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0 15:01
标题: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教 学 反 思

6月1日,我在实小上了一节展示课,课题是《剪枝的学问》,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整节课有得有失,通过学员和导师的点评,收获很大,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

一、开篇点题 引入正题

开始就由“生活处处皆学问”一句中的“学问”,引出“剪枝究竟有什么学问?”,并抓住“我”的心理变化(即书后第四题)这条线,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循序展开,直至明理,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二、抓住了关键词、句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如:咔嚓 咔嚓、剪刀挥舞、王大伯说的话等等),促进学生在朗读、品析中领悟到王大伯有着丰富经验、确实是种桃能手,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

三、总结延伸 深化认识

这一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这里设计一个问题:你能举一些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例子吗?于是学生畅所欲言,列举出许多好的例子,如:减少了错别字,是为了增加字的正确率;减少了缺点,是为了增加优点等等,更好的促进学生对道理的内化。

四、缺少思考空间

例如: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看到桃子丰收的景象的时候,师问: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回答:又惊又喜。接着师又问: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里本来是让学生说的,但由于学生缺少了思考问题的时间,结果让老师自己给说了,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妥。

五、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范读

例如:课文第四自然段,写桃园很美,我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学生尽管读书了,而且我也让他们反复读了几次,可学生读得却没有兴趣,感受不到那种美景,如果老师给以范读,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总之,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0 15:01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苏教版《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在执教一文时,我从文题入手,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环节:
     首先是:抓住文题 引疑问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出示文题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学生很快说出:为什么要剪枝?剪枝后的桃树是什么样?剪枝有哪些学问?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课堂,便于课堂上集中精力讨论研究,化解心中的疑问。利用文题产生疑惑,才能启迪思维。
     其次是:抓住文题 理脉络
    “剪枝”到底有怎样的“学问”呢?围绕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想一想:看到王大伯剪枝“我”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进而组织学生讨论,很快学生便会知道作者的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学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也就理清了文章脉络,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了,学生感悟文本便会水到渠成。
     接着是:抓住文题 知“学问”
     剪枝到底有哪些学问?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弄懂剪枝的 “学问”,我采用了以下几步:
     1.知剪枝。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呢?要求学生细读文章中2、3两个小节,画出王大伯说的话。组织学生讨论并相机出示:
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1)理解什么叫“疯长”?
(2)想一想:枝条疯长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3) 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
(4)王大伯剪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5)在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像这样的能人?
这样学生不但很快明白王大伯剪枝的真正原因,还明白了剪枝的真正学问,更重要的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知识延神到课外,注意了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无形中引领学生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
     2.赏桃园。剪枝后的桃园是什么样呢?文中的4、5两个小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桃园风光:红云片片,无数的蜜蜂在花间舞蹈,这都是桃园丰收的征兆,而剪枝后的真正丰收是果园里那光鲜红润的大桃子,王大伯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他那剪枝的学问便在这里彰显得淋漓尽致。
     最后:抓住文题 明道理
     理解了剪枝的真正学问,这时再回到文题,再次引导学生细读文题,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从剪枝的学问里你明白了什么呢?这时学生已经懂得剪枝的原因,也欣赏到剪枝后的美丽桃园,尤其那桃园里累累的
硕果,学生怎能不感慨万千,畅所欲言呢?于是纷纷说道:
◆生活处处皆有学问,我们要向有学问的人请教。
◆剪枝减少了枝条,这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
◆我们要虚心学习,争做生活中的小能人。
     就这样,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轻松地理解了文题的含义,掌握了文本的主旨,明白了剪枝的道理。从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发现,抓住文题,步步导入,层层深入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20 15:01
《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剪枝的学问》这篇文章以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课堂上,我将《课堂新方案》中设问导读中第2-4小题作为学习目标展示给大家,在学生自主尝试之后主题引领学生进行理解。在理解《课堂新方案》中的设问导读第三小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出反映“我”的心理发展变化一系列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环环相扣,前后过渡自然。我又加进了一个“热切盼望”使得联系更紧密。从中找到了发展变化的脉络,归结到一个“理”字,学生有所悟解。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谈谈剪枝有哪些学文?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也就是《课堂新方案》中的第四小题,我让学生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包含“‘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的,从而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处处兼学问,只要他们也做个有心人,留心生活,就能收获更多!

      在这堂课上,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词语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候感觉是心知肚明就是说不出来,今后还应在这些方面加强训练。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