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铺地面》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9 20:15
标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铺地面》教学反思
《铺地面》教后反思
____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恩施市实验小学 高艳
《铺地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较难于理解,并且很容易和周长弄混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基础上引发本课内容,这样有助与学生以后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讲这节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在练习本上分别自己剪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亲身、直观地去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都能够在本上画的出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要比用眼睛看有更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画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1平方厘米,从而总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之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进率也是100。在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了,但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突破了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间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计算面积总结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然后利用规律很简单地总结出1平方米与100平方分米的进率关系。
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9 20:15
《铺地面》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课时把单位换算的内容安排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统一间单位的必要性以及浸透问题解决的策略。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和一张1平方厘米的硬纸,然后提问:1平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让学生想办法,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就可知道了(可以利用学具盒里的学具帮忙);有的学生说: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还有的学生说:我用厘米来测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用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就可以得出这个正方形是多少平方厘米了;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在学生已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填一填,巩固新知识。再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对于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学生在直观认识上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如我们的校园、广场等,来帮助他们建立概念。这节课,我用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复述等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还行!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9 20:16
《铺地面》教学反思
本课所要学习的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三个单位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熟悉的,它们之间的进率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得到,学生非常信服它们之间的进率。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容易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搞混,特别是在面积单位换算中突然搞一道长度单位的换算,像这样的情况,错误率相当高。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在教学《铺地面》这课时,我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张1平方分米的硬纸,然后让学生用这张硬纸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看可以剪成多少个小正方形。学生剪完后,全班交流,得出可以剪成100个。这时我开始引导,1平方分米的硬纸可剪成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0个,说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非常深刻。为了让学生记得更牢,我又用理论证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记得更深刻。在学生已理解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后,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得出4个。这时,教师可以提问:1平方分米可以剪4个25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那么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推算出来,如果学生懂得算出是100个。那么课本中的铺地面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用活动的方式来取代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真不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9 20:16
铺地面》教学反思(一)
2011-06-22 18:38:00.0
本节课我不直接告知进率,也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虚拟的想象,而让活动占据课堂的主要时间,根据小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性强的事物而抽象能力又比较差的年龄特点来安排。脱离活动的想象或者是计算都是抽象的、不直观的,其感知是模糊的、浅显的。要建立比较具体的数学概念------面积概念,就一定少不了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9 20:16
《铺地面》教学反思(二)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公顷的认识作为活动内容都是可操作的,只有在像“平方千米”这种难以实际操作的教学中,才退而引导学生选择“想象”的接受方式。因为建立这种大面积单位的表象比较困难,所以也要以学生熟悉的场所范围为依托类比,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作具体的描述:如学校大约是多少公顷等。这样,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才体会出它的意义和作用,学生也因切实体会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感受深刻。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