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1-2012第二学期春季)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7
标题:
(2011-2012第二学期春季)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1-2012第二学期春季)初中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洪波
一 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 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 17课,18课 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7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四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79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
附录
6课时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8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华东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 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第四单元
科学技术文化
6课时
六、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研课题及方案:
本学期以新课改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目的。继续用上学期的教研课题是:灵活处理教材,实现实用性与学习的兴趣性有机统一。
为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作这教学的中心,总结经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尖子生轻差生的错误倾向,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并能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健康个性的发展。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8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走进社会
认识生活的区域,感受生活的历史,一幅人类社会的全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认识自我,而要认识自我,又离不开社会。从认识周围的社会关系,到理解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我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社会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我们在社会中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读书明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享文明的生活,共创美好的明天。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享有人类共创的文明,都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障,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谁能摆脱规则而我行我素?小到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大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有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和制度。生活越丰富,规则越多样,社会越发展,法律和制度就越完善。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要过好生活,就应该用好规则。规则和制度是历史的财富,是社会的经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理解规则的意义,才会自觉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价值,就会产生完善规则的需要。了解规则,遵守规则,完善规则,在社会中体会规则的好处,是本单元的主题。
教学目标
1.从社会生活中,体会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理解、尊重他人,平等、诚实待人。
3.体会社会舞台上的各种不同角色,努力扮演好学生角色,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4.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5.具备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6.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
7.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
8.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不断完善规则、法律和制度。
9.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10.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角色不同,人们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也有所不同。在社会中生活,人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相互之间特别需要理解与沟通、尊重与平等、友谊与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和谐地相处。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六单元 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生活离不开规则,在身边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会对此有更深的感受,比如生活消费的规则、创业投资的规则、家庭理财的规则等。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总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儿童是用零花钱看电影,还是买图书?职员用工资去消遣,还是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店主用盈利扩大铺面,还是买进新的货物?政府用税款修建更多的公路,还是铺设更多的铁路?……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和愿望,人人都要进行选择。
走进经济生活,必须学会选择;走向富足的生活,应当学会选择文明,选择诚信,选择未来。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无论收入水平怎样,总要在经济生活中面临多方面的选择,以满足最重要的需求和愿望。走进经济,面对选择,学会选择,逐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是本单元的中心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初步了解消费和市场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
2.初步学会合理的购物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明确善于把握机会才能在创业投资中获得成功,懂得在投资活动中要注意规避风险。
4.体会信用对个人创业成功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5.学会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合理地安排支出。
6.理解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初步树立自觉纳税的意识。
第七单元 精神生活的追求
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正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并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文明的社会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社会。通过体育运动,人们不仅可以具有健康的心态、强壮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文明的社会也是提倡真、善、美的社会。人类创造出大量歌颂美好、抨击丑恶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在引导着社会向更为理想的目标前进。 文明的社会更是充满理想和探索精神的社会。正是人们不畏艰险、始终如一地探索自然、自我和社会发展的奥秘,人类才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教学目标
1.理解教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形成渴求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的良好意识。
2. 感受体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以及体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坚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3.理解艺术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形成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审美追求。
4.理解理想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了解理想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事例,树立崇高理想。
5. 理解人们在思想感情行为方面的差异,懂得与人分享文明成果,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文明而健康的精神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懂得并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方式,理解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精神追求,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
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们身边的一求,多有自己的故事,它想我们诉说历史的变化。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有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轨迹。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学会利用各种资料,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就会更真切,认识就会更深刻。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评价和利用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知道人们生活的历史怎样被发现、记载、传承至今的,并由此实记、在先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了解过去的事情,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开创未来的明天。
教学目标:
1 从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多个角度,感受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2 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
3 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
4 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1、学生对社会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三、教学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教学措施: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实现新课的目标,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
(一)角式扮演式教学:即培养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演练,而后在课堂上担纲角色来认识、体验社会生活的模式。教学过程是:课前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求知的兴趣点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做好准备活动(包括由学生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自制简单道具、配乐)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社会问题,深化对社会的认识)。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即经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教学模式。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或者二者相结合。讨论模式的教学组织结构包括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程序。《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且很有讨论的价值。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讨论,不仅能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每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示,而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辩论式教学模式:即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本方对某一事物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之处,力求驳倒其论点,以求得到正确的认识。辩论式教学与一般辩论形式有所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要用事实说明观点,完成知识意义建构;教师的指导作用与课后总结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使学生的课堂辩论有别于一般辩论形式。
(四)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推动学生去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与交流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各自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探究者,教师是引导者。
五、教学进度表
单元
周次
教学内容
课型
课时
第五单元
第一周
在社会中成长
新授
2
第五单元
第一、二周
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新授
2
第五单元
第二、三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新授
3
第五单元
第三周
我是社会小主人
新授
1
第五单元
第三、四周
第五单元复习
复习
2
第六单元
第四、五周
永远面对的选择
新授
3
第六单元
第五、六周
创业的学问
新授
3
第六单元
第六、七周
做好当家人
新授
3
第六单元
第七周
做文明生活的小管家
新授
1
第六单元
第七、八周
第六单元复习
复习
2
第七单元
第八、九周
知识就是力量
新授
3
第七单元
第九周
大众传媒
新授
2
第七单元
第十周
期中考试
复习
3
第七单元
第十一周
追寻真善美
新授
3
第七单元
第十二周
实话实说话流行
新授
1
第七单元
第十二周
第七单元的复习
复习
2
第八单元
第十三周
身边的故事
新授
1
第八单元
第十三周
我的成长历程
新授
2
第八单元
第十四周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新授
2
第八单元
第十四周
探寻身边的历史
新授
1
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
第八单元复习
复习
2
第十六周
机动
新授
3
第十七、十八周
期末复习
复习
6
第十九周
期末考试
考试
3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8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
教材以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南;以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教育部颁布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为依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公民修养教育教育功能
通过历史,地理等领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一些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融入和服务于社会有积极的意义。由此体现出本课程具有引导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作用。
2.强调综合性,一各知识领域的有机整合
从课程标准要求来看,教科书在框架结构上尽可能避免知识领域相互分离的“拼盘式”设计。把历史(时间),地理(空间)作为社会发展的两个坐标,使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
3.在选材和呈现方式等方面勇于创新
本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国内以往从未开设过的,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社会课程教科书编写思路也与本教科书多有不同,因此其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为了使本教科书的内容一个整体,我们对各知识领域的内容进行了大胆的筛选,改造和重组,而不是照搬分科课程的体系。
4.从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增强教科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既要注意教科书编写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图文并茂,形式多样,使学生喜欢阅读和学习,又要避免教科书设计中出现过于儿童化的问题,坚持教科书编写的特有风格。
二.师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的(3)班和(4)班的《历史和社会》及思品的教学工作,一周共10节。根据刘校长的思路,继续做到四个字:质量,和谐。和今年即第一年评上示范学校,扭转社会舆论;第二年即明年“五风”面貌明显好转,即“校风”,“教风”,“学风”“午风”“考风”;第三年即后年规模达到十八个班。校长还提到校训并给予校训的内容是“德馨志远,思邃学广”。为此,分析。在这两个班级的第一节课把校长的严格要求、精神传到每个学生。要做到高质量达到和谐,并使“五风”面貌明显好转。务必要求师生严守纪律,把各项纪律落到实处,并常抓不懈,绝不放松。据近两周以来的观察和实际的接触上课、下课、午间、晚自习等证实:这两个班级的学生纪律都相当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气氛浓厚。尤其是七三班学生学习气氛最浓,也就是说纪律最佳,学生最活泼,相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也相当熟悉校园生活,愿意结实新伙伴。我觉得他们非常可爱,我认为:这是与吴庭,孙维权两位班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分不开的,也与各位学生的自觉认真努力学习是必不可分的。也与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严肃校风校纪和重视质量的根本有关。如今,这两个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说:“上《历史与社会》和《思品》课有点味道,劲头大,喜欢!具体表现是:1)上课预备铃响后,同学们各迅速进入教室,各准备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并坐得端端正正,等候老师的到来。通过近两周以来的观察,事实证明,这两班学生已成为自觉学习的习惯,特别是绝大部分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地讲解,学生的回答。当我第一次宣布两班学生上交作业本时,全部上交,且作业字迹比较端正,清楚,尤其是女同学在这方面表现最佳。我认为:学生的作业字迹端正,清楚,这是良好的开端。“教育好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业完成得好坏,是检查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效果。当然大量的工作教育思想,转变工作仍在后头。我的感受是:本学期一周10节功课比上学期一周8节功课还轻松。原因是学生数少,纪律好。
三.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书写清楚而规范详细的教案,备课备出上课的时间及教案数,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与教具,教学过程和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还需备出板书,提问演示,训练巩固作业等。体现教师为主导,并要有教学反思。
2.认真讲课:应随带教案认真上课,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如:教师要佩戴校徽,学校要求学生进校门佩戴校徽,那么教师更应该要佩戴校徽,并对学生严格要求。《三字经》上说: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说:教书不严格,这是老师懒惰的表现。所以我认为应该要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听课,规规矩矩地写字,踏踏实实地完成作业,仔仔细细地探究活动内容。
4.发现优秀及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后进生不歧视,要耐心教育诱导,善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以利于扬长避短。
5.及时批改作业:这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的批改采取四种方法进行:1)抽查批改2)以组为单位批改3)全班批改4)个别面批。批改后评定成绩,并注明批改日期,还要做到填写批改的有关记录工作。
6,进行单元练习:特别是课后及活动探究内容要加强落实,期中,期末的测验考核等工作也要依时进行。考卷要有批改,有统计,有累分,并作必要的试卷分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叶协钗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30 16:08
一、 学科分析: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 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 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 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4、充分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进度安排:(共约十六周)
第一——四周: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五——八周:完成第二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八——十三周:完成第三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十四——十六周:复习备考,期末考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