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谈《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的统一与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jyw    时间: 2008-7-20 07:36
标题: 谈《品德与生活》教学评价的统一与关系
新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但现行的评价:一是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这一功能;二是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与态度的关注;三是评价方法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为此,如何通过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生活,建立自信,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评价应做到的三个统一和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评价应该做到的三个统一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


定量评价是指采用数量化的方法对教育事实从数量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和计算,并对其价值进行判断,是目前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式。如采用的客观性考试等方式。这种考试方式是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定性评价是采用非数量化的方法对教育事实从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作出原则的、趋向性的价值判断,如教师的评语、档案袋评价等,带有人文性,要求教师对学生客观公正,不带情感色彩,避免评价结论带有人为的主观性。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统一,采取“等级+评语”的评定成绩的办法,重视归因分析,是体现对学生人格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尊重。我校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要求品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综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评价表设计成“等级+评语”的形式,如一年级的品生教师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评中,设计了如下的评价表:


横岗小学一年级学生《品德与生活》(上)评价表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点

自评

互评

老师评

家长评

总评









行为


习惯

1.我喜欢上学。










2.同学们喜欢和我一起玩。








3.我知道学校的每个地方。








4.我听到校园铃声就知道要干什么。








5.我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按时上学。








6.我每天都很整洁。








7.我每天按时吃饭,不偏食、挑食。








8.我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和物品。








9.我坐、立、走的姿势很正确。








10.家里来客人,我会帮妈妈做事,招待。












知识


技能

1.我知道祖国妈妈的名字和生日。










2.我认识国旗、国徽。








3.我知道元旦和春节是哪一天。








4.第一课,把你想到的画出来。








5.第三课,画画我的好朋友。








6.做贺卡








7.会收集图片、资料等。








8.我能说出过年时吃的东西








9.其它








老师的话:






这种形式的呈现即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描述。


2.教师评价与反思性评价相统一



教师肯定的评价会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会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如:在第一学期上完《校园铃声》一课后,我们就设计了四个表格:


评价内容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课前

做好

准备



















































评价内容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课时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


















































评价内容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课间参加安全,有意义的活动


















































评价内容

姓名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放学后按时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


















































以上表格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负责监督、管理一项内容。定期在周五的课中留十分钟时间进行评价。除了老师针对表格对学生一星期的表现进行评价外,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可以根据表格中所得的五角星颗数来评价学生在这周内的表现,也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评价。一个月或是一学期后,让每个学生把这段时间的表现作个整体比较,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样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照顾到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统一


评价儿童在活动中参与的程度,为活动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是否将自己的良好品行付诸于行动中,是否积极地与人交往,这些都是过程性评价;是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生活的积极体验,是否能将活动中获得的品德、知识、能力自觉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内化为自己素质的一部分,这些是结果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如在上完《我很整洁》一课后,我并没有让教学停止在四十分钟的课内,而设计了一个表格。一来体现教学的延伸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格让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孩子在这个学期整个过程中爱整洁的表现,一周点评一次。长此以往,学生保持整洁、爱整洁的行为会大为改观的。


表格:你做到了吗?做到了请打个


我每天做到
洗手
洗脸
刷牙
梳头
洗脚
穿戴整齐
自评












家长评












我经常做到
理发
洗头
洗澡
换衣服
剪指甲


自评












家长评


























家长一周点评: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好的作品,如图片、资料、经常练习达成的某一项技能等,把它们放进成长档案袋中。在期末评定时,这些反映自己平时学习成绩的资料就成了重要的依据,对期末考试中自己不满意的项目可以等掌握或学会了之后再重考一次。体现了评价不是重结果而是重过程的特点。


二、处理好四个关系:


  1.整体与部分


  学校班级(四五十人的大班)使我们不容易开展质性评价的现实问题。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关注整体和关注部分相结合。


  2.共性与个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活动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及时予以评价和指导。


  3.及时与延时


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对儿童活动中的成功和进步,采用及时评价,效果较好。它能使儿童在努力后,获得积极的成功的心理体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态度情感的正迁移。对儿童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者不成功,教师不一定立刻做出评价。应当给儿童再次尝试、实践、探究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是延时评价。延时评价寄托着一种期待、希望,儿童可以获得充分的发展机会,如果他还未能成功,我们应当为儿童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喝彩。


  4.发展与评比

教师经常会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评价儿童生活技能的获得。如,穿衣比赛、整理书包比赛等等。比赛的结果必然有先有后。有的儿童可能最后完成,但他做得认真,为此付出了努力,难道就不值得表扬吗?教师忽视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念“让儿童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促进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要推动大多数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注重儿童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应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以及态度情感、方法的发展。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