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听课感想评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3
标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卖木雕的少年》听课感想评课稿
{ 听课反思 }
本节课是我第一次听徐老师的课,执教的又是我所任教英语的班级,所以听课过程中我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是学生的“学”。我们都了解,该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所以要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是有点困难的。因此,在这节课堂上,老师抛出的一些问题,回应寥寥无几。这时我就想,得不到孩子回应的问题有意义吗?尤其是对于程度低的孩子,这样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目的何在?所以我认为课堂上问题的恰当表述和适时抛出很关键。例如,在这节课导入部分,老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小手像雨后的春笋一般纷纷举起。我想虽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很令人骄傲的事情,因为他会回答老师的问题,能够举手。此时此刻,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就提高了,也更有自信了。我认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会跟着提高。
再如第二环节,老师范读之后,向学生提问:“听了课文之后,你感觉怎么样?”首先,感觉这个概念过于笼统,小孩子听不懂老师问题的意思,其次,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故事,又不是写景的文章,老师所要问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而且有些时候,感觉是只能感觉不能言表的,尤其是语言积累甚少的小孩子。这时,孩子们沉默了,茫然了。我想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孩子是毫无作用的。与其让他们说出模棱两可的感受,还不如让学生通过读来表达。对于读,即使程度差一点的孩子,把一段话读正确还是会的。
另外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本堂课,学生的课堂纪律很不错,即使他们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都照样端端正正地坐好,并且努力地听着。如果说平常的语文课上他们并不是很认真的,那么今天的课堂正说明,这些孩子非常聪明懂事,知道有听课老师要表现更好。要知道,学生的注意里集中的时间最多也只有25分钟啊!正如许多前辈所说:孩子的潜能是非常大的,可不要小看他们。
根据我平常上英语课的经验,我认为这班孩子其实很纯真,可以通过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至少也可以让他们喜欢上语文课。这里就要提到教师的“教”。例如,“‘买一个吧!’‘夫人,您买一个吧!’练读,读出诚恳的语气”这个环节我认为设计得很好。难度并不大,学生完成起来比较容易,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通过表达诚恳的语气也能理解少年的心情和人物特点;目标能够顺利达成,学生学会了读,带着不同语气和心情读句子,这就是学生得到的发展,也是教学的效果。
最后,我认为教师对学生适用真诚的评价语、赞赏的眼神、鼓励的举动也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例如我英语课常用翘起大拇指、欣喜的神情让学生感受到我的赞许。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3
《卖木雕的少年》听课反思
大胡教学点 朱家俊
为把大胡小学的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语文课内教学水平,5月19日上午,大胡小学举行了校级语文教研课展示活动。三位语文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感触颇深,特别是周老师的《卖木雕的少年》印象最为深刻。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
??从周老师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周老师的独具匠心!
一、注重字词教学的选择
??周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文中生字词很多,特别是四字词语,分类出示词语1、写瀑布的词语;2、写木雕的词语;3、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分别指名领读、自读、齐读。形近字教学,以偏旁意义来区别形近字。
?二、课件的制作与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类出示词语;出示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图片感受瀑布的壮观;非洲民间木雕感受异国风情;小结:“大瀑布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但是因为象墩( ),我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只得放弃购买的念头,因此很( )。”还让学生用文本中的词语说话。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积累了词语。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为什么不要钱?很难理解,周老师并没有纠缠文本,而是出示了中国人民与南非人民修筑铁路、给南非人民看病两副画面,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中非人民的友好关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4
《卖木雕的少年》听课随想
听了赵老师这堂声情并茂的课,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都觉得受益匪浅,我针对自己的教学,认真进行了反思。
赵老师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首先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喻写字指导、读书姿势指导、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培养等,更重要的是赵老师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平日我只顾抓实的,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赵老师有着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不但板书工整,普通话非常标准。而且他能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及时引导。他的课堂语言用得非常巧妙。针对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情况,他及时、恰当的鼓励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这些都让我望尘莫及。再次,赵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明白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组织者,赵老师游刃有余的“导”,让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是最让我受益的地方。
总之,赵老师的这堂课条理清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巧妙,结构严谨。是一堂不可多得的优秀示范课。通过这次听课研讨活动,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风采,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构建高效高质量的课堂,而不懈努力。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4
《卖木雕的少年》听课反思 很久没有听语文课了,现在听,感觉语文课比数学课似乎更加的有趣。课件展示的美丽景色、逼真木雕,课文中精美的语句,都深深感染着学生。似乎数学课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一个搞不好,学生就觉得素然无味。有时学生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课就上得不顺畅。
卢老师的课,对于字词的理解很到位,重视学生词语的积累,虽然才是第一课时,却也是书声朗朗,对于词语的理解,采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一节课下来,我也大概知道了这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5
《卖木雕的少年》听课反思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教学文本,会发现它的教育因素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和取舍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凝聚着教师的学识和智慧。
从叶丹老师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叶老师的独具匠心!
一、字词教学的选择
应该说,叶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分类出示词语1、写瀑布的词语;2、写木雕的词语;3、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分别指名领读、自读、齐读。老师正音。多音字的教学,辨音组词,记录。形近字教学,以偏旁意义来区别形近字。
二、课件的制作与学生的学情紧密结合。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类出示词语;出示莫西奥图尼亚瀑布图片感受瀑布的壮观;非洲民间木雕感受异国风情;小结:大瀑布是( )。这里( ),景色( )。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我一看就( )。等等。
总之,叶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标准,能实适进行鼓励性评价,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5
《卖木雕的少年》同课异构听课随记
钱亮
这次的工作室活动是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全程参与了听课,听课之后在导师评课之前,我直观的感觉同课异构这种模式虽然是很磨人的,但同时也很有“意思”,也许上课老师觉得我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对于听课者来说虽然听的时候有点痛苦,但听的过程中很有感觉,不时在脑海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学会有不同的流程,同一句话由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会有不同的课堂效果。例如在练习用四字词语完成课堂填空时,前两位老师都是按照学生自己填写-全班交流的流程进行的。但到了第三节课,同样全班交流,这时,沈老师发现这个班级中有不少学生把“琳琅满目”与“各式各样”这两个词语的位置颠倒了,于是,沈老师就做了以下的课堂调整,在我看来就是课堂生成。
师:同学们,平时我们买东西,一走进商店时,会觉得商品怎样?
生:感觉商品很多,琳琅满目。
师:对呀,看到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之后才会去仔细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的?所以说在这里应该先填“琳琅满目”,再填“各式各样”。
这一环节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说到三节课我感觉三位老师都是用心良苦的,正像导师所说我们要带着慈悲的心情去看课,因为在看课的同时就是在看自己。这三节课我看到了三位老师苦苦地文本细读,也回味了自己磨课时的酸甜苦辣,就如王崧舟老师说的“评课就是评自己。”导师的评价更让我懂得要带着一双语文的眼睛去看课,这样你才会发现语文教学的单纯,语文教学的魅力。我想在以后的上课、评课中我会学会用一双语文的眼睛去看课。
同课异构的魅力我想就在于很多东西都会不谋而合,例如在教学“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这句话时,三位老师都试图想让通过“捧”、“仔细观赏”、“爱不释手”这些词来体会作者对象敦的喜爱之情。但在“捧”这个词上,三位老师都遇到了“拦路虎”,学生都是启而不发,最终或由老师自己说出或由老师牵强引导,效果都不尽人如意。如果让我来教学这个环节,我也许会做如下尝试:
师:作者喜欢那个小象墩吗?
生(齐):喜欢!
师:哪个句子能说明她喜欢,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谁来说说?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
师:请大家找到“爱不释手”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生找。)
师:一起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师:她喜欢吗?
生:喜欢。
师:岂止是“喜欢“,是非常喜欢!谁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你的声音很响亮,只是你用的力气太大,感觉那只象墩快要被你捏碎了。“捧”和“捏”一样吗?
师:“捧”这个词在这里还能换成什么词语?
生:可以换成端/举/托。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部分,想一想可以换成这些词吗?谁想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字,谁能说说它的结构?看着这个字的结构,你能想到“捧”这个字的含义吗?
生:我想到了是双手把东西奉献出来。
生:我认为是双手托着,很尊敬的拿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也查了字典了,在“奉”的解释中,有献、尊重、恭敬的意思,那再来看这个字,现在,你认为可以换成托、端这些词吗?
生:我认为不可以,因为通过分析这个字的结构,我从“捧”这个字中体会到作者对象墩的喜爱之情。
生:我也认为不可以,因为用“捧”更能让我体会出作者是从心里非常喜欢这个象墩的,都舍不得放下,用托就不准确了,就不是这个意思了。
师:刚才,大家在体会捧这个词时,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读书方法啊?(学生谈略)
师:原来,通过分析字的结构,体会每一部分的意思,就可以更好的体会它的含义,读好这句话。那谁能带着作者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啊?
生读。一起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6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稿
今天听了胡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扎实,朴实的一节课,也是充满活力的一节课。老师情绪饱满,学生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比较多,让原本静止的课堂变成了流动的活水,整节课,课堂大致分为三大块:1、创设情境,导入。2、初读课文,生字词。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三个环节也是环环相扣。
1、创设情境,导入部分。胡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开始播放有关木雕,非洲地图等图片,从视觉上吸引了学生,再介绍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有关非洲的课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整节课的轻松学习做了铺垫。再者,在区分“卖”和“买”这对反义词时,老师拿了10元钱现场做了一个买卖活动,得了10元钱的就是卖,买东西的人是没有10元钱的。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这两个字的记忆肯定非常深刻。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这篇课文有两面,对三年级来说,还算挺长的,生字词很多。胡老师在教学生字词部分也花了很大的功夫,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如自由读,去掉音节读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反复地读。再加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如:教学驮字,学生可能会把大写成犬,老师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猜为什么右边是大?学生说是重的东西,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但是我个人认为,老师在教学生字词时还不够放的开。比如:有一环节,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几个词语,还有解释词语,老师都是手把手的,我想,是不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呢,当然,这可能会费点时间。
整节课,胡老师给我留下最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她对学生的评价。胡老师的评价语非常的丰富,而且都是充满鼓励的。如:最后一排了,抓住机会?评价的也是十分到位。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但是这些都是老师评价的,新课改中提出评价的多元化,除了老师评价外,是否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呢,让学生去评价。
听了这节课,我也有几点疑问:
1、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当碰到生字词多的时候,是否可以把生字词分成两部分来学习?
2、在分段朗读课文时,当学生出错时,老师是否要打断他们?等他们读完之后,由其他同学来做评价会否更好?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6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稿
仙岩二小 李若
中年级处于转折时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否有实效,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杨志微老师的这节《卖木雕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十分全面的,有很多地方的教学设计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禁感动于杨老师的独具匠心!
一、积累语言,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应该说,杨老师这节课的字词教学是非常有特色的,训练也很扎实特别是对于四字词语的教学。在教学中杨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有许多的四字词语,杨老师在教学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比较难的四字词语。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前后词语,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乃至在全篇中的作用。学生感悟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逐步体会到如何正确的运用语言。这样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寻找文本相关材料,进行有效拓展
文本的拓展不能漫无目的,应有效地为课内文本服务。初读课文后,师生交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杨老师实施地出示世界地图和有关非洲的课件,使课外资源成为课内训练的有效素材,所以在拓展时可呈现补充性材料,在与课内文本的补充、对比中使学生升华认识,提升情感。
欣赏木雕样式时,杨老师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爱不释手” 后,结合图片让学生运用句式来介绍其他木雕:椅子、酒壶、果盘、花瓶——这个环节的设计多么巧妙啊!文本理解后发现的语言训练点,拓展训练的内容又与文本紧密结合!
三、联系学生实际和自身体验,进行有效拓展
如对“爱不释手”的理解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你有过对什么东西爱不释手的时候吗?有语言的训练点,又串起了情感的线!
四、利用选择性作业,进行有效拓展
最后的摘星作业设计有层次性,让不同差异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摘星:
☆ 1、我能摘录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比如“游人如织”。
☆ ☆2、我能用上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写一两句话。
☆ ☆☆3、我能用上今天的四字成语写写“我”的遗憾。
总之,杨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尽可能发掘来自学生、教师、社会的各种资源,扩展课程资源的范围,并以教科书为依托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7
评《卖木雕的少年》(光明副校长评课) 我校谭美老师在此次“长文短教”比赛中上的是三年级的课文《卖木雕的少年》。
在设计这课时,谭老师抓住文中“遗憾”这个词展开教学。
1.通过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是围绕一个“木雕”展开的。
2.“我”的“遗憾”是不能带走木雕;少年的“遗憾”是“中国朋友”不能带走木雕。
3.通过少年“送木雕”弥补了“我”的“遗憾”,带去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弥补了少年的“遗憾”。
在教学中谭老师进行了如下设计。
1.在初读后,通过一个文中四字词语的练习,直奔5——9自然段通过对文中两位主人公言行的品读,体会了两人“遗憾”的心情;
2.接着学习课文的10——15自然段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没有“遗憾”后的快乐。
3.学生对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较难理解,谭老师通过背景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在资料中找出:你从资料的哪些内容中知道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体会了之间的含义。
4.最后对少年写几句夸奖的话,再一次升华主题。
此次听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点,“长文短教”该如何教?
一、题眼,文眼、中心句是重中之重。
二、一课一练很关键,既然要“短教”,那么抓住一个训练点深入进行训练尤为重要,如果面面俱到,那就“短”不了。
三、学生的知识铺垫很重要,教师在前期备课时应吃透教材,了解学情,通过相应的背景资料、拓展材料,让学生直奔文章的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障碍,才能“短”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19 10:18
《卖木雕的少年》评课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向晚微风: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刘老师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情感时,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有针对性地赏析,而且扎实有效。刘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能表现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情谊的句子,通过反复研读、品味,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国际友谊”的精神内涵,自然融入到学生的脑中,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燕子:
这节课注重了以“读”为本。对于这样一篇能使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文本,教学中就必须反复地读,充分地读,在诵读中加深内心体验,塑造人物形象,从而达至“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目前,有些语文课堂教学追求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而淡化了语言的有效训练。而刘老师在这节课上却是以“读”贯穿教学始终,并紧扣重点词语引导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赏析第六自然段时,刘老师紧扣“捧者”“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等几个重点词语品味,让学生体会“我”对木雕的喜爱之情。在读中体会了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了词句的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果粒橙程:
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古希腊生物学家、教育家普罗塔弋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搜集了很多课外资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点睛之笔”,疏通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研读课文10~15自然段,理解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情感时,引入了中国援赞的背景介绍,并引导学生体会“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会“沉甸甸”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整堂课,教师“导”得自如,“导”得有力,而学生则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使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天堂。
悠然:
注重了课文的整体把握。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有很强的情感色彩,整体的感知尤为重要。刘老师没有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单纯地去挖掘每句话的含义,而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整体读课文,交流体会、认识,并注重整体回归朗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