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摇船调》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4 08:51
标题: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摇船调》教学设计与反思
《摇船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曲。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采用4/4拍,旋律流畅、优美。歌曲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摇船调》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
2、了解台湾民歌,并解决歌曲中出现的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创编歌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能通过学习本首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 课件 头饰 响板 沙锤 碰铃 三角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来考考你们,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听好了哟!看样子同学们都挺喜欢猜谜语的。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谜语乐园去玩,好吗?可是去谜语乐园要过一条河,就让我们一块划船去吧。
(二)歌词
1、 学习歌谱:嗨呀 罗的 嗨哟,嗨呀 罗的 嗨哟,嗨 罗 嗨
2、出示第一个谜语:什么圆圆,在呀在半天?(有节奏的读)
3、出示其它谜语:
什么圆圆,在河边?
什么圆圆,街呀街上卖呀?
什么圆圆,在眼前哪?
(三)学唱
用唱歌的形式来猜谜语。老师唱一句,你们答一句。
个别唱,集体唱。
台湾的小朋友非常想和我们做朋友,他们为我们送上一首歌,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演唱,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为他们伴舞。(播放音乐,板书课题)
看了题目,我们都已经知道,这是一首摇船调,那么你们认为歌曲中哪部分最能体现摇船的情景呢如果找到了,就请你在唱的过程中用动作表现出来。
(四)简介台湾
台湾小朋友和我恶魔内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家——中国。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母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由八十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的第一大岛,它与福建隔海相望。同学们,你们对台湾还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
(五)了解反复跳跃记号
接下来,老师再出一个谜语,看谁还能猜出来。
谜面:一对亲兄弟,两个站一起,左边瘦来右边胖,旁边还带个小冒号,如果他们一出现,就得从头跑一遍。同学们,可以再歌谱中寻找。
(学生找到。)
对了,就是这个记号,它的名字叫做反复跳跃记号,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我们就要回头在反复唱一遍,下面我们完整的来试一试。
(学生跟琴唱一遍)
(六)创编
同学们,这些谜语你们来能找出不同的答案吗?让我们把它放到歌曲中唱一唱。
小歌星唱得不错,相信我们这也有不少的小小舞蹈家,谁上来表演?
个别表演——集体表演。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谜语乐园玩了一圈,收获可真不少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最后我们一起来演奏广西有名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老师吹口琴,同学们用打击乐器伴奏),欢迎台湾小朋友到我们广西来做客。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2-4 08:52
《摇船调》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摇船调》。该课选自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材下册第五课。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中的问答歌,是一首典型的猜调,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曲调优美,歌词质朴而风趣,非常适合儿童学习、演唱、表演。在这课教学中就非常重视教材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等特点,注重感官体验,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律动、绘画等手段,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以体现音乐课程新理念为宗旨。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在试教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谈话导入,通过音乐活动体验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熟悉与了解,然后加上节奏。从加入节奏到音高,渐渐过渡到歌曲谜面部分,引导学生熟悉歌词。运用引导、启发、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二、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体验,弱化抽象化的概念及传统教学环节。
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块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化,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而产生心理负担;反之则不利于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与巩固。老师上的枯燥,学生学的无味。在这节课中我仔细研究了曲谱,从节奏、音高的特点入手,运用了形象化地手段,让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中自然接受了理论知识。
例如:引导学生通过摇船律动的动作,解决本课的节奏难点。“复习反复跳跃记号”这一环,我也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它的含义,而是通过演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
三、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形象化地教学语言,将歌曲中节奏、音高等难点的讲解,结合到歌曲情境中。比如︱X X﹒︱这个附点切分节奏,通过律动做划船的动作,来让学生感受“推出去”的感觉;特别是“在眼前哪?”这句,在歌曲中出现两次,且两次节奏不同,学生极易混淆。试教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反复范唱、学唱的手法,虽然学生最后掌握了,但是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一种枯燥的任务。在二次修改时,我更多从学生角度考虑,用语言将难点直观化、形象化,用不用的摇船动作来区分两个节奏,学生学唱两遍之后,就基本掌握了,而且学得很有趣。在解决四句“圆圆”音高的时候,则根据其旋律走向特点,生动化,学生易懂,又觉得好玩,而且便于记忆。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新课程提倡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求教师能恰当合理的使用多种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在两次试教的时候,我分别选择的是《刘三姐》和《猜调》,前者主要考虑到其歌词形式与本课有很多相似之处,一问一答的对歌演唱方式比较明显;而后者主要是从音乐风格速度、力度等多种音乐表现形式上来考虑的,在综合对比试教中学生的反应之后,我还是节选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猜调》的对歌片段,通过引导、启发、探究,强化了学生对“对歌”这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化!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中细节处理的不够,对于乐理知识的教学没有很好的贯穿下去,上课时这一环节没有实施。结尾处多种形式的歌曲表现也不够细腻,层次不够清晰,在下一次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完善这节课的教学。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