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16 08:12
标题: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学习小河与青草谦虚谨慎、善于看到别人身后的长处这样一种美德。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流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1.读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要求读得亲切、自然。
   2.指着小河情景图问: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课文中的小河水清得怎么样?(一眼能看到底)
     送词:水,清得一眼能看到底,就是。(板书:清澈见底)
   3.指名说说"青"字怎么写?(生讲师写)课文中哪个词说明草很青?
     (板书:碧绿碧绿)
   4.用一句完整的话讲清小河与青草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说得完整、具体)
  二、精读感悟
  (一)第一次对话
   1.自由读小草的话,体会怎样读能让人感觉到小河的清澈见底。
   2.合作交流提示(指导读出热情的、主动打招呼、夸奖的语气)将"清"、"一眼"、"底"读得稍重些。
     各自读、个别读、齐读。
   3.过渡:想想小河有没有骄傲或得意?它是怎么做的?
     自由朗读
   4.合作交流、送词:小河没有骄傲,反而感谢小草的帮助,出示"谦虚"(板书:感谢)
   5.指导朗读:首先要读得谦虚,在感谢小草时抓住"是你"、"紧紧"、"要不"、"早就"等疑问词,加强语气。
     个别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生与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尽量不看书)。
   6.两人小组讨论,完成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7.看着板书念2、3两节。(放音乐)
     过渡:小草夸奖小河清澈,结果得到了小河的感谢,下面请同学用刚才的学习步骤学习4、5两节,看看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二)第二次对话
   1.伴着音乐自由读4、5两节,想想小河与青草的第二次对话说了些什么?
   2.合作交流,板书:感谢。
   3.指导分角色朗读:两人小组练读,小河要主动、热情,读出赞美的语气;师生合作:练习表情和语气;男女生分角色读,配上合理的动作;不看书进行对话练习,要求是口语、情景式的表情与动作。
   4.完成句式练习:原来是才会有。
  (三)齐读小结
   1.听音乐,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不看书念的尽量不看书。
   2.提问:你对小河与青草有什么感觉?板书:互相合作、互相承认
   3.师总结:其实,自然万物都是像小河与青草一样相互依存的,只有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一切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齐读第6小节。
  三、想象迁移,练习说话(音乐伴奏)
    指图: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
    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习。
    指名上台表演。
    集体起立,进行说话表演。
  四、师总结
    同桌互相合作,都说得这么棒,只要善于发现,你会看到周围的人身后都有优点,希望大家都能学会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与伙伴合作。好吗?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1-12-16 08:13
《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我们觉得自己在执教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复习时设计了认读词语到短语,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教多读的方式,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逐段教学注重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如: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强调“看到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强调“一眼”说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够清的。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在教学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掀起了一个个朗读的高潮。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表演读给家长看,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其次,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观察实物,让学生亲眼观察“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课中游戏的设计,让全体学生“动”了起来,快乐起来了,在愉悦中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小草”,真心感谢起小河来,达到了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以及“小草”和“小河”头饰的发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课教学中,我们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在最后拓展部分,紧密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设计“大树”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树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鸟为他捉去害虫,“小鸟的歌声这么动听”是因为大树给了它一个温暖的家。在试着让学生续编对话的同时,再一次地体会自然界有许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