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tianya    时间: 2008-8-20 06:58
标题: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为了体现“做数学”的过程,对于一些稍难一点的内容,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小组交流与合作便是当前常用的一种。教学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组织了如下操作:课前每个学生都准备6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时4个人一组进行操作。首先每四个摆成一排,接着又摆成三排,再用同样的方法摆两层,每操作一次都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是多少?所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完成下面表格。

图形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1)









(2)









(3)









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这样通过指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非常自然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从中学到了操作、观察等方法,为参与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组织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一般地说,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都可以组织相应的小组讨论。
    二是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讨论缘于教学的需要,讨论的次数也应视需要而定。在一节课里,可以是一次、两次甚至于三次。当然,如果不需要讨论的话,即使是一次,那也是多余的。
    三是要确定好讨论的规模。小组讨论的规模可大可小,两三人乃至五六人均可,应视内容而定。在小组讨论前,也可先组织同座(两人)议论,作为“预热”,激发潜在的学习兴趣,再转入小组讨论。
    四是在课堂讨论时要逐渐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1)听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小学生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专心听老师的讲话,而且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发言。其次,要听出别人意见的要点,也就是要培养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听后能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2)说的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其次,在要求学生说话时要让别人听得见,而且条理要清楚,要说完整话;第三,要求说话要简练,要有重点。学生的说话能力及个性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说话要在以鼓励为原则下,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3)交往的技能。在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人,讲文明礼貌,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其次,既要善于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要善于觉察别人的情感,以使彼此间的交往更加有效;第三,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打断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等。

总之,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