救黄河呢?然后,我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并在相应的段落找到了答案,由此概括出了各段的段意。
师: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你的方法真好!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的是哪些自然段?
生:课文重点写了3、5、6、7自然段。
师:这篇课文就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把这几个自然段的段意连成一段通顺的话,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给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黄河变化前的样子……
师:(打断学生的话)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1、黄河变化前的样子;2、黄河……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好不要用条款式,它应该是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再来试试。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黄河变化前的样子。
师:接着——
生:接着写了黄河变化后的样子,再写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了黄河的治理方案。
师:真能干!我认为把前两句合成一句,更简练些,你认为呢?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黄河变化前、后的样子,以及变化的原因,最后写了怎样治理黄河。
师:这样的概括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明了。现在请同学们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生:先读课文,把各自然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将主要段落的意思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这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当然另外还有很多方法,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看看本课还有其它方法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老师,我发现课文的3、5、6自然段都是围绕第2自然段的问题来写的。所以,我还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原因以及治理黄河的方案。
师:你真是个读书肯动脑筋的孩子!抓住课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自然段,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好方法。
【评析】
本堂课的教学返璞归真,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一、简简单单
课堂上没有繁琐的目标,庞杂的内容,零碎的讲解,新奇的形式,热闹的活动,有的只是简明的目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的讲述、点拨、激励。
二、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的读,实实在在的说。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有要求,有点拨,有引导,有激励,有示范……让学生用通顺流畅、规范的语言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无不耐心细致。
简简单单 实实在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评析 来自费尔教育。
作者:
东方123
时间:
2012-3-22 10:31
网站工作室 发表于 2012-3-22 10:29
教师评课----四年级语文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
过程全面、过程严谨,不错。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