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身边的数学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小学部 王魁志
(一)由刚刚学过去的课文《草船借箭》入手,从数学的角度重读这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了解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现在正在读名著,而且前一段时间刚学过《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草船借箭》,那么我们今天从数学的角度来重新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好不好?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利用数学眼光重读课文。学生找到数据或与数学有关的词语,加以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诸葛亮确实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的观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此外,类似的课文还有像《画杨桃》等,可以让学生自己从数学的角度重新回顾一下。看看这样的课文利用了数学上的哪些知识。
(二)再通过“文学中的数学”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文学知识也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来丰富它的内涵。
1.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全不见。
生:这也是一首诗吗?
师:这首诗虽然很简单,就是平淡无味的数数,但是它也正是借助了数数,才让它变的如此诗意。(吊吊学生的胃口)
2.出示一些成语,让学生体会互质数在成语中妙用,开拓一下思路。
接二连三、五谷丰登、七窍生烟
生1:我发现这三个成语中都含有数字。
生2:分别是2、3、5和7。
师:大家仔细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数?
(生仔细想)
生:噢,我知道了,它们都是质数。
师:恩,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师:那大家看看下面这些成语呢?
一刀两断一波三折 一言九鼎 一目十行 一呼百应 千钧一发 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十拿九稳 九牛二虎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观察)
生1:我发现每个成语中都含有两个数字。
师: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有什么联系吗?
(小组讨论)
生:我知道了,藏在成语里面的数字都是互质数。
师:不错,你们真聪明。看似简单的成语,只要我们细心的加以推敲,你就会发现很多我们以前不曾发现的知识。
3.由苏轼为《百鸟归巢图》的题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问题:那“一百只鸟”藏在哪儿了?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首诗和它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明明是叫做《百鸟归巢图》,可是这首诗里看不到“一百只鸟”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是呀,那“一百只鸟”到底藏在哪儿了呢?
(小组讨论、交流)
师提示:要从诗中的数字入手。
生:是不是应该把诗里数字用运算符号连起来啊?
师:大家不放试试看。
最终找到答案:1+1+3×4+5×6+7×8=100
师:文学世界浩瀚无边,只要同学们善于发现,就能从中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大家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一起来找找。
(三)身边的数学。
数学在文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其实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些数学知识马上就会现形。
1.“沏茶”中的学问(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统筹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你对主人公的答案有什么看法?
生:我觉得没必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来沏茶。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在烧开水的这15分钟里还可以干点儿别的事情。比如:洗茶壶、茶杯;买茶叶;倒茶。
生2:反对。不能倒茶,因为这时候还没有烧开,你拿什么沏茶?
生1:恩,我错了。
师:那么大家沿着这种思路算一算,到底可以用多少时间?
(生认真的计算)
生:我算出来了。在这15分钟内洗茶壶、茶杯、卖茶叶,等水烧开以后再泡茶,最后倒茶,一共需要15+2+2=19(分钟)。
师:真是太聪明了。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合理的安排好顺序,以节约时间。
师:恩,这就是统筹学在我们身边的具体应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不但可以节约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买橡皮(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了解数学辩证法的运用】
师:故事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认为小狗不应该付给小熊钱了。
生2:反对,我觉得小狗应该再付给小熊一元钱。
师:为什么?
生1:小狗拿一元钱和价值一元钱的橡皮换的这块儿价值两元钱的橡皮,不是正好吗?
生2:可是这块儿橡皮本来就是小熊商店里的货物啊。
师:我们现在可以模仿一下当时的情境。
(找两个学生,一个模仿小狗,一个模仿小熊。当小狗来换橡皮时打住。)
师:我们假设小狗不换橡皮了,而是退橡皮,应该是怎样的?
(“小狗”把橡皮退给“小熊”,“小熊”还给“小狗”一元钱。)
师:如果这个时候,小狗又想要那块儿两元钱的橡皮呢?
生(恍然大悟道):噢!小狗应该拿出两元钱给小狗。
师:而故事中小狗交给小熊多少钱?
生1:一元钱。
师:这样对吗?
生:不对,因为这块儿橡皮本来就是小熊商店里的,所以小狗应该再付给小熊一元钱。
3.孔融分梨(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妙用】
师:以前我们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那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孔融分梨的故事。
(展示幻灯片)
师:19个梨,兄弟三个该怎么分呢?
生:如果不切开的话确实不好分。
(师继续放幻灯片)
师:这时候孔融拿着他那个小梨来老汉家借东西。
生1:借东西就借呗,为什么还要介绍他拿着一个小梨呢?
生2:肯定是有用啊。
生3:噢,能不能先把他的梨放到这19个梨中,再分呢?
师:恩,同学们思考的很正确。顺着这个思路,大家不妨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
组1:孔融把自己的梨放进去后,就有20个梨了。老大分得二分之一,10个梨;老二分得四分之一,5个梨;老三分得五分之一,4个梨。这样19个梨分完了。
组2:补充一下,这样还剩下一个梨,正好是孔融自己的那个小梨。
4.分解质因数巧解题(幻灯片展示)
【让学生体会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巧妙解题的好处】
(将幻灯片展示到“……2910”)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别的条件怎么求啊?
师:好好想想这个故事的题目。
生:难道要利用分解质因数?
师:试试看。
(生在练习本上用短除法分解2910)
生:2910=2×3×5×97
师:大家再联系一下这个2910表哥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一个中学生大概有十几岁,3和5相乘正好能得出表哥的年龄是15岁;考试的成绩满分为100分,97分作为考试成绩是比较合理的;最后剩下的2当然就是比赛的名次喽!
师:不错,没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出来,真是不能小看你们。
师:通过这个小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一直觉得分解质因数没有太大的作用,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还可以利用分解质因数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四)拓展
为学生展示几位名家用“数学”(数字、符号、数字、概念、式子等)书写的格言,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妙处,只要多读、多看,就能数学无处不在,进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师:数学语言不但可以用来表达和研究科学,而且可以精妙的表达人的思想、性格及追求等,而且是那么言简意赅。如前所述的一些格言,一方面折射出他们伟大的人生,一方面折射出数学之美。让我们喜欢数学;让我们也用数学写成的格言来描绘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的人生价值和对人类的贡献将是无可限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