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7 20:04
标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首先,我让学生求由体积是1立方厘米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练习,使学生感知:体积是由若干体积单位组成的。接着,提出问题:是不是我们都可以用摆小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呢?从实际情况考虑,让学生体会到,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必须有一个新的方法才能解决,从而引导出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激发他们探索长方体体积的欲望。
二、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时,一行要摆几个小正方体(即表示长方体的长),摆几排(即表示长方体的宽)摆几层(即表示长方体的高)。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花了较多的时间。
2、在本节课的学生汇报环节当中,学生在汇报时语言表述有些不清楚。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7 20:05
[教学反思]:“长方体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的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内动力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数学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现代教学观追求"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理念。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图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是在学生用数方块的方法得出几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动手操作拼出不同的长方体,教师引导学生如果一个小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那么它的棱长是1厘米,根据这个观察一下自己拼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填写实验报告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了广阔的时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悦,因此,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截取学生所熟悉的比较物体大小引入,让学生感知比较物体大小,其实是在比较他们的体积大小。意见发生了分歧,究竟谁大呢?学生很想知道。"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比较出大小?"于是,学生兴趣很浓,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但教材是外在的,我了解教材的体系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加工或补充。基于这一认识,对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我首先让学生比较物体的大小,自然地引申到是在比较物体的体积,使学生充分理解体积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它们的体积,通过动手操作,把求长方体的体积转化成了求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兴趣很浓,而且,把问题简单化了,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悟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由于有了前面求长方体体积公式的体验,再加上学生已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很容易就把这种方法迁移和转化到求正方体体积计算上来。于是,我把第二课时求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内容提了上来。这样使教和学更有系统性,学生更有成功感。
3、重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围绕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巩固新知外,还设计了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及实践能力的练习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布置:自己找一个或两个正方体、长方体物体,测量计算它的体积,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4、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大纲(修订版)》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专门把"重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问题进行论述,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7 20:06
小学数学第11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
一、运用直观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观念,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本节课我借助于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拼拆、展示,全方位感知,培养空间观念,寻找知识的结合点,让学生在操作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以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课中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6个面。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回想整节课,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从问题的提出到交流,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都在主动热烈的参与。新课开始面对课题教师提出:“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 “我想到了前面刚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我想到了以前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想知道表面积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我想知道如何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面对同学们充满激情的提问,我以掌声给予了赞扬,良好的氛围让本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探求长方体表面积不同的求法时,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不时的在课堂上迸发,有的从长方体两个相对的面为一组去分析,得到求法;有的把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左面分为一组去求;还有的孩子从长方体展开的平面图去求,对问题的思考具有创新性与独特性,思维的深度得以发展。总之从这节课上,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数学的情感是积极的,参与是主动的,多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情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有效学习。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操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操作与思维接不上。第二、操作时耗时太长,以至于最后的几道提升练习来不及在课堂上完成,更多的精彩没有展现出来,留下了较大的遗憾。
作者:
漠雪
时间:
2015-4-1 09:42
赞!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