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三年级语文教后记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9 14:04
标题:
三年级语文教后记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上前城小学 妥花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列夫•托尔斯泰的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我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能找到许多“大爱”,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点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应该把学生引到这种爱之中。
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这个爱学生可以一下子抓到,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这两句话,要一字字地读,要一个字一个字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姑娘得到水后,“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一想起病中的妈妈,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跑去。”“一……就……”那种爱也能在读中得到。
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这种爱能够在文中出现,应该着让这篇文章变得更美了。小狗对水的需求是手掌之水,就那么一点,就欢喜起来。这种爱真的太纯了。
三是母爱。母亲拿到水后,没有喝。“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是一种把生命留后更需要的人的一种爱。此时,我们可以想像到,母亲的这一决定是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女儿真的不行了,果断地做出这一决定,这种爱只有母亲对子女才会有。
四是对他人的爱。这是一种升华之爱。在危机时刻还能想着他人,这种爱其实也可以称为伟大之爱。
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
爱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爱是有回报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这个爱就会像钻石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会变成美丽的星星,让世人观赏、享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9 14:05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情节简单,但内涵较深,教学中我用引导学生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想处理水的种种方法和理由,既能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为凸显文中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凄凉的音乐为背景,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
我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最后进入猜读小熊身后的不带拼音的字,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自主识字,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根据学生的立足之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得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你不能制止他们发言,但要是让他们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这样课堂容易失控,造成放了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就小组合作的问题我想从以下方面去克服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
3、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
4、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5、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6、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9 14:05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一节课已经结束,留给我的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从总体上来看,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理解方面不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爱心的伟大,以及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学生积极配合,使得课堂气氛较活跃。比如,在进行“奇思妙想”时,所有的同学都动笔去写,并且有很多人有很好的创意。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人的创意很新颖,说明同学们的思维都很活跃,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结合前辈的一些意见和自己的感受,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课件制作方面。这是最直接的一个失误。由于做课件时, 没有考虑全面,导致课件中许多字的颜色使用不当,使得坐在靠后的学生及老师都看不清楚,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要尽量避免使用鲜亮的颜色。
二、面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该如何做。比如,在讲生字时,有学生将“涸”读为“kū”,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这个时候,如果仅仅将正确的读音告诉学生,有的人还是会混淆。课后,有老师提供一条建议,就是将“枯”这个字写在“涸”的旁边,这样哪个字读“kū”,哪个字读“hé”,学生就更加清楚的有了比较,加深了印象。
三、提问题的艺术。这一点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主要出现在这几个过程。首先是对文本中第一小节的设置提出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们在讲完了整个故事后,有哪些内容是没有涉及到的。”学生们一般都能找出来,但是这样的设计有些喂答案的意思。课结束后经过交流,觉得这样设计更科学:可以将第一小节先打在投影上,直接请同学从第二小节读起,这样请学生体会如果没有第一小节,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加上第一小节又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学生读了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出来。其次是“想一想”的问题出来之后,我就是仅仅满足于制造出准确答案,而忽略了从答案的不同层面去考虑。作者这样结尾可能不仅是想希望爱心能普照人间,可能也会希望爱心能传递,以及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如何才能有爱心。最后是“奇思妙想”环节,既然是奇思妙想,就不应该设置情景,我已开始就限定了有好梦和噩梦,这样就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结束之后,也不应脱离文章的主题,要从爱心出发,适当的进行引导。
通过反思,可以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这样子,保留可取的,改正不足的,对以后自己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9 14:05
《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了《七颗钻石》,感觉整堂课气氛不错,心里很高兴。
在学生读完课文,说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抓住了水罐的几次变化,让学生反复朗读几次变化的原因,体会到了小姑娘的爱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启发学生说小姑娘都会到哪里找水,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学生说到:“小姑娘会到小河边找水,会看到河里干干的,河边的土都干裂了。”等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既然是旱灾,那到处都没有水,小姑娘干吗还要去找水?”我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答得很好:“因为小姑娘很爱妈妈,所以尽管知道旱灾,还是要为母亲找水。”爱心已经在这里开始闪现。后来遇到小狗绊了一交,我问他们,小姑娘会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会想小狗很讨厌。”我说:“我觉得不太赞同,我们一起读读后面。”读了后面的几句话,马上就有孩子说:“她不会说小狗讨厌,因为水那么珍贵,她还给小狗水喝。”“那你体会到什么了?”“小姑娘很有爱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在把水给过路人喝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我让学生体会他们上完体育课口干舌燥的感觉。然后再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
了解了几次变化,我让学生说水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马上就有学生说因为小姑娘的爱心。但下来我想,不能仅仅说小姑娘的爱心,还有妈妈。这课的读和悟感觉还结合得不错。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19 14:05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在“高度尊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理念下,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一、兴趣先导。
课前,我以《白雪公主》等童话作品,引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为充沛挖掘蕴涵于学生自身的教学资源,我设计了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在自读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时积累的习惯,也为下一步走进文本、展现自我作了充沛的准备。
二、挖掘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的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不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并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内涵。
1、主题导入和结尾相互映衬。上课伊始,出示珍贵的钻石图,让学生了解钻石所代表的珍贵永恒,从而引出课题。在走出文本时,以“为什么以七颗钻石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首尾呼应之时,让学生了解到小姑娘的心灵、博爱如同钻石一样宝贵、永恒。
2、生字教学扎实。在初读课文环节,在学生自由朗读结束后,出示带有生字的六个句子。通过检查学生的朗读,并在随文中识字,解决了生字的音、形、义。例如:①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瞬”字是生字。师单击鼠标把“瞬”字放大。师说:“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瞬字,左边是一个目字,你们看老师的眼睛,答案就在老师的眼睛上。”(老师迅速眨了眨眼睛。)学生恍然大悟:“‘瞬’就是眨眼的功夫。”
3、以读贯穿全文。以读引说,通过老师的范读,给学生营造感动的氛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以读引悟,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文章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
三、超越文本。
我为学生创设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关注社会,在这一环节中,我以社会焦点问题“小悦悦”的事件,引起学生的思考,突出小姑娘的善良与仁爱,让学生对“爱”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我对课文研读不够深入,没有把握好课文的主旨。再次研读《七颗钻石》发现,其实课文以两条主线贯穿全文,第一条主线是明线,以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第二条主线是暗线,以“爱心”所带来的神奇力量为线索。我应该紧紧抓住两条主线,引领学生去找神奇、感神奇、读神奇,让学生从水罐的变化中去感悟,去挖掘课文的内涵。并以“是什么力量促使水罐有这样神奇的变化?”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找爱心、感爱心、读爱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大胆地想像。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