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8 19:56
标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8 19:57
教后记
  1.数学建模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教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圆柱表面积的含义,知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遵循由“观察物体——建立表象——抽象图形——建立模型(空间观念)”的认知规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课开始,教师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入手,提出两个综合性问题,唤醒学生对有关表面积计算的回忆,这是顺利开展数学活动、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重要基础。接着提出:“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为后来的操作和丰富直观表象起到了导向作用,从而为学生经历建模过程,达成数学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操作,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实行再创造。”而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必须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经历寻找、发现、认识、掌握和应用数学的全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课教师安排了自己制作、剪开、展开侧面、观察图形等活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领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逐步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由此可见,借助实践操作活动建立丰富的直观表象,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支撑,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奠定了良好的数学理解基础。
  3.拓宽思考交流空间,体验数学。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充分交流的机会”。为此教师给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操作的时间,在得出结果后,教师尽可能全面把握学生的情况,及时捕捉课堂资源,提出:“说一说,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应注意些什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4.应用拓展,完善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在练习中,首先出示一组基本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求一般的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加深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接着教师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体验运用知识成功解决问题的愉悦。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计算圆柱体的表面涂油漆求所需的油漆量,把学生的视野拓展开去,进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8 19:57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8 19:57
圆柱的表面积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具:易拉罐,圆柱体的饮料罐,圆柱体,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创设情境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出示问题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学生回答。

2、出示问题,导入新课。

(1)、显示问题情境(课件)

出示易拉罐,饮料罐,想了解关于它的数学问题

3、如果我们要想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怎样计算?

4、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帮助这位厂长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明白就是要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圆柱体饮料瓶和易拉罐,摸摸它们的侧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2、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3、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准备好的白纸给它载个“外衣”)。

4、圆柱的侧面可以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动手操作后汇报。

学生分小组讨论。(给圆柱剪了两个底,一个侧面是一个平面图形)。

5、学生动手量一量。回顾一下圆柱形易拉罐和饮料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自主活动并进行交流汇报。

(师总结:两个圆面,一个侧面展开是正方形的。)

师问:圆的面积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求?那么两个圆面和一个正方形合起来正好是圆柱形易拉罐的“外衣”,圆柱形易拉罐的表面积又是怎样求的?

让学生尝试解决计算易拉罐的表面积的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长方形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面积)(长)     (宽)

计算易拉罐(即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上下(两个圆)的面积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练习1、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学生是无盖,求铁皮的面积,是求桶的那几个面的面积?)

学生分组讨论后独立完成。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做一做。(学生练习)。

2、分步列式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厂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取出所准备的圆柱形实物。计算它的表面积。

讨论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计算?

反思;

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情景中。在教学中,他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圆柱侧面积公式正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而获得的,不是教师“灌”给他们的。这样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明确目的,认真观察、思考、大家交流,终于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