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师教学反思小结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23 10:56
标题: 2011-2012第一学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师教学反思小结
2011秋学期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雁门口镇小学  张体珍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三班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 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 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 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 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23 10:58
201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南山镇迳口中心小学   许翠英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引导学生关爱、同情生活中的弱势人群,并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尊重并热心帮助他们。如:教学“多为他们想想”时,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了解残疾人的内心感受。深入体验肢残人生活中的不便,增强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通过“演、看、说”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遭遇不幸的群体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爱护他们。体会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向残疾人学习,做生活的强者。激励学生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以达到德育目标。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如学习“你的书本哪里来”这一课时,从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学习用品——书本入手,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从中认识到每一本书都凝聚了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因而要爱惜书本。书本离不开纸张和印刷。利用教材介绍纸张发明前的各种文字记录材料,还讲述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述的故事和王选主持研制华光和方正汉字排版系统的事例,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图书和现在出版的图书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造纸业的巨大进步。接着,把学生的视野从书本的制作扩展到身边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走进工厂,亲自去体验工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体会工业生产的重要和工人劳动辛苦,从心底里萌发对他们的尊重,进而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工业生产,离不开工人的辛勤劳动。  
引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式进行教学,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 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23 10:58
201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南山镇迳口中心小学   许翠英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逻辑为依据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存在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的道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教育意义。一切从学生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每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每一个人具有的独特价值,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前提。从人道的角度出发,尊敬儿童的差异和感受,如怎样做才能使有些学生的自尊不受到伤害,在表扬部分学生的同时,不要让其他学生感到自卑;再考虑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时,不让个别学生感到孤独;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尊重儿童发展的差异;引导学生关爱、同情生活中的弱势人群,并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尊重并热心帮助他们。如:教学“多为他们想想”时,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了解残疾人的内心感受。深入体验肢残人生活中的不便,增强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意识。通过“演、看、说”活动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思想。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遭遇不幸的群体和我们一样,他们也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要发自内心的去尊重和爱护他们。体会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向残疾人学习,做生活的强者。激励学生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并落实到行动中去,以达到德育目标。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如学习“你的书本哪里来”这一课时,从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学习用品——书本入手,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生产过程,从中认识到每一本书都凝聚了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因而要爱惜书本。书本离不开纸张和印刷。利用教材介绍纸张发明前的各种文字记录材料,还讲述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述的故事和王选主持研制华光和方正汉字排版系统的事例,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图书和现在出版的图书的差异,让学生体会到造纸业的巨大进步。接着,把学生的视野从书本的制作扩展到身边的工业产品的生产,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走进工厂,亲自去体验工人的工作环境,感受他们的劳动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出发,体会工业生产的重要和工人劳动辛苦,从心底里萌发对他们的尊重,进而感受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工业生产,离不开工人的辛勤劳动。  
引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景,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情境式进行教学,如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 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