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3-7 19:15:27
|
只看该作者
《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心得
刘海雁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听了翁晓引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课,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翁老师的这节课同学们上得轻松,老师也听得轻松,感觉非常流畅自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提问“这节课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到鼓掌欢迎老师,到理解掌面、比较掌面大小,再从理解“面积”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单位”要统一,到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环环紧扣,顺其自然的。尤其在理解“面积概念”时,从初步感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到“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再概括出面积的完整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例到概念,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认知冲突,理解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中,潘老师非常善于创设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需要。
教师让学生摸身边学具的一些面,感觉到面的存在,并且有大小的。这些面的大小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行不行呢?肯定不可以!学生通过认知冲突过程,理解了面积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面积单位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数学。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翁老师问:“能不能用一平方分米的方块去测阶梯教室的面积?”“用刚才两个努力卡的面积可以吗?”等等这些问题,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探索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放手操作,注重表象
这节课中,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表象的形成,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形成表象。在感知面积这部分,翁老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表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小之分,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在面积单位的产生这部分,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想办法证明两张纸片谁的面积大,让学生在操作中意识到需要用一样东西去测量,并且用于测量的物体越大,所用的数量就越小。以及在认识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的过程中,翁老师都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找一找生活中的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等,放手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形成知识的表象。
总之,翁老师在这节课中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学习,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展示机会留给了学生,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