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9.7 | 研训 地点 | 一(2)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殷燕 李平 陶薇莎 王雪萍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陶薇莎老师传达了学校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精神,特别强调了本学期备课的要求,以及教研组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组内成员传阅了上学期六年级书写比赛的成绩以及本学期教研室里工作计划。陶老师传达了市教研组长会议的精神,明确本学期英语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商讨制定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安排有很大变化。五年级班级拆分,从四个班到五个班。四年级也有新老师接手。我们就开学一周来,各自在课堂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惑,进行了交流。殷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接手的班级中有些自控力差的学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我们该怎么样提高这些孩子的听课效率。 王老师说:我们可以多关注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受孩子的喜爱,如果孩子觉得这个老师的课很有趣,那他肯定会专心的听,能直接增强孩子的听课效率。陶老师说: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评价机制,多多表扬好的孩子。还有老师说我们的英语课还具有部分活动课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适当运用游戏等教学方式,可以让不专心的孩子,也爱上英语课。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9.13 | 研训 地点 | 科普馆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10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朱红 徐红梅 姜燕 李洁 陈烜 李群 殷燕 李平 陶薇莎 王雪萍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我们平师附小英语组9位成员首次聚在科普馆,有幸与特邀嘉宾教研员朱老师一起磨课。白马校区的徐红梅老师试教了《What colour is it ?》。 大家汇聚一堂,集思广益从教材的选择,单词的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具的制作,教学语言的运用,激励手段的创新,课堂练习的精选以及回家作业的呈现方式等,展开了讨论。 磨课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徐老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时,由于大家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设想,通过相互研讨,徐老师最终能作出合理判断,重新构思自己的教学。而其他老师也在研讨中,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是对教材的一次深入理解。“一人上课,多人受益”,这是我们对磨课优势的概括,让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 | 研训 时间 | 2010.9.16 | 研训 地点 | 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朱红 | 研训 人数 | 9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两校区全体英语组成员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次教研活动是对徐红梅老师参赛课《What color》的再次磨课。首先朱红老师对本堂课与第一次试教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肯定了本堂课在导入,环节衔接,语言过度,作业设计,教师语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这堂课变得流畅和生动起来。 朱老师也指出,在课堂练习设计上,由于两个学校版本的不同,我们PEP上学生所熟知的人物,上课学校的孩子们可能根本就无从区分,所以在这个练习上,还有待商榷。大家经过协商和讨论,最后决定以方框的形式代替人物。这样就减低了题目的难度,又避免了教材不同而带来的衔接问题。 最后,朱老师预祝徐红梅老师在比赛中取得佳绩。 | ||||
备注 |
学 校 | 平师附小松风校区 | 研训 时间 | 10.12 | 研训 地点 | 办公室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王雪平 | 研训 人数 | 4 | 研训主题 | 平湖市校本研训实施指导意见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单位 | 李群 李平 王雪平 殷燕 | 研训模式 | 讨论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本次教研组活动开始时,我们先学习了《平湖市校本研训实施指导意见》的相关内容,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明确校本的内涵以教师为培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了解研训内容有五方面内容组成,分别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发展性知识和研究性知识。同时对于研训的模式也学习了不少,尤其对于“课题式”“活动式”“读书指导式”“教师论坛式”“教育叙事式”“网络学习式”等方式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家也都非常关注在考核的相关过程与要求中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 其次,我们再次重温了给教师的30条教学建议,结合自身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感触最深的依然是因材施教,唯有找出合适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随后,大家对于王雪平老师参与双高的准备工作出谋划策。从素材收集的分类,到课堂的常用环节都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给出了不少好点子。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0、19 | 研训 地点 | 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4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殷燕 李平 陶薇莎 王雪萍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的教研活动,首先我们学习了《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中关于备课的几条建议,就备学生,备环节这两个环节,结合今天王雪平老师的调研课《What’s this ?》展开了讨论。 王雪平老师首选谈了自己的感受和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主要句型是What’s this ?It’s a/an…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所以学生在句型的拓展和操练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然后陶老师,殷老师和李老师分别和王老师进行了交流。总的来说大家一致认为,王老师教态自然,与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上始终面带微笑。但是在引导学生练习这两个句型时,缺乏操练的形式,感觉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文的录音内容模糊不清,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在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学习热情有所高涨。在最后的输出环节,部分学生模仿的惟妙惟肖,表演得绘声绘色。 最后,衷心预祝王老师能在下周的双高课比赛中赛出佳绩!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1.2 | 研训 地点 | 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4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殷燕 陶薇莎 王雪萍 李平(外出培训)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的教研活动,首先我们学习了《小学英语教学建议30条》中关于作业与评价的24-26条建议,“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应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形成性评价有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同伴互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家庭评价等。提倡行为表现评价。” 针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我们组内老师进行了讨论。本学期我们组内老师教学2个年级的情况比较多。所以我们同年级组英语教师商讨决定围绕所授1-3单元的教学重难点设计相关旧知合作设计高效的试卷,摒弃直接使用现成试卷的行为。测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试卷,记录错题,以便试卷分析时能有的放矢。 | ||||
备注 |
教研组 | 英语组 | 研训 时间 | 2010.11.16 | 研训 地点 | 大办公室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陶薇莎 | 研训 人数 | 5个 | 研训 模式 | 教研组研讨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李群 殷燕 陶薇莎 王雪萍 李平 | 联络员 | 陶薇莎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今天的教研活动,组长将各年级英语期中考试的情况汇总和组内各位老师再反馈了一下。具体落实了以下策略: 1.注重培养倾听意识和读题意识,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敏感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 3.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 4.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 5.加强教研组的交流活动,在教学方面互相切磋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减小班级之间的差异。 | ||||
备注 |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