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2012年春季第二学期)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6: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2012年春季第二学期)初中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801、802两个班级,这2个班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两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学期教学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进度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三周
第一单元
共17个课时

第五周至第七周
第二单元
共13个课时

第八周至第九周
第三单元第四课
共12个课时

第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
第四单元
共12课时

第十八周至十九周
期末复习和考试
共6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6:10:46 | 只看该作者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初二(1)班他们在初一的社会课中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两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初二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6:10:53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 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教学计划 分类: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本人任教的班级是八年级(下)三个班,他们在上个学期的社会课内容相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对于初二的下学期的历史内容相对较为陌生,所以针对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需要在近段时间内对学生的学习历史的习惯进行引导,以便他们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学科知识以及学科特点,都需要我们教师花大力气去引导和点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没有丝毫的减轻,放松不得。

   2、从这几周的课堂教学看,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尤其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听课与做笔记以及完成作业的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偷懒现象。

(2)学生对社会学科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中有部分优生对社会学科也不感兴趣,这对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是很不利的,所以这学期,要想提高这三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成绩和学习能力,困难很大。

(3)学生对学科的一些历史知识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经常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没有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流,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把首先在西欧兴起的工业文明传播到世界,使亚非拉民族走上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以西方殖民扩张为载体的,伴随着侵略与掠夺。全球化过程,特别是早期全球化过程,又是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的过程。即使在殖民体系瓦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依然居于全球化进程的中心主导位置,建立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不平等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本教材力图全面把握全球化的这两重性,在第一和第二单元中分别做了叙述,既揭露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殖民扩张的血腥,也肯定全球化的进步和积极作用。



(四)、改进措施:

1、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2、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4、其他措施。

(1)做好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梳理和掌握,以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4)帮助差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合格率。

(5)做好中等生的学习情况,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提高优生率。

(6)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16:11:04 | 只看该作者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胡冬平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历史变迁及其各种问题。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人的发展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
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观察、评价现实问题,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思考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创造过程,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体会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的主题是工业文明的诞生和发展。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又称为现代化。工业文明发展进程又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初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工业文明的早期阶段,也称原初现代化。在这一阶段,工业文明首先在西欧兴起。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到19世纪末。在这一阶段,经过工业革命后,人类真正进入工业社会,同时工业文明从西欧扩散到全球。第三阶段是20世纪上半期。在这一阶段,由于工业文明的全面到来,人类社会有许多不适应,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也进行了调整和探索。第四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在这一阶段,人类吸取了上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工业文明得到顺利推进。第五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是工业文明深入发展的阶段。
以往的历史教学体系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分别教授。这种作法有利有弊。本教材采取了中外混编的方式。中外混编不是简单的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拼盘,而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正确地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给中华文明定位。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工业文明打破了各民族各地区封闭孤立发展的状态,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各个国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即全球化。当前,全球化迅猛发展。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追溯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深刻理解现实是十分必要的,也构成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册涉及的历史时期内,与工业文明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全球化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单元叙述了新航路开辟后,整体世界即全球化的开始。第二单元叙述了工业革命后,在寻求市场的力量的推动下,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第三单元叙述了整体世界形成后,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引起的灾难性后果——世界大战。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人员的流动,物种的传播,商品的交换,文化的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14: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